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名混
繁体版

第71章风来

    相较于在右北平用蝴蝶翅膀扇起来的一阵风,公孙敖此时的心思却并不在这。

    他先是用骑兵暗中封锁了辽东跟卫氏的边境,再跟当地的卢县令碰头后,以太守令提前征发当地的徭役,动员了上万百姓待命。

    待一切准备妥当,公孙敖带人前往浿水的入海处,亲自登上一块高耸的礁石,远眺着面前波涛汹涌的大海。

    并不是谁都有赋诗一首的才情,此刻公孙敖心里更多的是一份战前的焦躁感。

    一身蓝袍的公孙忠按剑匆步而来,郑声禀报道:“少主,家里面的人手都准备好了,卢县令动员了全县的民夫,皆按军伍重新划分统率。

    卢县令正带着余下的老幼妇孺在西岸待命。

    捕鹰者也已经伙同流民进入了卫氏领地,上游的一部罪囚和西岸的高嵩子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渡河东进。

    万事俱备,我等必能将东岸的粮仓一举吃下。”

    首次策划数万人规模的作战,公孙敖这段时间内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他深知此次越境冒险,不是大胜便是大败,容不得半分大意。

    公孙敖面色肃然,沉声问道:“东岸的卫军今日情况如何?”

    “还是老样子,除了诱骗流民过江,并未有提高警惕的动作。”

    公孙敖心中暗定,悠悠道:“朝廷的大患在北方,倒是让卫氏有胆钻了空子。

    浿水沿线的防守如此松懈,简直是天助我等。”

    一转念公孙敖又问道:“北方大山里的南闾如何?”

    “据襄平城内汲太守传来的消息,宿框已经将两江之地划入苍海郡的事情知会了南闾,此时南闾正在山寨中召开诸酋大会商讨。

    据我北方哨骑侦查来看,南闾的前锋已经下山,并在山南下营以待。”

    公孙敖微微颔首,叹道:“尔今万事俱备,唯欠东风了。”

    见一旁的公孙忠欲言又止,公孙敖笑道:“怎么,有话说?”

    公孙忠带着几分疑惑道:“少主,此战我汉军除了少量斥候,皆不得进入卫境,仅用百姓、家丁和土匪流民,真能成事?”

    连麾下最倚重的大将都心有戚戚,可知公孙敖此计必然是兵行险着。

    公孙敖平静的望向海面,反问道:“你可知为何本将的冒险之举,上得到了朝廷、蓟城和襄平的默认,下又得百姓拥护,甚至连对岸的齐王都默认支持?”

    公孙忠沉吟片息,摇了摇头。

    公孙敖解释道:“辽东战后要行生养之策,先前的亏空必然要填上,而这些钱粮要从何来?

    历来的手段无非是下掠之于民,但你也看到了,辽东流民遍地,东逃卫氏者不计其数,再行征要便会激起民变。

    民变在即,此策便不通,备选便要掠之于商,但辽东动乱,民商早已经死伤殆尽,剩下的皆是树大难动之辈。

    我与太守初来乍到,岂能直接在边郡逼反豪族,这岂不是顺了匈奴人的意,胡再北来,以何拒之?

    至于掠之于官同样难行,战争随时即来,郡内必然要团结一心,聚力而抵方能卫国。

    动三者皆有顾忌,但亏空必然要补,否则生养定然无从谈起。

    故我才建言掠之于邻,好在这个邻居同样不安分,已成边地小霸。

    卫氏三代,积兵十万有余,已经是辽东仅次于匈奴的大患,此举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公孙忠缓缓点头,道:“如此看来此行非胜不可。

    不过倒是汲太守面大,能借来齐王的大船。”

    公孙敖笑道:“这里面除了人情,更多的倒像是逼不得已。

    辽东今年的粮食必然要解决,今秋蓟城燕地的产粮自身难保,朝廷为了减少路上靡费必然会选择就近调拨,你说陛下会调哪里的粮秣来赈济辽东?”

    公孙忠即刻恍然,笑道:“原来齐王也是顾自家啊。”

    公孙敖没再接话,他是攒局者不假,但同样各方都有心思,不过若无各方支持,此行便更是镜中花水中月,自家就算奋力想捞也决然捞不起来。

    正说着,不多时只见海面上陆续冒出黑点,很快水军的大舰便显露身姿。

    片刻一艘小舢板靠到了岸边,亲兵引领而来,为首的是个校尉,一上来便恭敬抱拳道:“公孙将军,我家将军奉命前来助力运粮。

    至于河东局势,请将军谅解我家将军的难处,适逢国丧,又无长安尉府调令,我大汉水陆两军皆不得越境行战。”

    公孙敖颔首,自家都不敢冒险将汉军投入东岸,更何况请来撑场子帮忙的人。

    公孙敖肃声道:“你家将军所虑公孙敖自然知晓,你等运粮即可,战获分成,自然按汲太守信中所诺。”

    校尉躬身抱拳,道:“末将替水师的弟兄先行谢过将军。”

    公孙敖伸手一请,公孙忠亲自将校尉送还舢板。

    瞧着舢板飘向舰队,公孙敖知道时机已经至,回身下令道:“各部按计划进行,动手!”

