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荣光:我在上古时代种田
繁体版

第27章 建设新盐场

    新厕所盖得差不多后,册无比嫌弃地拆掉了原来的简陋厕所,把粪坑也给填平了,然后大出了一口气,舒倘了。

    风少野也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回到盐场帮忙。

    这几天涨潮,海水已经成功顺着沟渠涌入蓄水坑,灌出了一个几百平米的咸水池。

    晒泥场还在陆续搭建,一部分已经干透,契等人编织的竹扁运过来往上面一铺,就可以开始晒盐泥了。

    见状,风少野将原来煮盐经验最丰富的人集中起来,想考考他们:“你们谁知道我为什么这样改造盐场吗?”

    男人们有的说蓄水池更方便运海水,有的说在竹扁上晒干海水可以直接到得盐,有的说可以一次制更多的卤水……

    风少野摇摇头道:“有的说对了,有的没说对,但没有一个人说到最重要的部分。”

    众人面面相觑,然后其中一人道:“大人,喜肯定知道,他最聪明。”

    风少野刚来一个多月,勉强把寨里的男人们认齐,但除了拙以外,比较熟悉的只有册、离、射、契、追、浪等人,对其他人还不太了解,只知道这个喜比较瘦弱,平时沉默寡言,没什么存在感。

    他比拙只小了十几岁,却是他的子侄辈,儿子比离还大,之前烧砖的时候,被风少野安排在那里负责压制砖坯了。

    现在听大家一说,风少野才知道喜被大家认为是比册和离还聪明的人,会辨方向,会看天气,会观星象,还是第一个把大鱼的鱼皮制成衣服的人。

    风少野赶紧派人去把喜请过来。

    喜到了盐场后,一言不发地看了一圈,边看边思考。

    不仅是风少野,其他族人也想看看他能否猜出族长的用意。

    看到太阳明晃晃地照在晒泥台上,再看到已经铺好的一部分竹扁,喜两眼一亮,对风少野深施了一礼,说道:“大人真是英明,用这个方法只要几个人就能煮出比以前多得多的盐!”

    喜猜对了。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比起他们以前直接在海泥上浇水取卤的笨办法,风少野只是多了一道晒盐泥的工序,把盐泥摊在竹扁上晒干,捣碎后浇水,再晒再浇,直到泥中的含盐量趋近饱和,再倒进卤池里浇水,获得浓度极高的盐水。

    而且盐水经过重重过滤,尤其是导水管中加了木炭后,流出来的卤水会变得清澈很多,煮出来的盐粒也会更加洁白干净。

    经过风少野和喜的解说,大家总算明白了新盐场的意义。

    喜道:“以后我们就不用再日复一日地挖海泥了,取水也变近了,卤水浓度更高了,还省了我们很多砍柴烧火的功夫,善矣哉!”这也是个有文化的老农民。

    风少野笑道:“其实还可以继续改善,让取水变得更加简单。”

    众人纷纷道:“请大人指点!”

    风少野却摇了摇头:“我暂时也没想好,需要你们边做边研究,一起想办法。”

    没有木桶塑料桶,取水真是太困难了。

    以前他们是用大陶缸从海里抬水,可想而知有多废时废力。

    现在能做出水槽,问题是怎么把池里的水运到高处,导进水槽里。

    水车是肯定造不出来的,或许只能靠人力舀水了,多少会比抬水效率高一点。

    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风少野只好先带着制盐组的人去搭建卤水场,并给他们解释过滤的作用和方法,直至将底部导水管安好,在出水处挖了一个坑,放好接卤水的缸。

    契也将竹编的锥形容器送来了,放进卤池里,尺寸刚刚好。

    于是喜带着制盐组的人去滩涂地挖盐泥,开始尝试新的制盐法。

    眼看盐场开始运作,风少野决定开始认真搞吃的。

    因为他发现这几天大家吃的越来越稀了,大部分时候都是谷米、笋干、海带、虾贝和地里产出的菜蔬乱炖一锅,除了咸味就是腥味,难吃不说,量还少,尤其是主食大米,都快变成配菜了。

    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去年收获的稻谷已经所剩无几了。

    ……

    寨中心最大的那座石屋侧面是灶房,再过去是一个小小的舂米坊,舂米坊旁有一座全寨最坚固、也是遮雨防潮做得最好的石屋。

    那就是天芎寨的粮仓。

    风少野此时正弯着腰在里面巡视。因为粮仓的地板高出了地面半米多,屋内齐着石墙顶部又加盖了一层防潮的草棚吊顶,总高不到两米,以他一米八几的个头,在里面一不小心就会磕到头。

    粮仓里侧三分之二的空间围着芦草席子,谷子就堆放在里面,现在只剩下小小一堆,可能两百斤都不到。

    外面这侧挂着笋干、海菜干和少量鱼干、肉脯,地上还有些芋薯和不知名的茎块、草药。

    酒缸快见底了,米缸也只有小半缸混着糠的大米。

    门外,拙、离和他负责做饭的妻子尉,都面带愧色地陪站着。

    拙说道:“累族长跟我们一起吃糠咽草,拙等惭愧!”

    风少野摇摇头:“这本来就是我的责任,与你们何干?”

    顿了顿,他又问道:“想来你们应该年年如此吧,甚至可以说,现在比起你们刚上岛时还算好的。那你们以前是如何熬到秋收的?有什么捕食之法?”

    “往年我们每天都要想办法采海菜和捕鱼。”离说道。

    原来是这样。

    这段时间他先是让大家砍竹伐木、制作工具,接着又鼓捣砖场、盐场和厕所,又不让妇女们下海采海带,虽然多了螃蟹和八爪鱼等海味,但相应的山上的鲜笋也过季了,可以说入少出多,存粮当然消耗得快。

    以前他们的捕鱼之法有两个:一是坐船在近海叉鱼、网鱼,二是在一处小海湾内利用海潮堵鱼。

    海潮每天早晚都有,但每月月初和月中会各有一次大潮,潮差最高会达到五六米,这就为堵鱼提供了天然条件。

    那个海湾名叫下沪口,在蓬莱岛东南部,被一条狭长的半岛围起来,湾口最窄处只有十几米。

    风少野过去看了一下,的确是个堵鱼的好地方。

    堵鱼的工具叫“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