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无殇
繁体版

无字碑

    中州东隅。

    中州之东隅,有二峰鼎峙,状若天门,高插云霄,常以轻烟薄雾为饰,增添几许玄妙之感。

    山足下,一溪潺潺,源自雪山之巅,流水润泽谷地,万物因之而生,田野繁茂。

    麦穗金黄,随风起伏,稻田碧绿,映日泛光,四时交替,此处皆是丰饶之景,实乃天地之恩赐。

    循溪而行,栈道蜿蜒于山腰,似天工之妙笔。

    一侧崖壁峭立,一侧峡谷幽深,行者既可感受攀爬之险,亦可饱览山谷之壮美。

    栈道之末,一巨石傲然独立,其表平滑如镜,无一字刻印,人称“无字碑”。

    此碑静默无言,却寓含深远,仿佛承载着历史长河中那些未被文字记载的古老传说,任由世人揣摩,引人深思。

    昔有女子叶清瑶,素裙曳地,手持清灵之剑,独行于荒径,其姿若水墨舞动,引风而生韵。

    至于无字碑前,她驻足,风拂衣袖,如画如诗。

    望眼前山河壮丽,心潮似江水东流,波澜壮阔。

    于是,叶清瑶徐徐抽剑,剑气纵横,辉映其炯炯目光。

    剑锋所指,她在崖壁刻书,力道沉稳,字迹入石三分,每一笔皆含深邃之意。

    其所镌非寻常辞藻,乃其内心世界之独白,情感与意志交融,如史书留痕,供岁月解读。

    此女子,叶清瑶,以剑为笔,以石为纸,书其心声,立此无字碑,使之有声,使此静寂之地,添一份壮志豪情,亦添一份儿女情长。

    此事,可鉴,可叹,亦可思。

    “昔世事如梦幻泡影,人生犹如轻烟飘渺,知音之难觅,犹如凤毛麟角。

    某公子,风度翩翩,其命运吉凶未卜,心潮起伏,难以平静。远眺天涯海角,广阔无垠,但愿彼人安然无恙。

    流年匆匆,芳华转瞬即逝,而痴心执着,始终未变。

    每日每夜,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四海八荒,追寻其踪。

    月色皎洁,风卷云舒,每一处皆抱有希冀。

    碧波荡漾,云遮峰峦,或许他的笑容隐藏其间。

    雪花静落,花开花败,每个季节都在等待他的归来。

    日出日落,不畏时光流转,心中之坚毅如磐石般稳固。

    春暖花开,秋高气爽,世间繁华万千,皆不如他一瞥。

    燕子欢舞,柳絮漫天,尽是思念的印记。

    冰封长河,雪覆高楼,执着之情,未曾稍减分毫。

    青石古道蜿蜒,竹林幽深,步伐不停,只为捕捉那一抹河湖海浩渺,天地之间,搜寻那一缕可能的线索。

    世间喧闹,红尘纷扰,唯有他的影子烙印心间,期盼如烛火摇曳,闪烁不熄。

    即便天崩地裂,星辰陨落,此情依旧坚定不移。

    纵然岁月无情,青春易逝,此志亦不动摇。

    但愿那位公子,平安无事,待我追寻至,仍能见他笑眸如初,温暖如昔。”

    在皎洁的月色下,叶清瑶缓缓收起手中那柄闪耀着冷冽寒光的剑,动作流畅而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声的坚韧。

    剑入鞘时的铿锵声在静谧的夜晚格外清晰,如同一首低吟的战歌,回荡在空旷的原野之上。

    她转过身,没有回头,只留下一道决绝的背影。

    那背影在月光的洗礼下显得孤独而坚定,仿佛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无法撼动她的决心。