    “诺。”

    ……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终年不化的积雪点缀着高耸的群山,不咸山中一处高岭的背风坡上,濊貊人搭建着连绵的山寨。

    寨中奴隶们正热火朝天的准备着吃食,后世刑法里的珍馐美馔,在此时多是家常,濊貊人又多是好猎手,自然能捕获这些山中精灵。

    今日是大王南闾宴请各部大人的日子,肉食自然敞开了造,故此奴隶们也是脸有喜色,总归能分上一碗肉汤来喝。

    相较于营外的热火朝天,松木搭建的王屋厅内却静可落针,屋中心的篝火带着炽热熊熊燃烧,但围坐在周围的各部大人们却亲疏有别的聚成了四处。

    坐在虎皮软塌上的主人南闾饮着朝廷分赐的美酒,其后貔皮、赤豹、黄罴三部大人拱卫而坐。

    夫余诸部这次来了两位大人解夫和娄余,两人自幼长在山野林中,身裹熊皮背负大弓,一瞧便是孔武有力之士。

    东沃沮诸部亦来了两位大人沃夷和沮貊,较之夫余诸部的两人,他们身上的燕甲倒是不多见,卫氏自燕地来,燕甲制作自是熟知,多年交战沃沮诸部多有斩获。

    至于剩下的,则是较为亲近的五部大人,分别为高涓、句绝、丽桂娄、顺朱和灌蒙,他们的部族紧挨着辽东,靴帽皆新,倒是少了些彪悍。

    不过片刻南闾率先开口道:“汉廷自襄平而来的使节宿框你等也都见过了,朝廷把两江之地划归苍海郡内,妄图借此来安抚我等。

    那两江之地的肥瘦不用本王赘述了吧,此事诸部大人可有话说?”

    南闾话音刚落,貔皮、赤豹、黄罴三部大人便齐齐起身说道:“我等皆以大王裁决而行。”

    南闾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不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相较于匈奴诸部的部落联盟,自己麾下的各部更加松散,汉帝的令行禁止他更是羡慕不来。

    南闾部只能算是诸部里最强的,但他的绝对力量远远达不到扫平诸部联合的地步,所以才会事先安排麾下先声夺人,以壮胆气。

    眼见三部大人果断表态,跟卫氏领地紧挨着的沃夷立马开口道:“汉廷裁了咱们的赏赐,现在拿肥地来偿,这点我倒是没什么意见。

    但雀鸟叫的再好听,却顶不得饱,好处要吃到嘴里才是咱家的。

    这地该如何分便有讲究了,我沃沮诸部是对抗卫氏的前沿部族,算是为大伙顶着,对抗卫氏的苦不能我沃沮诸部都受了,肥地当我们先选。

    这两江之地,我们要马訾水东岸的靠河肥地。”

    果然沃夷一开口就盯上了紧挨着汉境的肥地,在他看来汉廷不会轻易在东北动兵,双方商贸往来才是大头。

    会意的沮貊紧跟着说道:“我沃沮诸部紧挨着卫氏,卫右渠的好狗卫豹时常带兵北侵,大山的深林子里,不知道埋了我部多少儿郎,沃夷的话就是我们沃沮诸部的话。”

    “屁话!”

    丽桂娄怒气冲冲的起身嚷道:“山中林子里跟卫氏作战的难道只有沃沮诸部的人吗?

    在座的哪个大人没有派人?

    不然就凭你们沃沮部的数万人,怕早就做了卫氏王城里的苦工奴隶!

    右渠小儿,我五部历来不惧!

    你沃沮得地可以,但想尽吞肥地,本大人绝不答应!”

    “我等也是。”

    句绝、顺朱、灌蒙三人即刻起身响应,高涓观望局势,踟蹰片息后也是跟从。

    厅内一时间纷争骤起,只有解夫和娄余两位北境大人扶须观望,这倒不是他们不心动,而是鞭长莫及罢了,毕竟他们的部族在北,南边得地还不如在其余方面找补。

    众人吵的不可开交,有的甚至将腰刀都拔了出来,争利益时不亮刃,回去部族后他们这个大人的位置怕是都要换人来坐。

    南闾使眼色让亲卫出声压住争吵,他带着三分诚恳点名道:“高涓,本王观你若有所思,可是为何?”

    高涓沉声道:“大王,我等投汉本就是权宜之计,先前我等西有匈奴,东有卫氏,处在两虎夹击之中,故而不得不低头,南投温和的汉廷寻护佑。

    而今匈奴战败骤去,卫氏虽有十万之众,但想北侵我诸部领地怕也是妄想,山地相战,我等熟知山中沟谷占尽地利,亦不虚卫氏精兵。

    一旦我等南下山地,进入两江平地,卫氏有铁骑、重兵,平原相战各部谁言能胜?

    哪里有以我之短,去迎卫氏之长的道理。”

    南闾面露难色,扶须思索着问道:“按你的意思,汉军西撤,送出两江是包藏祸心,想让本王与卫氏相争?”

    高涓颔首道:“不错。汉廷将两江之地划归苍海郡,明面上我等得了肥地,但必然要直面卫氏小霸,此行必然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