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擒王之策】
杨延昭并不知道天水郡城内发生的变故,此时的他正率领骑兵赶往冀城方向。
“蜀军以步兵为主,如果能够活用骑兵部队的机动力,声东击西进行袭扰,还是有一线胜机的。只要太守那边能够按照约定出兵,可是……”
想起太守马遵那副小人嘴脸,杨延昭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马遵对他的态度还有尹赏说过的话依然萦绕在脑海中,无法释怀。
“足下当年,就是怀着这种心情出战的么?”
杨延昭想起姜维旧事,无奈地一笑。随后表情一凛,手中的虎头湛金枪一指冀城的方向,对众军道。
“传我将令!朝着冀城方向急行军。亥时之前赶到冀城,我将替尔等向刺史大人请功!”
“诺!”
众军听闻主将杨延昭的振奋之语,士气昂然,纷纷加快了行进速度。
行不多时,杨延昭面前不远处突然传出数道火光,随后一彪军马在杨延昭面前摆开阵势。杨延昭纵目望去,发现领军之人正是白日里败给自己的魏延。
魏延见到杨延昭引兵到来,手中宝刀一指杨延昭,高声喊道。
“小子,哪里去?魏某早在此等候你多时了……”
杨延昭一惊,蜀军伏兵的出现虽然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但他的反应却是十分迅速。只见他将手中枪一指魏延,对众军道。
“蜀军兵队以步兵为主,难以阻拦我等骑军。众将士切莫慌张,随我冲阵!”
随后,杨延昭一马当先,胯下沙里飞如离弦之箭一般,似是打算直取主将魏延,为众军脱离争取时间。
沙里飞本就雄壮,此刻更是感受到主人的滔天战意。于是一声长嘶,四蹄如飞一般,夹杂着赫赫风声,朝着魏延直冲而去。
“明知某家兵多,还敢冲过来?倒是个有骨气的小子……”
魏延冷笑连连,拍马舞刀,迎着杨延昭杀来。
众骑兵见主将身先士卒,如此英勇,纷纷亮起兵器。一时间喊杀声响彻天地,五百精壮骑军如同一柄尖刀,对着蜀军薄弱之处直插而去。
“铮——”
杨延昭马快,手中虎头湛金枪此时借快马之威加持,夹杂着万钧之力,对着魏延当胸刺去。
魏延神色一凛,他白日里已经领教过杨延昭的枪法,此时心下大警,运起全身力气朝着杨延昭劈刀砍去。
双方二马交错之间,兵器一阵铿锵作响。魏延只感觉自己双手虎口处有些发麻,对杨延昭的武艺也是钦佩起来。
“若是这人真如丞相所言,能成为我汉军将领,倒还真是一件妙事。”
魏延当下心里已经有数,便不再与杨延昭缠斗,而是暗地里指挥军马,放杨延昭离去。
反观杨延昭这边,这次交手,让他对魏延的武艺也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断,心下也是赞叹不已。
“魏延不光力大,刀法也是十分娴熟,又兼以逸待劳,占了先机。此时万万不能和他相斗,得先率军赶往冀城才是……”
杨魏二人似是不约而同一般,皆以一记虚招收尾撤出战斗。杨延昭这边不敢恋战,见自己麾下骑兵已经冲出包围,当下舍了魏延,纵马而去。
魏延则是喝住欲追赶的众兵,只说依计行事,众兵于是熄了火把,往天水郡城的方向行军。
且说杨延昭突破汉军魏延的包围之后,成功和刚刚突围成功的天水骑兵部队汇合。魏延军的诡异行为让他嗅到了一丝阴谋的感觉,于是暗忖道。
“此军行为有异,若我是诸葛亮,断不可能只布下魏延这一支伏兵,莫非……”
正在杨延昭思考下一步对策之时,忽闻一兵士高喊道。
“将军快看,冀城方向似乎有火光!”
