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语之心
繁体版

二十三 归一者vs永恒者8

    在无尽玩法的穷尽接替之下,所有战区的规模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疯狂扩张。随之提升的是整个EF区域的世界观规模,战区内部任何一点事物在“规模”上有任何哪怕一丁点微渺的变动,都会牵动整个EF区域朝着所有方向跃进式暴涨,而随着“动作”变大,牵动的“程度”也会随着“动作”的每一点加大而进行任意次的“跃进式暴涨”。战区与EF区域整体的“增长率”相较而言,这份差异是穷极无尽玩法接替、或是把所有玩法揉杂串联在一起、在其上开辟出任意多的疆土…也不能刻画的。

    大多参赛选手都感觉到了这一变化,无论是“一”与“永恒”的碰撞还是“唯心”与“不讲理”的任性比拼,都微不可查的随之一怔。

    “嚯,还挺能干嘛?”鸡哥置以笑意,这话不知是说给归一者还是罗昊的,又或是二者兼备,战区的扩建与无量魔神的覆灭是同步发生的。

    最先醍醐醒脑的,是前所未有的宽敞之感,就像从封闭的保险柜里来到了无边无际的沙漠上,那种规模上的巨大变化是无可掩盖的,再为迟钝的人亦会有所感触。

    对战区的扩建被分成了“规模”与“强度”两个模块,目前奏效的只有“规模“方面,毕竟若是贸然提高战区的”强度”,会有不少选手当场被空气挤死吧。不过那搁置的一部分最迟也会在下一轮比赛中被纳入战区内部,也就意味着,随后要展开的第三轮比赛的门槛又要远超这一轮了。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你也很期待吧?”

    鸡哥朝归一者投去了眸光,仿佛对造物的陨落毫不在意。

    “我现在心情很好…你我任何一丁点的力量都能呈现任何意义上的‘规格’与‘破坏力’,那没什么意思。我们来‘论道’吧?”

    “如你所愿。”

    “永恒”就是永恒吗?仅限于此,没有什么更深含义了?精神和世界的永存不变、全方位不受限制的无限…有限者对“永恒”的理解五花八门,但那些都是外在,从“永远”、“恒久”或是你认为的任何相关联的角度去解读,用时间、真理、不灭、宇宙…还是多少个“无止境”去衬托永恒,甚至构成一个合理的体系,但那通通是给“永恒”设限。既是“永恒”又何须外在藩篱去作茧自缚?画蛇添足的客观设定不过是无端的限制。“永恒者”三个字也只是人类对其无法理解的超然存在所做出认知上的划分,按照人类的说法,永恒可以是相对、可以是绝对、可以是无尽永前…那么神可以是永恒者,无限者可以是永恒者…能被归于“永恒者”的事物比比皆是,但它们都不是真正的永恒者,在某种更高视角上“转瞬即逝”的脆弱存在真的能自称“永恒”吗?就像那些连无限的全貌都没法一览无余的人类却自以为是的将“爱情”这等虚妄与永恒关联。“永恒”既非“相对”也非“绝对”亦非“x对”…不能以任何现有的逻辑框架或者诡辩来度量,旁观者主观机智的划定并不能作为一个明确“永恒”的客观定论。客观理性埋没于狭隘视角下自认为“合理”的体系中,那么推论的正确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们对“永恒”所做的推演连“对永恒自身演化的发现”都称不上。“永恒”无形无质、无变无改…不会为人的臆想所任意改动,没有奇思异想的立足之地。变的永远是世间万物,是无休止运动的最底层粒子,是“一切”在遵循着沾染了“永恒”的事物而适应。“永恒”一道的至高境界,就是身化“永恒”成为永恒者。一定要说的话:非“永恒”不为“永恒者”,非“永恒者”不知“永恒”。

