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当文豪
繁体版

第39章 怪物新人

    《熊的铺路石》本身并不长,午休起来后的藤宗胜彦不一会就看完了。

    故事的主人公“我”,是一个有些“游手好闲”的中国人,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后因为工作的缘故重回日本,与久别重逢的故友扬再次取得联系后,与他在京都的一个小村庄重逢。

    扬是一位战争时期的移民摄影师,所以两人重逢后,在聊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聊到战争的惨痛历史,在扬居住的地方,“我”还结识了扬的房东和她先天失明的幼子。

    整个故事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就是“我”、扬、扬的房东和房东的幼子。

    初读时,如果只是关注故事情节,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寡淡而无味。

    然而,却又忍不住会被文字中所散发出的静谧气息所吸引。

    就好像是午后散步,漫无目的地走到一条小河边,眼前的河水平静流淌,没有泛起一丝波澜,但就是这股平静的气息以及平静背后可能隐藏的微妙的不安和未知,让人忍不住驻足,停留。

    藤宗胜彦视线离开电脑屏幕,闭上眼心中暗自回味,这部短篇与其说是小说,倒不如说是一本虚构的随笔。

    故事主线时隐时现,文字随着人物的思绪不慌不忙地流淌,路过很多林间小径,弯弯绕绕游荡一圈后又回到主路上来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又在不经意处戛然而止,只在思绪里留下汩汩的水声和氤氲温润的水汽,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松弛感。

    而这种松弛又让这本书更像一汪清水,你捧起来再放下,很难留下什么痕迹,也很难置身水中和水融为一体。

    但即便如此,即便粗读读不懂其中的深意,却依然能真切地体味到林野文字的浪漫。

    他的浪漫,是多年故交之间始终温存的火苗,是经历生死攸关的逃亡与漂泊之后即使面临危险也要选择回家,是一群心怀奇思妙想的人明知沙堡注定消失却依然为幻影角逐。

    这位名为林野的作者文字风格非常平静,像是一个人保持一段距离在眺望着生活,观察着生活,再把生活记录下来。

    他的记录是带有一种暖意的,是会心的,他通过这些小的东西表达他对人生与社会的想法。

    就在藤宗胜彦慢慢品味这篇短小隽永的短篇时,主编办公室又传出噼里啪啦摔东西的声音。之后传出一声怒吼。

    “八嘎!!”

    怎么回事?

    和藤宗胜彦一起上班的编辑们都放下手中的稿件,一齐转向主编办公室。

    “周刊那些王八蛋,居然跟董事会说,我们杂志的编辑都太懒散了,干脆派他们的编辑来管理。”

    一句话,让所有编辑都愤怒起来了。

    “董事会答应了?”

    “董事会当然没有答应,但是,实在是太耻辱了,这次月刊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不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看轻我们!”

    一时间众人纷纷如同打了鸡血,干劲十足。

    “不错,但是还不够,你们这次必须,我是说必须,要拿出可以震动日本文坛的作品出来,否则都跟我一起去谢罪!”

    面对《周刊文春》的步步紧逼,主编坂本安吾也是压力暴增,随时都要爆发。

    而此时面对主编那句“震动日本文坛”的作品,藤宗胜彦心中一动。

    “主编,我这里有份新人投稿,我相信绝对是如今日本文艺界绝无仅有的存在。肯定会震动文坛。”

    《熊的铺路石》就这样传到了坂本安吾手里。

    ......

    坂本安吾坐在电脑前,本来发现藤宗胜彦所说的作品是由一名外国人,甚至极有可能是中国人的新人作品,他已经想起身去臭骂一顿藤宗胜彦了。

    然而想到藤宗胜彦已经年近四十了,也算是跟着他干了十几年的老编辑,也许确实是上午说要辞退给他的压力太大了,慌不择路下随便选了个看上去有噱头的作品。

    中国新人新作直接刊登在《文艺春秋》上,恐怕确实能引起外界关注,但是胜彦啊,我们到底是纯文学杂志,不是周刊那帮没底线的家伙。

    叹了口气,他还是耐着性子往下看,把稿子看完是一个编辑基本的素养。

    文章不长,没多久他就看完了,这已经是他看得很慢的情况了,在开头读了没多久后,他就被这篇《熊的铺路石》吸引住了。

    作为一名纯文学杂志的主编,而且是日本最负盛名的纯文学杂志之一的主编,他非同一般的敏锐很快就让他在脑海里搜索类似的作家。

    脑海里过了一遍,还是没有,叙事上是很传统的日本纯文学,日本文学很少有宏大的叙事,反映历史千年巨变、天翻地覆变换大王旗这种题材不多。

    大多讲是小的生活琐事。但是它会通过这种小的细节去切入生活,介入人生。

    作者通过小的事情来反省生活,反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日本纯文学的一大特色。

    从这一点来说,这位名为林野中国新人的作品非常切合这种日本式的趣味。

    而且语言上承接“新感觉派”,是非常成熟,且有自我风格的“新感觉派”,虽然一眼就看出流派相同,但完全不是模仿宫本辉的那种温暖克制的写法。

    特别是他的主题,如果纯粹从日本传统介入,这位林野完全不属于日本传统的私小说类似的主题,但这也正是他独一无二的地方,日本一直以来的纯文学中私小说的主题流觞太过,重视个人体验而忽视群体。

    甚至以至于始终没有国际视野的作品出现,而这本《熊的铺路石》则明显聚焦移民困境这一日本文坛无人书写的主题。

    这下坂本安吾心中确定,这位林野必定是中国人无疑了,作品中对中国移民困境的深入描写,不会是其他国家的人。

    然而令坂本安吾奇怪的是,为什么他对日本叙事传统和“新感觉派”的文字风格如此熟稔。

    要知道川端康成继承人,宫本辉扛着“新感觉派”已经写了数十年了,日本文坛在这数十年中居然无一人能继承这最传统,最符合日式美学的流派。

    然而,可以说这位来自中国的林野既继承了日本传统的审美倾向和表达方法,也有现代人的意识融入作品之中,主题更是具有国际视野。

    这样的新人,简直就是怪物啊!

    坂本安吾心中对当今日本文坛的新人一个个点过去,根本没有能与之相较的,不要说新人,就是中生代的青年作家们,也是没有几个能拿出来抗衡的。

    难道未来的日本文坛要被一个中国新人压在头上吗?坂本安吾摇了摇头,像是把这恐怖的想法甩出脑海。

    没关系,这只是他第一部作品,新人处女作优秀,后续乏力的大有人在,也许他后续就不行了呢。

    坂本安吾安慰自己。

    虽然可惜再看不到那么好的作品,但是还是不要发生日本文坛被中国人统治那么恐怖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