    她的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踏在了人们的心弦上,让人感受到一股无法言喻的力量。

    叶清瑶,这个名字在江湖中如雷贯耳,她的剑术出类拔萃,她的胆识无人能及。

    然而,她的孤独,不是因为无人陪伴,而是选择了独自承担,她的决绝,不是出于冷漠,而是源自内心的执着。

    月色洒在她的身上,为她的旅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凄美。

    她的每一个脚步,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每一缕月光,都在见证着她的成长。

    北疆平原。

    北疆之地,平原辽阔,日炎照耀,两雄对决,一战定乾坤。

    幽帝国之师,以钢铁之名威震天下,对峙者乃五十八部,其骑兵团号称草原飓风,各展雄姿,壮丽战图赫然呈现。

    幽国之军,如磐石稳固,步兵阵列严整,长矛森森,铁甲闪烁,固若金汤。

    弓弩手藏于步兵之后,目炯炯,蓄势待发;弩箭手静默如斯,伺机而动。

    两侧骑兵,疾风骤雨般排列,迅疾如电,准备撕裂敌阵。

    五十八部阵形,灵动如水。

    骑兵为核心,马蹄翻腾,尘土飞扬,战意高昂。

    步兵紧随,组成坚盾,既为骑兵遮蔽,又对敌军远程施压,动静之间,显战术之妙。

    战鼓震天,两军缓缓进逼。

    幽国步兵先,箭雨倾盆。

    五十八部骑兵迎击,步兵方阵严守,对抗箭矢,同时冲击幽帝矛阵。

    双方骑兵在战场上展开追逐,生死较量,悬念丛生。

    战局瞬变,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箭雨横飞。

    幽国骑兵左右突袭,五十八部骑兵以更快的速度反击,形成夹击。

    弓弩方阵奋力抵抗,五十八部骑兵如飓风,向弓弩阵发起冲击。

    幽国步兵陷入混战,既要抵挡骑兵,又要保护弓弩,形势危急。

    五十八部统帅智勇双全,令骑兵转向,直击弓弩,步兵方阵坚韧不屈,等待救援。

    幽国统帅嬴樱调遣精锐,突袭五十八部步兵,打破僵局。

    五十八部统帅见状,令骑兵加力,力求突破。战况胶着,胜负难料。

    幽国弓弩方阵散开,以防骑兵冲击,步兵加强防守。

    五十八部骑兵改变策略,直捣弓弩,步兵坚守,等待骑兵支援。

    双方斗智斗勇,每一步都攸关全局。

    幽国骑兵成功突破,五十八部步兵陷入重围,但其统帅妙计连连,骑兵转攻弓弩,步兵顽强抵抗。

    幽国步兵与骑兵合力,形成强大攻势,五十八部骑兵虽摧毁弓弩,却无法及时救援步兵。

    至此,战局关键,幽帝弓弩分散,步兵固守,五十八部骑兵兵坚守,等待转机。

    双方皆全力以赴,胜负未定。

    幽都城。

    幽都之静,被一阵疾骤的马蹄声所打破,信使高呼:“北疆八百里急报,行人回避,阻者依法处置!”

    其声如雷,震撼四野,信使疾如流星,穿越城乡,翻越崇山,涉过湍流。

    至北门,信使勒马,俯身跪地,密函呈于守将之前。

    守将面色严峻,即刻遣兵传报宫廷之内。

    帝接急报,目光深锁,面色如铁。

    北疆战况告捷,然此胜犹如苦酒,五十八部联军败退,帝国斩获敌首八万有余,俘虏两万,又得牛羊三十万头,骏马八千匹,兵器无数,悉数收入。

    然此等壮丽战绩,代价惨重。

    边防之师,损失过十万,七万英魂陨落,三万将士带伤。

    战马,帝国机动之力,竟损四万,痛哉!七座富饶边城化为灰烬,两大马场失守,帝国防线露出破绽。

    实乃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国之存亡,系于庙堂之上,亦在于疆域之间。

    观昔日五十八部之联军,如烟尘般消散,战袍浸透鲜血,赤红如丹。壮志凌云,功勋赫赫,然美酒滋味,此刻却如黄连,无人共赏。

    北方边境,帝国之威如雷震,铁骑如鹰击长空,敌酋八万伏诛,俘虏二万,牛羊三十万群,骏马八千并入囊中。

    然而,英魂陨落,边疆将士泪涟涟。

    十万将士付诸战火,七万英勇之魂归黄土,三万伤者身披金甲,伤痕累累。

    烽火不息,战马悲嘶,四万鲜活生命悬于一线。

    边城繁华成焦土,七大胜地春色不再,马场沦陷,痛彻心扉,防线破裂,痕迹犹在。

    遥想当年,雄关险道犹如钢铁铸就,今日吾辈当砥砺前行,再启新程。

    哀鸿遍地,痛失英魂,当以此为鉴,勿忘牺牲。

    望向帝都,期盼警钟常鸣,加固国防,保我子嗣安宁,勿使边疆烽烟再起。

    此乃兴元八年北疆英烈之事,以史为鉴,警世醒人。

    中州府。

    月色如轻纱覆地,中州府衙灯火熠熠,都检使张怀远坐镇大堂,案前一纸报案状引起其深思。

    报案者乃一老农,诉其珍贵耕牛一夜之间离奇失踪,疑遭宵小之手。次日破晓,张怀远亲领捕快,直奔事发之地。

    田野之中,蹄印交错,绳索断残,显见盗者用心之良苦。

    张怀远洞察秋毫,发现一处微不足道的鞋印,其上莲花纹路独特,或为破解此案之关键。

    回府后,张怀远秘令下属遍查全城鞋铺,搜寻此鞋踪迹,同时暗中部署,以缓贼人李四之警惕。

    不久,李四此人渐入视线,有人目睹其在案发时出现,且巧合的是,李四足下所穿,正是那莲花纹鞋。

    此人嗜赌如命,债台高筑,嫌疑遂加重。

    张怀远于是召李四至堂,亲自质询。

    李四狡黠抵赖,张怀远则以智引其自露马脚,问道:“吾未言牛窃之事,汝可如实告予,近几日,是否曾窥视王氏寡妇沐浴?”

    言罢,惊堂木一声震响。

    李四面色骤变,急辩无辜。

    张怀远见状,心中已有定论。

    随后出示证据,确证李四之鞋与现场鞋印吻合。

    李四至此无可狡辩,只得俯首认罪。此案以张怀远之智勇,终得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