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事秘闻
繁体版

13 庙中神仙

    唐逍遥估计黎明这种人可能小时候不看童话,于是也不多跟他解释,两个人沿着弯弯的小路走进大山。

    一开始的路还是水泥浇灌出来的那种,为了防滑路面上有一条一条的痕迹,走着走着就越来越破,两侧的土开始掩盖中间的路,从路面的裂隙中,钻出来一些狗尾巴草和车前草,显出一种马上就要走到路的尽头的颓圮之感。两个人只是想去探探路,也没有带什么额外的东西,包很轻。就唐逍遥捡的那袋石头子沉甸甸的,压他肩膀。

    没想到从那个地方拐过去,马路就逐渐变成了土路,最终分散成一小条田坎。人家的确越来越稀少。天宝镇是在一个山头上,原本就已经远离城市,沿着那条路走了二十来分钟,住户就变得零星分布,门口有大块的田,看起来不像农家乐,倒像是自己家住的地方。

    再沿着那条路走了一会,又绕了一个弯,人烟越来越少,终于看到了一条向上的路。

    最初的那一小段也还算平整,随着上坡,路就越来越窄,弯弯绕绕,变成了羊肠小道。再绕过一个大弯,就看不到房子和田野了,完全荒野状态下的小路变得相当陡峭,有的地方似乎是只用简单的工具挖出来一小块梯坎,仅仅够一个人落脚,甚至需要抓住旁边的草才能稳住身体,借力向上。

    唐逍遥简直不敢想那群山里人背着一箩筐蘑菇走这条路是什么样子。

    黎明跟在他的后面,竟然没有被路况影响,也没听他有一句抱怨。虽然唐逍遥很怀疑这个人是否会抱怨。

    黎明真的很沉默。他的沉默给唐逍遥一种“书”的感觉。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对方会默不作声地帮他处理,什么都准备好,而他自己思考的时候,书就合上放在那里,不会打扰他。

    他好像有点明白“文职”是什么意思了。

    两个人爬了一截坡,终于走到一段平路上。这里的路竟然又恢复了林间小道的样子,虽然路面上落了很多尘土,边缘也有多处断裂和破损,看样子就年久失修,但比刚才的路况好了很多。小路靠山而走,一路蜿蜒向前。

    黎明忽然拉住了唐逍遥的衣角。唐逍遥回头看他,黎明压低了声音,指了指前方:“那边。”

    树影掩映之中,那边好像有一块观景台一类的地方,被层层叠叠的树枝树叶遮挡住,看不太真切。在那里,好像站了一个人,望着绵延开的群山。但当他们走到那里去的时候,人影已经不在了。

    唐逍遥眨了眨眼,四处张望了一下,没看到他们之外的人,只是感觉旁边一棵树上缠着的藤蔓和菟丝子牵牵扯扯,把树枝都给压弯了,在那里勾出一个人的轮廓。

    小路向上延伸,忽然走到了一处平台,他们两个就看到了那座“庙”。“庙”前有一条路从山的那头弯过来,弯到山的另一边去,这条小路是岔上去的,形成了一个横过来的“人”字形。

    虽然说是“庙”,其实更准确的说法也许是“神龛”,有一人高。整个神龛都是石头材质,是在山体上挖出一个洞,嵌进去石头修出来的。两边立有石柱,但上面刻的字也看不清了。神龛前的小小供桌上,摆着一个白瓷盘,上面放的苹果和橘子都已经缩水腐烂了,还有虫趴在上面啃,两个人走过去,惊动了飞虫四散。两侧插在土里的香和蜡烛都已经燃尽,香灰堆了一地。还有没烧完的纸钱。

    在那个神龛里,站着一个彩绘的神仙,身上穿红戴绿,头上顶着一块红布,露出脸来看不出是土地还是财神爷。整个泥塑的相貌很年轻,黑发黑须,咧着嘴笑,嘴唇朱红,牙齿洁白,甚至还能看见嘴里的舌头。

    他的手上像财神爷捧元宝一样捧着一个白白的东西。在他两侧,各有一个带着肚兜的小童子,同样也欢欢喜喜地举着白色的馒头样的东西。

    奇特的是,这两个小童子的头发两侧都和常见的童子塑像那样束成垂髫,但背后却有黑色的发丝披散开落到地上。这些黑色的发丝似乎是后期接上去的,看起来像假发一类的东西。中间的神是完全背靠着山体的,似乎和山已经连为了一体。他的须发同样很长,也是那种发丝材料做成的,垂落到地上的部分,就和孩子们的散在一起。

