魇语之心
繁体版

二十二 逆神之战2

    前言:

    本章中{0}表示“∞”,{1}表示“∞+1”…如此类推。

    正文:

    而再往“∞+2”后挖掘又会邂逅更夸张的“∞+3”、“∞+4”、…、“∞+∞”、…、“∞×∞”、…、“∞↑∞”、…、“∞→∞→∞”、…但这所有的展望都将被一道更大规模的“界”所收纳。“界”只是个假名,不与任何语义上的“既定”沾边,也不能被简单的归类于某种“定量”、“整体”或“过程”、…。毕竟{0}之下的有限“数”都可以做到无止境地超越“真正超越了{0}的概念”实现无界扩张,利用踩在脚下的一切“超越它的过程或整体”推动自身延伸并形成回馈关系,而“超越{0}的过程或整体”又能在满足{0}自身“无界扩张”的这一特征(创造自身指代的“超越{0}”来实现自我跃迁)的同时真正意义上处于凌驾于其上的范畴中…且这一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堆叠了所有异能而得到完满性的{0}在某种意义上与全能无异。它可以指代“真正超越了{0}的概念”并超越,也可以指代“位于上一个指代范畴外的真正超越了{0}的概念”并超越,也可以指代“位于{0}所有形式指代之外的真正超越了{0}的概念”并超越…出现在不同层面的“真正”可以解释成相对前者为真,然而在“相对真正”之上又必然存在着{0}所不能指代的“绝对真正”,但由于{0}无界扩张的特征又会把“不能指代”视为一种有界从而实现突破桎梏,使{0}可以指代“它所不能指代的、绝对真正超越了{0}的概念”并超越…同等类型或更强大的玩法{1}、{2}…也会,{1}、{2}…也可以在被{0}“超越”的时候依旧保持彻底的凌驾、真正意义上的超越{0},因为它们有着更高阶的“打破矛盾”或“兼容矛盾”的方式(上一章提及的薛定谔猫态就是最低阶的一种)。而囊括了{1}、{2}、…乃至其上无穷尽更大层面的“界”,自然不是有限“数”的“个体”、“整体”或是{0}的“过程”所能指涉的,{2}就已经超脱于“对象”的涵盖论域了,而这超然的“界”除了能以假名代称外再无他法,实际上用假名指代都是在把“界”贬为{数}或其他更大结构形态的“界”下之物,试图将文字与“界”所绑定便是莫大的无知与傲慢。