杨延昭纵目望去,果然见到冀城方向的夜空中红光一片。
“莫非冀城已被蜀军攻占?”一兵士疑惑道。
杨延昭双目扫过众军士的表情,见皆有畏惧之色,暗自叹了一口气。
天水郡兵久疏战阵,本就战斗力不强。刚刚遭遇埋伏,若是再看到冀城被蜀军抢占,恐怕自己刚刚力战魏延而提振起来的士气,顷刻间就会烟消云散。
诸葛亮先是用魏延埋伏,拖延自己的进军时间,同时假借火光来降低自己的士气。这等用兵之道,让杨延昭不得不倒吸一口凉气。
冀城是否被攻破暂且不论,杨延昭此时能够确定的是,前往冀城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其他伏兵,正等着他自投罗网。
思来想去,摆在杨延昭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抢占冀城作为据点,同时向上邽和天水方面求援,借助冀城的险要地势,打一场“中心开花”之战。
第二,则是借助骑兵的速度优势,以最快速度击破蜀军步兵兵阵,趁着夜色掩护,奇袭诸葛亮本阵的“擒王之策”。
“若我抢占冀城,马太守那边能够如约出兵,加上梁主记能够带来郭刺史的援兵,则蜀军一战可破,可是……”
杨延昭实在不敢把自己的后背托付给马遵这样的小人。思念至此,杨延昭当下定计,谓众军道。
“尔等怕不怕死?”
众兵士听到主将如此发言,皆窃窃私语,似是不明其意。良久之后,一小校纵马出列,问道。
“中郎将大人,莫非已有对策?”
“有……”杨延昭点头道。
“在下欲直冲诸葛亮本营,尔等可愿相随?”
此言一出,犹如平地惊雷一般,在兵士之间炸响。众军瞬间鸦雀无声。一时之间,赫赫风起,喑喑马鸣;兵器之上,血珠滴落而下的声音,都可听闻。
兵士们的反应,早在杨延昭的意料之中。见众军士没有反应,于是又道。
“若是诸位不愿与在下同去,可自行前往上邽郡投奔郭刺史。而今冀城、天水皆朝不保夕,诸位如若愿意跟随在下,在下情愿将此功让与诸位。”
杨延昭此时并没有像白日里的马遵那样,以官威胁迫众军效命,而是口称“在下”,与众军平级相称。顿时博得了一些军士的好感。
就见那位小校,眼露精光,上前问道。
“将军莫非是要行那擒王之策?”
“然也……”
“敢问将军,胜算几何?”
“九死一生……”
闻听此言,天水郡兵之中,开始陆陆续续有人离开队伍。杨延昭并不阻拦,自是放任这些兵士离去。不多时,原本从天水城中带来的五百郡兵,就只剩下了百余之众。
剩下众人,皆以那小校为首,就见其人当即出列,左手握拳,放于胸口,行的竟是羌族之礼,对杨延昭道。
“我等愿为将军效死命!”
“愿为将军效死命!”余下众人尽皆对杨延昭行起了同样的礼节,似乎和这名小校来自同一个部落。
杨延昭纵目望去,见这小校生的虎目浓眉,鼻若鹰钩,非是汉人之相。于是问道。
“敢问壮士尊姓大名?”
那小校回答道。
“吾名阿兀儿。将军神威,我等佩服。方才将军力战蜀军大将,助我等脱困,我等虽为羌人,却并非知恩不报之徒。此战若胜,我等将为部落荣光。若败,只死而已,又有何惧?”
阿兀儿的一番豪情壮志之言,在余下这些兵士当中反响热烈,一时之间士气昂然,众羌骑纷纷叫嚣,眼神之中饱含战意。
天水之地,胡汉杂居,郡兵之中有羌人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只不过,前世杨延昭和契丹狼兵战斗了一辈子,知道其人多是出尔反尔,心怀叵测之徒。故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说。
但如今身为异族的羌人之中,却出了这么一位重情重义的好汉,反倒是那些自视甚高的汉人尽皆离自己而去,这让杨延昭不免感觉有些讽刺。
于是当下,杨延昭对这名为“阿兀儿”的羌族义士抱拳一礼,道。
“壮士大义!感怀之语,自不多言。功成之日,在下自当与壮士痛饮一场,不醉不归!”
“一言为定!”
随后,杨延昭率领余下百余羌骑,调转枪头。竟是舍弃冀城,朝着祁山方向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