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路途练兵
后世人曾言建奴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诚然,融合了汉军火器和蒙古骑兵之后的建奴军队,在17世纪几乎属于独一档的存在。
放眼寰球,鲜有敌手。
但是总有一天,朱敏铖会用满饷又悍不畏死的大明军与它们撞一下,看看到底鹿死谁手!
封建时代影响士兵战斗力的根本因素无非就是士气、纪律性和装备。
满饷、战死抚须两条政策一经宣布,立刻提振了队伍的士气。
大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嗷嗷叫着。
然而朱敏铖心里清楚,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要想保持士气最根本的还是取得胜利。必须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来激发士兵的血性,将有我无敌的信念刻入骨髓。
士气暂时有了,朱敏铖又命人将一辆骡车牵上来。
车上载着他早就准备好的一百条鲁密铳。
鲁密铳原型是鲁密国(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火绳枪,1598年经火器大家赵士桢改进后定型生产,是有明一代最优秀的火绳枪。
确切地说,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火绳枪之一。
“你来试一下!”
朱敏铖随手指了一名年轻士兵,将鲁密铳塞到他手中。
“大大大大人,我我我…”
十四五岁的小士兵脸色通红,说话磕磕巴巴,手里的鲁密铳仿佛是块烧红的烙铁,拿也不是放下也不是。
“大人,四狗子没用过火器,要不我来给您演示吧?”
四狗子身旁一名四十岁上下的老兵低眉顺眼地说道。
他眼神中带着几分视死如归的决绝和希冀。
朱敏铖扫了一眼四狗子身上背着的三眼铳,顿时心中了然。
这杆三眼铳满是锈迹,铳管上还有一道肉眼可见的裂缝。
这玩意儿估计是洪武或者永乐年间的老古董了,朱敏铖能确定近几十年它绝对没有开过枪。
开一枪如果不炸膛,那绝逼是运气逆天。
再看看其他人身上背着的鸟铳,抬着的虎蹲炮,也都是差不多的货色。
兵士们害怕开枪。
是担心会炸膛,把自己炸死炸残。
大家虽然背着火器,却并不信任火器。
武器就是军人的第二条生命,凭着这样的武器装备,如何能跟厉兵秣马、兵峰正盛的建奴作战?
朱敏铖默不作声地抓过士兵手中的鲁密铳,熟练地装药、压实、装弹、点火、射击。
“砰!”
一声巨响,硝烟弥漫,两百米外的靶子应声倒下。
鲁密铳的性能已经接近现代步枪,系统出品的鲁密铳更是精品,两百米处无论准头还是杀伤力都十分优秀。
朱敏铖继续重复刚才的步骤。
“砰!”
“砰!”
…
他的动作熟练优雅,差不多两分钟就能开三枪,基本达到了火绳枪的最高射速。
一连十枪,只有一枪脱靶。
最关键的是,枪支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炸膛或破损的迹象!
主帅亲自上场演示,士兵们心中再无疑虑,更是被鲁密铳的优越性能所折服。
“射程如此之远,精度如此之高,真乃神枪也!”
…
大家将手中的火器弃之如敝履扔在路旁,抢着上前领取新装备。
朱敏铖给士兵们分发了鲁密铳、弹药,并且让每人背负一定量的干粮、饮水,保证每个人的负重差不多是十公斤。
现代武装拉练,即便是新兵负重也在20公斤左右。
老兵更是25-30公斤。
考虑到这些人营养状况堪忧、身体素质较差,且路途遥远,朱敏铖只让每人背负十公斤。
士气、武器皆已解决,那么只剩最后一项:
纪律性。
只需要回忆一下高中、大学新生军训,朱敏铖就知道训练纪律性的大杀器是什么:
队列训练。
俗称站军姿。
其实队列训练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就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
朱敏铖很快就教会了大家‘立正’、‘稍息’、‘齐正步走’、‘左右看齐’…等一系列口令,并且训练一番。
短短一个时辰过去,队列虽然仍显杂乱,却已然换了气象。
所有人不复之前弓腰驼背、焉头耷脑的样子,而是挺胸抬头、步履坚定。
就连天色似乎也明亮了几分。
从这之后,朱敏铖一路走来一路练兵。每到傍晚就安营扎寨,将三个排分列为三路横队,进行半个时辰的射击训练。
三队士兵肩靠肩紧紧贴合在一起。
“咚,咚咚,咚咚咚”
龚世杰身上绑着一面腰鼓,按照朱敏铖的指示,有节奏的敲击着。
“第一通鼓是集结股,听到鼓声时无论在做什么,都必须在二十息内到校场集合!第二通鼓是前进…”
朱敏铖详细给众人解释了鼓点节奏以及相应的标准动作。
“这,这是什么命令啊,根本记不住!”
“对啊,俺娘说俺最笨了,这咋记呀?”
“用鼓点做军令,这不是瞎扯吗?”
“李二,慎言!”
…
士兵们听完朱敏铖的讲解,面对这种闻所未闻的指挥方式,心里的疑惑愈发增多。
不过士兵嘛,习惯了听从命令,而且大家很快就找到了应对之策。
“班长,你站在队首,俺们就跟着你的动作来呗!”
“刘二牛最聪明,让他也站在前面!”
“是也是也!”
朱敏铖不在乎众人是如何做到的。
他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将这种服从性刻到每个人的骨子里,让所有动作形成肌肉记忆。
“今日只是适应性训练,从明天开始,如果在训练中违令,鞭二十;如果在战斗中违令,斩!”
朱敏铖冷声说道。
鼓点就是军令,有令不遵、无令擅动都必须受到严惩。
无人怀疑他的话语,尤其是当连长龚世杰也因为传令错误而被鞭笞二十以后,所有人再也不敢有任何侥幸心理。
一开始,大家不太适应这种训练,错误比比皆是。
然而,短短两天以后。
“咚,咚咚!”
随着龚世杰敲击腰鼓的节奏,三队士兵齐齐迈步上前。
“咚!咚咚咚咚!”
“砰~”
第一队士兵齐齐举枪射击,在弥漫全场的硝烟中,全队有序转到后排,快速装填弹药。
“咚咚!”
第二排士兵上前,重复同样的动作。
所有人都宛如机器上的齿轮,又好似没有情绪的机器人。
全场只有鼓点、枪响和铁钎捅咕火药的声音。
一切井然有序。
伴随着鼓点,三队交替装弹、射击,射击连贯、稳定。
经典的三段击阵型。
已经初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