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荣光:我在上古时代种田
繁体版

第17章 捉鹅医肚饿

    但凡有两把铁镐,效率也不会这么差!

    风少野正郁闷着,庚接过手里的竹钎,笑道:“族长在上界想必没有干过这等贱活,您只管去躲雨,交给我们吧!”

    族人们没有丝毫怨言,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些简陋的工具。

    搬运土方的时候,就用手刨,用树皮兜着拖到外面去。

    没有工具的人,就去搬石头,在外面砌平台,平整场地。

    没有人偷懒。

    一直干到下午两三点,风少野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但族人们还在卖力地挖,就连年纪最大的庚也没闲着。

    风少野把他喊过来,问道:“老庚,岛上可有大只的海鸟栖息?”

    “有很多,有鹭鸟,有大雁,还有海鸭子。”

    “最大的是哪种?离此地远不远?”

    据庚所说,岛上最大的是一种长腿鹭鸟,但它们只栖息在岛北的悬崖下,不仅很难猎杀,还要坐船绕过去才能看到。

    其次是大雁,这个季节正是它们来蓬莱产卵繁衍的时节,栖息地就在离此不远的西北部草甸上。

    这种大雁也很难猎到,神皇氏偶尔能射到一只,运气好时能捡到几个鸟蛋。

    老庚说:“族长若是带着那把射鹿的神器倒是可以试试。”

    风少野没带步枪,但是带了手枪,便叫庚带他去找。

    他主要是想看看能不能抓几只来养。

    两人冒雨跋涉了大半个时辰,来到西北部滨海的那片湿地草甸,果然看到了大雁群,白花花的一大片。

    风少野猜测它们就是天鹅,能不能蓄养不知道,反正看起来很肥大很美味。

    为了陶锅炖大鹅,他决定费两发子弹。

    他们猫到树丛边缘,然后匍匐着靠近大雁群。

    接近到二三十米的时候,大雁群已经警觉了,发出“喤喤”的叫声。风少野没办法,瞄准最近的一只,果断开枪:砰——

    似乎没打中,雁群直接炸窝了,纷纷起飞。

    他发起狠来,干脆站起身,一边往前冲,一边对着雁群砰砰砰连开几枪,好像打中了两只。

    接着,一根竹叉从后面飞过来,正好叉中一只刚起飞的大雁。

    两人赶紧跑过去抓猎物。

    风少野射中了两只,一只直接死了,还有一只被射中翅膀,还在剧烈挣扎,两人费了好的劲才抓住。被老庚叉中的那只则已经半死不活。

    收获颇丰!一共三只,还有一窝鸟蛋!

    就是一口气用掉了5颗手枪子弹,心疼中!

    然后两人又花了小半个时辰找那5枚弹壳。

    风少野也不想这么抠唆,奈何那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金属材料了,一点都不能浪费。

    带着三只大雁和六个蛋回到砖场的时候,族人们还在饿着肚子挖窑,见族长居然一次猎到三只大雁,都欢呼起来。

    风少野笑着招呼他们下工,回家吃肉。

    族人们在干正事的间隙还收集了不少柴禾,回程的时候便一人一捆背着带回去,绝不空手而回。

    回到寨子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两个小小的人影正等在路口,见到他们后朝寨子里大喊一声:“族长大人回来了!”

    是娓和乔。

    娓天真烂漫,兴奋地大喊:“有大雁吃啰!还有鸟蛋吃!”

    乔则像个小大人——他也的确是个“大人”,头上足有三根羽毛,跟寨主的身份相当,仅次于大巫——虽然也很兴奋,却极力忍着,刚要向风少野行礼,就被他一把抱了起来。

    “小盆友家家的,这么严肃干什么?”

    风少野另一手又把娓也抱起来,往寨里走去,一边笑道:“这次的鸟蛋咱们不吃,要把它们孵出来。”

    “大人,我们要养大雁吗?”

    “对。”

    “可是它们长大了要飞走怎么办?”

    “放心,我有办法让它们飞不起来。”

    “真的吗?那娓以后天天捡贝壳捉虫子喂它们!”

    “好,那我就封你当大雁将军!”

    “嘻嘻嘻,大雁将军算大人吗?”

    “算!”

    “有几根羽毛?”

    “呃,至少两根!”

    ……

    妇人们已经煮好了粥,还有烤鱼、白煮八爪鱼,于是先开饭,把大雁留着明天再吃。

    饭后,风少野给那只受伤的大雁擦了点消炎药,然后把它翅膀上的羽毛都烧断了。

    娓闻着焦糊味,兴奋道:“我知道,这样它就不会飞了!”

    风少野道:“答对了。以后它们的翅羽长了就烧一次,这样养几代之后,它们就算还会飞,也不会飞远。驯养之后,它就不叫大雁了,我可以管它们叫鹅。鸡和鸭最早也是鸟禽,猪和狗也是野兽来的,我们的祖先已经把它们驯化好了。”

    族人们恍然大悟,然后把鸟蛋和这只天鹅都送到鸡棚去,让它孵蛋。

    烧断的鹅毛也被收集起来。他们已经学会了把羽绒煮开后晒干,然后填充到麻布里缝成冬衣或被褥。

    ……

    第二天早上,天公不作美,雨势比昨天还大了一些。

    风少野阻止了族人们外出,让大家就待在屋里加工昨天射和离他们砍回来的竹子。

    因为工具给力,他们昨天一天砍了几十根竹子和木头回来,足够他们加工了。

    先把竹子劈成小片,有的做成扁担、钎铲、刨子、弓箭等工具,有的用军刀削出篾条来,编成扁、筐、篮、蒌之类的容器。

    别小看容器,它对人类文明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了容器,先民们才有条件把食物储存起来、才能更便利地采集和运输物质。

    风少野记得自己小时候最珍爱的就是一个个精美的塑料盒子和各种金属罐子。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很庆幸自己没有穿越到旧石器时代,否则他现在就不是想着烧砖,而是要先鼓捣陶器了。

    看着一根根竹钎,他想了想,又去把带过来的行军帐蓬给拆了,轻钢材料的骨架和地钉可都是“神器”,装上长竹杆,有的可以磨成鱼刺,有的可以做成钢锥,既是武器,也是农具,族人们见了,无不爱不释手。

    契和射几个编竹制品的虽然长得粗壮,却十分心灵手巧,现编现学,比较难的转角和兜底在风少野的点拨下也很快学会,还会举一反三,再教给其他人,然后开始分工,效率也越来越高。

    风少野看了一会儿,就放心地把场地交给他们,找追切了几根小竹管,然后带着孩子们去了另一个大石屋,用带过来的手术刀做起了小玩具。

    到肚子开始饿的时候,寨子里响起了一阵阵鸟叫声和孩子们的欢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