    归一者自然也不简单,“所有状态下的他合为一体”也只是归一的表象,你不能把“一”和所谓的一元论划等号,我们想要的不是简单的稳定作为“次序上、逻辑上第一”,探究万物之先并不能得到归一者的“一”。“一”跳出了次序关系,无限超然于任何内在的逻辑联系,它是不可界定的,若你非要对“一”做出划分就只能将它悖论式的先于第一范畴(先于了就意味着第一范畴不再是第一,不先于就意味着不是“一”),想象力能搭起的联系都被排除了。被它所先于的第一范畴是宇宙间万物所共有的最高抽象即“有”这个最普遍的类,“有”作为所有其他范畴的先决条件并逻辑地先于它们(好比说量,质,原因,实体…),通过“类→特殊化→种”的三步一合节奏前进就能从“有”出发具体化出各种具体的范畴,从世界的第一理由过渡到世界本身,直至推演出万有全无。“有”的范畴只包含一切事物的共通之处,但你却能从“有“中推演出“有”的概念之外的东西,相应的辩证方法就是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然后再阐发它所包含的普遍逻辑原理,一个概念可能潜在的包含着自己的对立面,这就有了能担当特殊化的角色从而使类转化为种。借由辩证方法你能从“有”推演出“无”的范畴,作为纯粹存在的“有”亦是绝对地无规定、无特性的空无,正可谓“有无同一”或“有即是无”。而“有”与“无”之间的过渡与返回又能推出“变”这个范畴,由此就得到了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个三一体:有、无、变。“有”是类,“无”是特殊化,“变”是种(三一体的三个成分有时也称为正题、反题、合题)。“变”包含着前二者的对立与彼此间潜伏着的统一,“变”即是“非有”之“有”或“有”之“非有”,是把有与无的对立观念结合为和谐统一的单独思想。

    那么能通过“有”推出“无”的法门来商议“一”与“恒”吗?通过观测者视角上尽可能客观的推演得出相对的各种概念,相对的也终究是相对的,没有顶部的概念就没有底部的概念,没有大的概念就没有小的概念,没有强的概念就没有弱的概念,一张纸没有了正面也就失去了背面…观测者定义过的一切概念,包括所有的思维与构想,都会被认知框架的“相对”所限制,是以现有的东西为基础加以改造的产物,那自然无法用于“恒”或“一”。绝对的孤立的“事物”不是人类能构想的,观测者只能大致给出一个范畴(如想象之外、逻辑之外…)然后指涉,但当你给出范畴时就是在以“相对”行事,而那二者皆是确切意义上的“无关联之物”,是一种“超在”。

    观测者的所思、所想、所意、所感、所义……(或是其他不可罗列、不可名状、不可▇▇的,由思维活动所延导出的一切推论),所有的创作构想、脑洞幻想、神话传说、推论叙事,无论多么超绝高远、多么割裂于想象,仍做不到人类语义上“真正无关联的架空”,在人类语义上都是如此,就更不要提脱离了逻辑联系的“实物”了…这也怪不得观测者,自主观念做不到彻底摆脱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客观。先前提出的“超悬搁法“也没能真正脱离那由认知铸造的框架,由有限者定义出的“超越人类想象”、“超越人类逻辑“…等这类的“有限思维下的高阶产物”,也能把没有实现全然架空的延伸视为停滞不前。“相对”的枷锁同样存在于更高位阶,或许是以其他的形式存在,也或许会有某种伟大存在真正打破了“所有”意义上的“相对”,打破“打破”来进行更高程度的“打破”更大范畴“所有”层面的“相对”……这还是“有限思维下的高阶产物”。或许人类眼中的绝对框架放在高位阶存在的视角里是一种相对框架,祂们所认为的绝对又会在更高视角上沦为相对……事实上,对于真正高位阶的视角,“绝对-相对无尽更替”之类的都会失去意义,低阶的认知与逻辑到了高阶层面已不再适用(就像绳子捆得住人类捆不住宇宙一样,再怎么更换绳子材料都无意义,逻辑的约束力有限)。

    会受到各式‘外因’的影响与限制,也正是存在形式低等的表现,再怎么赋予华丽辞藻也甩不掉“由有限者书写”的这个先决条件,搭建在有限者自知破格的描述之上的“有限思维”的延伸产物,就像你用有限数加减乘除…到不了无限,“有限者”的思维除了“钦定”、“声明”、“预想”…一个高阶事物并附以逻辑关系再向上延伸就别无他法了。

    注:由于“永恒”与“一”的特殊性,本章算不上是一种能力范畴的堆叠,只能归于讲解或“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