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荣光:我在上古时代种田
繁体版

第26章 厕所工程

    经过测试,这批砖块虽然比较脆,但隔水性已经大有改善。

    风少野大喜,这说明窑温已经够了,烧制时间也基本确定,以后只要不断试验土料配比就可以。

    至于这批砖,虽然还不能当建材,但勉强可以用来铺建晒盐场了。

    他当即指挥年轻的族人把砖挑到盐场去。

    现在已经是五月中,天气渐渐炎热起来,他必须趁着夏天带族人们多制盐。

    四月初他还没来到蓬莱岛的时候,神皇氏刚向虞山氏进贡过十缸盐,下次贡盐是在十月份,要二十缸。

    因为他的到来,族人们已经许久没煮盐了。他要尽快把晒泥法教给他们,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心。

    建设盐场是个大工程,除了编织组、烧砖组和采集组,其他男女老少都被风少野动员了起来,一起开工。

    他先指挥大家把原来制卤水的那个坑挖大挖深,并往海边挖了一条沟渠,略高于海平面,让海水每次涨潮的时候都能顺着沟渠流到水坑里蓄起来。

    这样就不用跑太远去运海水淋卤了。

    为了一次性建设到位,他又命人用砖块在蓄水池周围砌了一堵半米高的围墙,并在上方搭了一座简易的遮雨棚。这都是为了防止太多雨水流进蓄水池里降低海水盐度。

    然后,他又让人在蓄水池后面搭了十几座半米高的石台,宽1米长2米,用泥沙填平后,再在上面铺以砖块和粘土,烧干后就成了一座座相对防水的平台,正好可以放下一张竹扁用来摊晒盐泥。

    接着是制卤场,也就是“盐漏”,建在晒泥场里面。先挖个半米深的正方形地基,用石头填平,然后在上面用砖块搭了个长宽都是两米多的正方形基台,中间做成锥形坑,类似一个农村大灶台。底下留一个出水口,事先装好一个导出卤水的竹筒。

    等锥形坑的粘土干透后,在边上和底部铺上几层竹片和苇草等过滤物,导水的竹筒里也塞上一些炭粉,确保卤水是不含泥沙的纯盐水。

    风少野还量了尺寸,找契订做了一个锥形竹编容器,这样就方便族人在制卤后倒出盐泥了。因为用过的盐泥肯定比新挖的盐泥含盐量高,完全可以反复利用。

    最后一道工序当然是煮盐。经过这番改造之后,之前的煮盐场已经离得太远了,风少野干脆决定重造一座。

    新烧的两批砖块隔水性差,但硬度好,正好拿来砌灶台。于是砌灶台的砌灶台,搭棚屋的搭棚屋,全族大半的人都在盐场上忙碌。

    风少野每天都在砖场、盐场和寨子之间奔走,原本跟着他跑的追是个壮劳力,被他发配到盐场帮忙了,身边的人换成了垂。

    这小子成功抢到了嫋,刚开始神气得不行,后来知道是族长有意将相亲少女让给其他族人,又从嫋口中得知族长的种种事迹,不免对风少野更加敬服。

    ……

    盐场不是一天两天能建好的,正好砖窑已经相对完善了,风少野就将烧制厕缸的事提上了日程。

    厕所不仅关乎卫生,也关乎作物的肥力。

    本来他烧砖的初衷就是造粪坑,但砖的隔水性一直不佳,又没有水泥,就只能放弃了,转而考虑用砖窑来烧制大粪缸。

    还是先找到契,让他编了两个超大号敞口筐,直径一米二,深一米二,然后扛到砖场,让跋和老庚以筐为模制作陶缸。

    这个可以粗糙一点,自然难不到跋。他们只用了烧砖一半的火候,就把大陶缸烧制出来了。

    纯粘土烧制,隔水性没问题,风少野很满意,又让契配合跋制作了一批大小不等的开口缸,凑成四大四中四小十二口缸。

    大缸建厕所,中缸建小便池,小缸底部垫一块竹垫子、系上十字藤,用来挑粪浇菜,再加上工具组制作的长柄竹瓢,相当好用。

    有了便桶,就可以盖厕所了。

    造房子,是个男人都喜欢,风少野便把册喊来一起动手。

    得知族长决定把最近烧出来的两炉不太合格的砖块拿来建厕所,强迫症患者大喜过望,发誓要造出天下最美观的五谷轮回之所。

    他先在寨子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选定了厕所的位置,挖好坑,装入粪桶,高出地面30公分,先用树皮盖着。

    然后在粪坑四周挖了道浅浅的地基,直接用砖块竖砌着铺上,直到高出地面小半米,架好两根用来搭厕板的横木,再改成横砌的方式垒墙。

    砖缝用红土浆粘连,前面留门洞,后面留掏粪口。

    建造的过程中,风少野发现这时代的人掌握的建筑知识已经不亚于他所知道的常识了,老祖宗的文明很可能比后世人考证的还要早一些。

    只不过砌砖墙他们都没有经验,砌到一半的时候,闹笑话了,来围观的娓喊了一句:“大人,墙好像歪了!”

    风少野和册一看,可不是肉眼可见的歪吗?

    两人大眼瞪小眼,边上的垂却不客气地哈哈大笑起来。

    风少野懊恼地一拍脑袋,怎么忘了搞一根垂直线当参照呢?而且横砌砖也不是一块块整齐地往上摞,而是每一层都要错开砌,才能更加牢固。

    幸好这才刚开始,没有等建完了才发现。

    于是他们吭哧吭哧地拆掉了砌好的那半面墙,弄了根麻绳当标的,重新搭建。

    等到天快黑时,第一个厕所已经初见雏形了。

    册站在边上一看,嘿嘿笑道:“大人,没想到这样交错着砌,看起来反倒顺眼许多。”

    风少野也笑道:“没错,这就叫交叉之美。”

    ……

    之后几天,族人们起床后都不外出上工了,而是在寨子里帮忙盖厕所或就近劳动。等吃完早饭,再各赴各的分工岗位,省了来回奔波的时间。

    因为寨子里其实也有干不完的活,此后这便成为惯例。

    几天后,新厕所陆续完工,成了寨子里的一道风景线。

    族里一个十来岁的小童(相当于普通人两三岁)见到红色的漂亮小房子,哭着闹着要在里面睡,把大伙们笑得不行。

    四个小便厕更加简单,直接在几座大屋侧面挖个坑,埋入中型便桶,两面各建一堵一人高的砖墙,男用的直接敞开,女用的加一道草帘子,非常的银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