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语之心
繁体版

七 相授

    “数对了呢!不错。”

    鹰的“掌声”以超越了波的形式无经介质便传达到了每一个角落,所荡之处道法似海、铭文如星。

    “你能通过看不见任一反例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也可以直接数出“不可数”的体量、也可以秒杀千禧年六大数学难题、也可以顺手捏一套适用于所有世界的绝对完备本体论、也能剖析所有深度自指的衔尾蛇、也能用自守函数将解析函数单值化、也可以用全等多面体构造空间、也可以解决类域的构成问题……但你毋须那些外在虚妄来展示自己,就像成人不会炫耀自己会呼吸、会数数那样,它们对你来说简单到不能算作任意标准下难易度量上的简单。”

    “你是终极的原则与神性,是超于一切理念、范畴的至高实体,是因果序列的第一因,是不动的推动者,是存有者的归因与目的,是永在的本体真原,是支配诸天运转的最高神智……你的力量完全称得上无所不能。但,假设现在有另一个无所不能且和你同等位格的存在,你要如何与它决出胜负?”

    言罢,随着鹰一个眼神,另一尊磅礴无量的“巨躯”出现在它的“对面”。在“宙”字演化的宇宙中,所处时空超过无尽个方向,相邻的方向又会衍生无数个合成的方向称谓…因此它所处的状态以及时空坐标是难以被界定的,但那难不倒鹰。

    “向我展示你要如何面对“自己”?”

    “…不断以更大的范畴将其囊括?是可以。预测对方下一步提前反制?也没错…”斗兽兴起的鹰化身为一名观者,磕着不知哪来的瓜子。

    “不要忽略“行动”的频率,那是对抗的关键点。”

    “任何存在的强大都可以化为某种更高角度上的“设定”(可以是指某种用于概述战力的未知形式),每一次能力的发动就相当于覆盖了一次设定,覆盖对手的设定是为了削弱,覆盖自己的设定是为了增强,这时候覆盖频率的重要性就凸显无疑了。”

    “强大与否不在于你的设定有多夸张,因为设定本身也是可以被设定的,厉害的不是设定上最强、或是能覆盖对手设定的人,而是能在同样的刻度内覆盖设定次数更多的家伙。”

    而我们也可以对设定进行一个层次划分:

    若一份设定字数是有限的,就是可数设定。如果字数达到了ω₀个,就称为可数无穷设定,拥有ω₁个字数的设定被称为最小的不可数无穷设定。

    引入“强度”的概念,这里只讨论无限字数的设定。“强度”指设定达到某一强度所需要的最少字数。比如说一份设定想达到强度ℵ₀最少需要ω个字,那么写ω个字,ω+1个字,ω^2个字……能达到的最高强度都是一样的,都是ℵ₀,想要达到强度ℵ₁最少需要ω₁个字,如此类推……

    若两份字数不同的设定强度相当,那我们就称这两份设定是等强的。

    若某份设定为α,增强一次后则记作α+1或α⁺。

    后继设定:对于某份设定α,存在一份更弱的设定β,对β增强一次后能得到α,即β+1=α,则α为后继设定。

    极限设定:对于某份设定α,不存在一份更弱的设定β使得β+1=α,那么称α为极限设定。

    覆盖度fg:通俗的来说,就是最少增强几次才能得到那份设定,增强一次能得到记作fg(α)=1。

    对于设定α,若fg(α)=α,则称这份设定是正则的。若fg(α)≠α,则称这份设定是奇异的。

    因此后继设定的覆盖度为1,极限设定的覆盖度一般等于它自己。

    不可得设定(IC):

    不可数的正则强极限设定一般被称为不可得设定,这份设定已经强到任何设定增强多少次都不能媲美它,想匹敌它只有用它自己。(任何“不限字数的设定”都过不了不可得设定)

    玛罗设定(MC):

