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诡记
繁体版

第40章 学堂

    望声看着齿俐不太相信的样子,有点同情,长期的苦难已经让这个女孩保持着高度的不信任感。

    “是啊,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当然可以是合作伙伴,还是说你更喜欢被雇佣的关系?”

    “呃,嗯,那就按你的来吧,”齿俐情绪复杂,拢了拢自己杂乱的短发。

    刚才在治安队面前,齿俐打断我,是为了避免我被怀疑,反应之快几乎是下意识的,她是打心里为我着想吗......

    两人继续前进,望声心里却总是有点不舒服,因为周围的人们总是对齿俐投来不满的目光,如同看到苍蝇。

    可以明显注意到,齿俐没有了之前那种自信,在主港大墙区和银眼区带路的时候,她给人一种熟悉此地、自由轻快的感觉,甚至有时候像回家了一样,会显露出主人带领客人参观自家的那种放松,尽管恶人遍地,环境脏乱,她也不像现在一样表现得十分不自在。

    望声把齿俐的情绪变化看在眼里,冒昧打量了一下女孩的装扮,主要还是破烂的棕灰色衣服过于明显,一眼看就是难民模样。

    “齿俐,这边应该有卖衣服的地方吧?”

    “应该有,我不熟悉这边,你要买衣服吗?”

    “我暂时不用,是考虑给你换一身衣服。”

    “啊,对不起,是我太丢人了吗......”

    “不不不,当然不是,我不介意,我只是不喜欢那些人对待你的态度,如果你换身衣服,可能就好点了。”

    齿俐笑了笑,有点苦涩,“那样的话,不用的,不用担心我,城里人的这种态度我早就习惯了,而且,我之后也得回去难民营,衣服穿得再好,在那里也没用,没个几日,怕是又变成现在这样了,太浪费了,难民还是穿着难民的破布吧......”

    嗯......确实考虑不周,她还是小偷,需要难民的模样来隐藏自己,来混迹在那些治安不好的区域和难民营,即便是买一套衣服给她换,怕是也没地方给她存放衣服。

    “行吧......不过,之后你如果想要换身新衣服,就找我吧,我给你买一套衣服,”望声伸手在腰包中翻找,拿出一枚1喉,正五边形的硬币上刻印着牙齿图案。

    齿俐有点不知所措,“啊......为什么?”

    望声手里把玩着那枚牙齿币,“我们是合作伙伴,没错吧?送点礼物给合作伙伴,很正常吧?而你现在不方便收,那就之后再给呗。”

    齿俐眨了眨眼,不知道该说什么。

    ......

    两人再乘了一趟长线缆车,抵达了卓泽区。

    这里让望声感觉回到了主港大墙区,街道狭窄拥挤,房屋虽看得出很多是新建的,但里面大都强行挤入过多的住户,这个区特别之处在于,有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淤泥池泽,被拥挤的房屋群团团围住,像是建筑间的公园一般,实际上是有些地方的淤泥过于软烂,深的难以清理,所以没有被作为建筑用地,而大部分池泽已经被填平、改造为房屋和道路,这也使得此区平路较多。

    望声从腰包拿出那张学堂介绍卡片,“嗯......卓泽区浮肿大道1号,应该问问人就好了。”

    东奔西走,费了好一番功夫也没找到,卓泽区有很多黑潮后新造的区域和街道,规划混乱,而这里却仍然在使用黑潮前的街区号名称和顺序,当政者也没有重新命名整理的计划,使得这里存在街道名字重复、数字排序错乱的问题,连本区居民也只熟悉自家附近的区域。

    两人站在“浮肿大街”上,这条街的1号却不是什么学堂,而是一户普通民宅,里面住满了渔民,出出入入都带着一股难以去除的鱼腥味。

    齿俐见毫无进展,建议道:“要不我们分头找,定个时间和地点集合?”

    “我们还是一起找比较好,”望声想了想便拒绝,难民在这些区域受到的冷遇他看在眼里,让齿俐单独行动很难说会发生什么意外。

    此时一头驮鱼兽慢慢走过,身上绑缚绳索,拉着一台四轮平板车,这边路况较好,可使用一些较轻的轮式运载工具,不像别的区道路坡度大,用车反而不方便。

    平板车上装满了书籍纸张,正有几个渔民模样的人护在周围,一个小男孩急匆匆的从远处跑来,朝着运载书籍的众人说道:

    “停一下,这些书我们松肠学舍买下了,请帮我们送到那边。”

    一个渔民转过头看向小孩,“买什么买,不卖,伙房的燃料都没了,鱼都烤不熟,这些垃圾不烧有什么用。”

    男孩急切道:“我们老师会给你们满意的价格的。”

    望声在旁边看着,又取出那张学堂介绍卡,卡片角落确实写有“松肠”。

    我之前还以为是什么食物,是谁乱写在这卡上了......

    运送书籍的渔民最终同意先看一下价格,派了一个人跟小男孩去见其口中的“老师”,其余人拉着驮鱼兽在原地等待。

    望声自然跟随而去,结果没走多久,就在隔壁街道,“浮肿大街”的旁边就是“浮肿大道”,本来就差一点就找到了。

    渔民和小男孩走进了一个由木板木桩围成的院子,里面是个约篮球场大小的椭圆泥沼池,以及有两间单层的长方形木屋围绕在池泽旁边,围墙之外的石质建筑虽然拥挤,但也没有扩建进这个院子,望声看了看那淤泥池的样子就大概知道原因。

    “有学者认为,黑潮侵袭相当于第二次大压扁事件,尽管两次事件之间相隔三万余年,却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同样是无法生存的区域会不断蔓延,这——”

    “老师,那些书我找到了,”小男孩带着渔民进入了一间木屋,打断了老师的讲课。

    望声也在院子中朝着屋内看,木屋有很多对开的木板窗,里面地方不大,密密麻麻坐着二十几个人,大到一脸胡茬的大叔、小到大概小学生样子的小孩,什么人都有,年龄跨度很大,但望声能感觉出他们是“学生”,因为有个人正站在他们面前,手捧一本老旧的书,这场景不是教室还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