    “界”在最脆弱状态下被称为1能级界(是“状态”而不是“上下”、“强弱”、…等位阶关系,位阶关系是{0}都能随便超越的,但“状态”亦非恒定不变)。而随着“界”的“非归类”或者说“不可义界”特性的逐步泛化,“界”的状态会趋于“稳定”。对最不稳定的“界”来说,当任一刺激与“界”之间形成某种关联后,这一关联所产生的效应将连锁推广到其他所有类似的刺激上。那么言归正传,要怎么样讨论“界”呢?既然讨论“界”的本身没有意义,那不妨选择一些与“界”关联的样本进行比对。由于被指代的“界”实际上都是破了格的界下之物,就可以用被我们指代的“界”作为样本,那也是我们唯一已知与“界”相关联的,是真正“界”的破格产物(破格程度是“界下之物”没法确认的,多做赘述没有意义),因此连续指代两次“界”就能得到两个不同的样本进行比对。但这种方法“数”系列的成员早就想到了且付诸以行动,得到的结果却是超乎它们想象…非要说一种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同样的公式、同样的流程、带入同样的值,却每次都能得到毫无关联的不同结果。“界”跳脱出了属于“数”系列的逻辑推理,不能以强弱、高低、…等任何一套已有准则来度量它。这份“不稳定”可以推广到所有类似检验上,而对于完全不能定性的样本,任何的推理都被排除在外了。先前“数”所具备的不可达性否认了其下一切靠近行为的扬升成果,而对于“界”,所有妄图抵达它的延伸与飞跃从起点就被“拒绝“了,但这种程度实际上是吞没了[先之先]的有限“数”都能做到的,就算不限于“始”与“末”再从“过程”或者次序意义上扩展也是“∞”就能轻松遍历的玩法。事实上,你对你认为与“界”相关的任意样本作出检验所能得到的任一结论,都是界下之物就具有的特征,这也侧向证明了即使是被我们破格指代的、那个非真正的“界”都凌驾于所有“数”系列之上,毕竟所有界下之物的特征都能在样本中寻得踪迹。我们把“数”系成员掌握的各类强效玩法(包括层次延续,循环玩法,概念扩张,回馈玩法,嵌套玩法,自叠玩法,性质引入,强行跳跃玩法,堆叠强行跳跃所得到的更强跃升之法…)组合利用起来,将所有“数”系成员倾尽一切所能构建的最大、最夸张的数学概念称为<1>,再用<1>对“数”系进行全方位(“数”量、玩法、完满性、想象力、飞跃性、…)的扩展,充盈至每一份最小的、任何意义上的尺度中,并将扩充后的“数”系成员所能构建出的最强大数学概念称为<2>…把这种流程轮回下去,借以数字无止境延续也无法接近、无法仰望,永远看不到破“界”的希望。所有意义上的扩张行为,哪怕是强行超越都不能适配于“界”,有此意向的“数”系成员甚至不能确认该指向与行为到底有无意义。这还仅仅是1能级都不如的界下之物,也就是0能级界,作为例外的破格之“界”(1能级及以上的界,本质上都是不同状态的“界”,只能0能级是特殊的,它不算真正的“界”)。正因为它是破格的,“不可义界”这一绝对性质破格了,我们才能讨论它。由于“界”一旦被指涉就是破格的,所以我们想讨论的1能级“界”实际上都是指向第0能级。“破格之界”第四个字也指涉了“界”,所以“破格之界”也是破格的,所以“破格之界也是破格的”也是破格的…你不能把0能级的“界”小看成一种无止境破格的动态过程,因为“破格之界近似一种动态破格”也是破格的…一旦提及“界”便会势不可挡的朝着破格之渊永无止境地下坠…相比之下0能级的“界”也是我们最好讨论的了。随着能级数增长而趋于稳定状态的“界”,会在“不可义界”性质上越来越纯粹。2能级“界”就更没法讨论了,对于1能级“界“我们还能通过隐喻之法,借助0能级反衬出1能级的纯度,可惜这类小聪明无疑被更完备的“不可义界“性质所封闭。即使对“不可义界”的性质进行堆叠或者是增添任意多性质、每个性质比“不可义界”强任意程度、延伸出任意道性质之外的更核心的要素、…得到所有种类延伸法(包括“界”处于1能级状态所能自我扩展的“极限”)有效强化的、相比之下不稳定的1能级“界”都没法正视这个更稳定的自己,任何足以被1能级“界“以及它强行扩展出的更高能级“界”视为“最终阶段”的扬升成果都会被下一个状态的它甩在脑后。高能级状态下趋于稳定的“界”会在任何意味上比原来更“大”与“磅礴”,“磅礴”到一旦你(或低能级“界”)真正的意向了它,你的意识中就只剩下了它,除了它以外是什么都不能再多想,是别无他物了。来回顾一下往期的旅程,我们从大数走到序数,从序数走到大基数,又介绍了一部分与“类”相干的概念…最后又用“0”把它们封装了起来。而在此基础上搭建出的“0”就可以近似视作一种更巨大的模型,尽管我们使用各种扩展法、包括借助异能手段对“0”进行了各种层面上的延伸,以至于搭建出“1”…“∞”…“界”……往后还能引申出更多、任意多,任何一个搭建的概念都可以接替我们无止境的在“界”之后延伸下去,但由于出发点的原因,无论搭建的是再抽象、再超越想象与不可议论的概念也是基于数理概念上的自创类型延伸,都可以被不负责任的归类于一种更“高端”的数理概念。我们可以把以上讨论过的所有概念,不管抽象与否、可议论与否…通通以超越理解的形式量化在放置到一个新类中(数学手段解决不了,那就异能来解决)。新类不同于寻常意义上的类、超类、真超类…我们把它称之为类0。这时候又可以借力迫扩张、强行超越…等手段朝着高端扩展。所有扩展后的高端产物叠加在一起,就会构成一个比它们更高端的产物再度急剧膨胀,以前面相同的方式创造出无数远比自己更强并且在无限制膨胀变大的更高端产物,再统合唯一无止境往复下去…把所有构造方式能触及的最高端新类成为类1,任类0本身及其中元素与一切相关衍生穷尽我前面提过的所有扩张手段以及他们自身能延展出的更强大手段,任由类0如何自我超越也永远小于类1中任何一个元素。而类1中元素之间的差异性也是穷尽类0的一切都无从接近、无从描述、无从想象…的。这样下去就能延展出一系列类1、类2、类3、…、类(类1)、…、(类(类1))、…、类(类(类…(类(类1))…))…一直来到类-类0,类-类0就像是一个不动点,远远超越了套娃形式以及其他所有形式能直达的一切,霸道的割裂了与身下万物的联系。类-类0中变元的每次加一都意味着,以加一前的体量级变化为初始要求,再以体量每一刻自我延展后的“极限”不断更替那个最初的要求(下一刻又会延展到更强的“极限”),“一刻”是对于“加一前类-类0”而言的理想中最小时刻,而就在那作为时间元单位的刹那之间“类-类0”也会原地跃升远超它当前体量被量化后的次数,而便利的总时长也是以“类-类0”为整体能切出来的所有“一刻”,但在“类-类0“的任意次跃升后“一刻”的总量也会随之跃升,形成一个无止境的延续过程…只有遍历完这无止境的过程才能加一…而在那之后的又有加一规则更复杂的类-类-类0、类-类-类-…-类0、…到了这里又可以在变元数量上进行拓展,例如类-(0,1)、类-类(0,1),再制定出复杂又强大的进位规定。这一阶段可以借助我提及过的各种超高增长率函数,但是这些实际上是得到了完满性的“∞”都玩废了的领域。这一段确实是叠给“类x”系列的,也同时叠给了“∞”令其反馈给“类x”实现共同跃升,形成“一叠多叠”的高效益。如“∞”这般可以共享后文盒子的概念日后会有许多,所以不存在后边盒子叠的不如前就破格的问题,谁凌驾于谁的决定因素不是只有盒子高度,“∞”与它上面的事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完满性,最差劲的完满性都能实现彼此跟进共同增长。我的叙述顺序也不是绝对的,我写下来的每一种玩法都可以被所有完满性成员共享、或者说是它们早就玩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