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荣光:我在上古时代种田
繁体版

第16章 神皇氏的新世界

    风少野解释道:“就是用黄土或红土加上一点粘土,做成一个个实心方块,然后烧成陶块,可以用来建围墙和房子。”

    一个名叫庚的老人说:“族长,我们蓬莱岛粘土不多,但我知道有座山有红土!”

    “好,等雨停了我们就去看看,如果是能烧砖的土,我们就在那里建一座窑。”

    接着是下一件事,风少野又点了一个老人:

    “浓,我常见你带小辈们种菜,很是辛苦。我这里有些方法能让你们种出更多更好的菜,你想不想学?”

    他从小在海滨农村长大,虽然上中学之后就没再种过地,但记忆还在,后世随便一点农业常识都可能大大提高这个时代的产出。

    浓是拙的族兄,已经是个小老头子,腿有残疾,老脸晒得粗黑,像极了一个老农,但说的话却文绉绉的:

    “大人!浓常听大巫教导,千年之前,我神皇氏先祖从昆仑墟降世之后,曾游历天下,在极西之地遇到过一位贤人,号神农氏,他尝百草、识百谷、种百蔬、蓄百畜,活人无数,先祖与其相交百年,受益良多,所以后来才能率领族人日益壮大、号令中土。今日族长若有益农之法,只要每株菜能多长一片叶、多结一个瓜,那便是万世之功,天下人都将传颂您的功德!请族长赐教!”

    风少野心想:“原来现在就有神农氏的传说了么?”嘴上道:

    “神农氏和先祖神教你们可以种什么,我要教的却是怎么种……请看VCR。”

    风少野也不多解释,直接拿出手机,打开相册里几张家乡的拍到农田菜地的照片,指给浓等人看:

    “看,菜地应该这样打理,有沟有垄,沟中导水,垄上种菜。每一季菜种完之后,都要重新松土除草,挖沟起垄,垄上先洒一层草木灰,然后种上菜,干旱时浇水,雨涝时排水,生长期间,再以尿兑水浇灌数次,菜蔬一定比现在多长两倍!”

    几个种了一百多年田地的老人稍微一想,便大致明白了其中原理,都恍然大悟,纷纷表示受教。

    册问道:“族长是否还有妙方让稻谷也增加收成?”

    风少野道:“有是有,但今年就算了吧,等我教会你们用更少的人煮出更多的盐,你们才有足够的人手和时间去精耕细作。”

    族人们听到他还有更好的种稻之法和制盐之法,都激动地欢呼起来。

    特别是煮盐,绝对是他们全族最大的困境。如果不是每年要贡几十缸盐,他们何至于守着偌大的海岛还要饿肚子?

    然后小正太乔问道:“族长,我和大巫能做什么?”

    “你和大巫嘛,就在寨子里看着,敦促大家多洗手、讲卫生。

    “寨里常备一口大缸用来烧开水,等竹子砍回来后,我让契给每人都做一个竹筒壶,以后只准喝开水。

    “老人孩子没事的时候可以修路挖沟,去海边挖沙子和鹅卵石来铺路。

    “寨子里不得有臭水沟和死水潭,不许随地大小便。

    “可以在下风处挖一个大坑,用来堆圾垃和枯草树叶,顺便沤肥……”

    拙听完吩咐册:“册,快记下来!”

    册一直在竹片上用一根骨针写写划划,刻的是风少野看不懂的原始象形文,十分简练。

    他们有不明白的地方,风少野便耐心解释,顺便给全体族人灌输基本的卫生知识和三生教育:

    学会保命,少生病,少受伤;

    学习生存,创造饱暖和安全;

    最后再追求幸福、仰望星空。

    外面下着大雨,但族人们齐聚一堂,认真听着族长的话,感觉进入了新世界。

    他们十分喜欢族长说话的方式和语调,认为那是上界雅音。

    对风少野来说,能活两三百岁的人,每一个都是可造之材,全族就这么点人,他可不想他们因为小小的伤病就夭折。

    看看浓就知道了,当了一百多年农民,一出口就能听出族学渊源。这既是历代大巫的教化之功,也是他们的种族天赋。

    这也是风少野这个族长最大的幸事。

    ……

    第二天仍下着小雨,男人们喝了一碗热粥,便哟喝着准备出门劳作了。

    四月的雨天仍然有些冷,但他们为了节约布料,全身除了一顶草笠,只穿一块兜裆布就出门了,一个个还有说有笑,显然已经习惯了。

    风少野心里沉甸甸的,昨天才跟他们讲了要爱惜身体、防止生病,今天他们就要冒雨劳作。

    但他也知道,这个时代的生存条件就是这样,一百多张嘴等着吃,不可能因为一点雨就歇工,谁知道雨会下多久。

    于是他也穿着裤衩,带几个年纪较大的族人出门寻找红土山了。

    临行前看到麋几个年轻点的妇女也背着芦筐准备出门,便嘱咐她们风雨天不得下海。

    麋说道:“大人,我们就在海边捡点鱼虾和贝壳,很快就回来磨贝壳喂鸡。”

    她头上戴着一顶草笠,身上只穿着胸围和短裙,身形纤美姣好,近一米六五的身高在一众妇人中显得鹤立鸡群。

    但风少野这会儿却毫无邪念,满心里只有对族人的怜惜。看了她一会儿,点头道:“早去早回,回来记得喝点热水去寒。”

    麋盈盈垂首道:“是。”

    ……

    由于刀和铲都分配给族人用了,风少野这队人只能带着些铜锄和石锥出发。

    沿着他们平时采集和捡柴的小路往北边走了半个多时辰,那个名叫庚的老人指着前面一座小山丘道:“族长,那座山就有红土。”

    还没走近,他们就看到一处滑坡露出的大片红色泥土了。

    风少野欣喜地跑过去,捏起一把红土就着雨水捏了捏,感觉泥质细密,粘性也不错,绝对可以用来烧砖!

    于是他吩咐大家在附近找适合建窑的地方,最后往回走了两里地,在一座山包下敲定了窑址。

    虽然族人们都没烧过陶器,但都见过流波岛的窑场,风少野只告诉他们砖窑要比陶窑大,进出料口可以分两层或三层,他们就明白过来了,立刻用石椎和铜锄挖了起来。

    风少野只挖了一会儿,差点就想放弃了。

    工具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