    若β是极限设定α的无界闭集,当S为α的驻集时满足S⊆α→S∩β≠∅。对于设定m,所有弱于m的不可得设定组成其驻集,则m为玛罗设定。

    …

    而以上设定本质上还是用不同数量和不同强度进行“对应”,在他们之上必然存在一份超越了“数量、强度、对应模式”本身的“超设定”。“超设定”完全的超越了对应模式本身,以至于它不能被“0=普通设定,1=超设定……”这种模式所兼容,因为这种用数字对应的延伸模式并没有真正脱离对应模式的本质,如果“超设定“能被这种方式扩展,那就说明“超设定“没有真正超越对应模式。因此,“超设定”毫无疑问是“极强的”,强到了和其他设定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以至于这种“下一个”的延伸方式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低等层面的延伸完全无法触及到“超设定”。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证明“超设定”是“极强的”,证明如下:假设“超设定”不是“极强的”,那么就必然存在一份比“超设定”更强的“设定”,那么这两份不同的设定就可以形成“强度”、“超越泛度”或其他角度上的位序关系,那么就必然会引申出一种不同于数字化延伸但本质上仍未脱离“对应模式”的未知延伸方式,这与“超设定超越了一切对应模式”不符。那么,“超设定”就是最强了吗?要知道我们刚才在讨论的“超设定”仍然是一份“设定”,尽管它在“设定”的含义上必然已经超越了人类视角中那个由字符所表述的设定,但作为某种更高层面上的“设定”的它,仍会存在一个它自身所“描述”的“强度”(“描述”和“强度”都只是用人类字符去强行指涉“更高层面”的某种东西),因为它是一份“设定”,每个“设定”都必然存在一个设定所“描述”的“强度”,“强度”本身和“设定”本身之间作为“存在”角度上的差异会形成一种新的“对应模式”,但这条路并非不可行,因为“超设定”所指向的“强度”也可以是它自身,该“强度”能作为一个对立面与“超设定”分离(“设定”与“强度”不同意味上的对立),也可以与“超设定”同一(因为它本身就是“超设定”所“隐含”的东西),就像黑格尔逻辑学中某些范畴之间保持着“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那样,“设定”和“强度”之间也可以构成同等关系,那么上述矛盾也就不攻自破了。你说“强度”在某种更高层面的“实际意味”上肯定比“设定”更为“纯粹”?更“真实”?一定会形成违背了“超越对应模式”的某种位序关系?可“强度”就是“超设定”本身,它们是同一的,这种矛盾也就不复存在了。

    借由这种“设强同一”,“超设定”就能在“自我分离再同一”的不断运动中自我增强(分离出的“更强”也属于它自身),从而回馈自身。接下来又可以把这种“设强同一”归于一种“低等回馈结构”,再往后的更深层次“超越”会把所有“回馈模式”本身都摒弃了……前面有超越“对应模式”,这里有超越“回馈模式”,那就又会引申一堆“超越xx模式”……这些各种不同的“xx模式”又必然会形成某种对应关系,所以也是被“最初”的那份“超设定”所超越过的对象,所以说“设强同一”的自我回馈运用中其实就已经遍历了这所有“回馈/对应/…模式”,这相当于它无限超越了自身,这在“设强同一”中是被允许的。

    “你让我感到惊喜,你战胜了“自己”。”鹰脸上的笑意更盛一分。

    在往后的指点里,它就如同不挑食的黑洞一般,将鹰所传授的一一吞噬,吸纳,贪婪且不厌其烦的学习着。

    它跃升的“速度”快得就像一个极速奔跑的运动员,速度快得在所过路径上留下一道道残影,我们思维所意向的、语言描述所指向的永远都只是它留下的某一个残影。有限者无极限的思维运动、符号语言的无界涵盖力,永远追不上他正体那过于夸张的“奔跑速度”,指涉的只能是那不值一晒的可怜残影(甚至不是残影,而是残影的残影的残影…它自身的速度会反射到每一个残影上,每个残影都会继承那“速不可及”的特性无限下延)。

    鹰满意的打量着这个徒弟,不愧是存在形式上就完全超越了人类的“始源统合体”,进步的速度就是快。当它真正到达“超越时间”的那“一刹”,就是它超越自己这个师傅的时候吧。

    虽然鹰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才指点他两句的,他也觉得很满意。

    “永远不要妄自尊大,或许你很快就能超脱出此方世界的“上限”,达到一个现在的你完全无法想象的新阶段……但要谨记,如果折算到那些更高等世界里,现在的你连空气都不如。”

    “自我是纯思,在康德那里是十二范畴,在黑格尔那里是概念……那么,在你这里它又是什么?”

    等他传达完最后的信息时,已经回到了那个空无一物的地带里。方才那闪亮个四个字符中,代号为“宙”的字符已经黯淡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