    因为神龛的位置在山阴处,挖得又有一定深度,龛内偏暗,乍一看察觉不到这些头发。但仔细看过去,便会觉得整个神龛犹如黑色的盘丝洞,就连石壁上都刻有放射的线条,从泥塑连接在石壁上的头顶上放射出去。

    那个泥塑的眼睛尤其特别,黑得很古怪,里面似乎布有白翳。唐逍遥仔细一看,发现那是因为在塑像眼睛的位置钻出来两个小孔,黑黝黝的并不是点上去的眼珠,而是落不进光的小洞。孔里面有一些白色的东西,要么是蜘蛛网,要么是当时塑像的时候泥土没有完全放干,现在生了霉。

    被这双眼睛注视着,唐逍遥只感觉迎面扑来阴冷的气息,凉飕飕的。

    黎明在唐逍遥旁边站定,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塑像:“不是有记录的神佛……应该是当地的人自己的信仰。嗯,看起来这段时间还有人来祭拜过,也许‘山里人’上一次来这里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他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忽然笑了一声,“真邪门,有点意思。”

    唐逍遥忽然听他说这么长一串话,愣了一下,看向黎明。后者还在思考着什么,没注意到他的那道目光。

    要是说在与人相处和其余的日常生活方面,黎明像一条被打捞上岸的马上要干死的鱼,在哪都不合适,不知所措得要把自己尴尬死了,那么现在他就像被丢进了水里,似乎对待眼前的事情游刃有余。简直就像两种状态。

    唐逍遥这下才大概明白什么是“技术顾问”。他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情,但还是摇了摇头,把它从脑子里晃出去了。

    黎明仔仔细细端详了这个东西好半天,似乎有了一些猜想,才回头看向唐逍遥:“那个人说谎了。”他想了一下,又摇了摇头,纠正了自己的说法,“不,算不上说谎。是她有话没说全。”他指了一下供桌上的贡果,“天宝镇的人,应该都在供奉这个庙里的东西。”

    唐逍遥又看了一眼那个邪门玩意儿,想不通这是哪路子的神仙值得这么多人拜。但他知道黎明说的没错,虽然山上的温度要凉爽很多,但这些贡果在这个天气里依旧很容易腐烂,还能保持这个状态,应该是前不久才送过来的。

    而且那个白瓷盘,和今天他们吃的那盘天宝菇,是用的同一个花纹的盘子,看起来是一套的。

    “看来是山里人很久没有出山,他们着急了。”唐逍遥说。天宝镇上的天宝菇,完全来自山里人背出来的那点量,看样子是无法在外栽培种植的,镇子上的人又找不到进山的路,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看天吃饭”。

    唐逍遥诓骗狼哥的那句话倒是正中要害,难怪狼哥没再多问就答应他。

    “祭拜这个神仙,就会有山里人出来吗?”黎明想了想,忽然问,“你觉不觉得,这件事看起来有点像某种‘崇拜’现象?供奉什么‘神仙’,然后‘使者’前来‘赐下’宝物。”

    古人无法理解天象的时候,往往赋予气象、山川、野兽这类自然存在的东西人格,试图相信它们是某种不可名状的神祇的造物,或者就是神灵本身,是基于某种更高维的逻辑而产生的现象。

    人类用自己的逻辑去理解自然的力量,并且希望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和道理。当某些时候出现了异常的气候,人们就会开始祭拜天地,献上贡品,期待神祇能够息怒。

    唐逍遥点点头,神色有些凝重:“有点像。你能看出这个神龛有多久了吗?”

    “形制上来看应该不会超过五十年,是刻意复古的产品。制作者应该只是想要一个看起来古朴考究的神龛。”黎明回答道,“但按风化程度,应该也不是最近修起来的。”

    已经很久了。这个东西的崇拜持续了这么久,现在也依旧有人上供,是因为上供的确有效?唐逍遥眯起眼睛,揉了揉太阳穴。但这一次,显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奏效。

    “那么为什么山里人没有出来呢?”唐逍遥思索着,下意识把问题说出了口,“按着我们委托人的情况,这东西都快在城里兴风作浪了,不可能是神隐。”

    “也许,”黎明看了看整条路的状况,又望了望他们来时的方向,忽然说,“也许是因为他们出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