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你的路
繁体版

第18章 老人孩子

    一大家人吃饭的时间无法固定,年轻人们回到家自然是要饱饱的睡几个懒觉。在豫州张兆嵘在家倒还好,最令人无奈的是张兆暨也在家的时候。他是最不喜欢年轻人睡懒觉的。

    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寡言少语了六七十年的张兆暨过了七十后,完全像变了个人。念得年轻人们恨不得钻进洞里不出来,要么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躲着他走。

    家总归是要回的,上学的避不了寒暑假,硬着头皮回来,祈祷着老头上班的时间更长一些。在外地上班的到了年节免不了归心似箭,回家吃奶奶们做的美食,跟父母兄弟们团聚。再就是挤出所有的空闲时间,躺在老爷子在世时让特意准备的那张大炕上,安静的看看书,或者和兄弟们聊聊工作上的烦恼,在外的见闻。

    家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辛苦了一年就是为了回到家中这短暂的温馨,老头的念叨虽招人烦,但也不是唐三藏的紧箍咒让人无法忍受。更何况有张兆安两口子,和尧堡这个基地在呢。张兆安两口子都是大学老师,他们可不怕老爷子,他俩火力一开三个张兆暨也招架不住。

    一众小的们算是有了靠山,每每被老爷子训话,必定会有一个偷跑,将张兆安或是他老伴儿整过来。再不济就是集体跑回尧堡,反正俩舅姥爷、舅姥姥肯定能把他们宠到天上去。别说睡懒觉了,早上不想起赖在床上渴了饿了,只要嚎上一嗓子,不出五分钟仨老的指定把吃的喝的送到他们床头。

    第一拨吃早饭的就是张国霖夫妇和纪乐然,自然也是最丰盛的一拨,其余人基本上就是起了床后有啥吃啥。由于尧堡这仨老的三年来茹素,于是除了张国强几兄弟,小的们都是到院里吃。毛叔毛婶儿也是极愿意做吃喝的人,在家吃不上倒也没有缺了小兄弟们的嘴。

    ......

    自盖新的养老福利院那年开始,每年的初一回来,初三离开成了老张家的传统。说白了,刘玉芝一人承了刘家老兄弟三个的产业,她的几个儿子年节里不露面儿,恐怕是压服不住刘玉坤所在的这支人。压服不住的后果只有一个,就是养老福利院也就甭想在这儿好好开了。

    当初张兆暨、张兆嵘决定让张国强三兄弟的户口留在尧堡,也是谨守对刘玉芝三个爷爷的承诺。要知道张国强几人考学时就可以享受农转非的国家政策。而为了这份承诺,除张国芸外,张国强三兄弟的张姓前是冠了刘姓,且把户口留在尧堡的。

    直到刘玉芝的小爷爷九九年在豫州咽气儿前,将刘家的长辈请到家中,才把三人的姓氏正式改回张姓。可在老刘家祠堂的家谱上,张国强三兄弟的名字前仍是冠以刘姓。

    中原地带的农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每一家每一姓都必须要有顶门立户的三尺童子,否则便被称之为绝户。

    这个称谓好说不好听,一旦被冠上这个帽子,十里八庄的人一定会议论哪一家哪一姓一定是祖上不修,所以才绝了户。刘玉芝的父亲就是在中国的农村才能见到的兄弟三人守一子,也就是三门守一支的存在。

    结果刘玉芝的父亲也只生了她们姐妹三人,而她作为家里老大,只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招婿上门。多年来作为刘家的女婿,张兆暨可能别的方面无所建树,但刘姓一家的亲戚朋友们到医院里看病,无论门头高低,但凡找到他,他都是出钱出力出主意,从不吝啬。倒是给刘玉芝一家挣下了妥妥的好名声。

    所以在七七回乡创业,用到刘家老一代的祖产时,尽管刘玉坤一脉的人想尽办法阻拦,也没能挡住养老福利院的建立。张国强带着俩弟弟回乡给妹妹撑腰自不必说,刘姓大多亲戚里道的人也上门说合。

    先是惊动了县、镇一级的相关人员过来调解,刘玉坤一脉人仍是不愿配合。

    迫不得已,张兆暨刘玉芝只好与他们撕破脸皮,拿出将近百年前的分家文书,老刘家三座大院的土地证、房产证,一应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等,让仨儿子准备打官司,刘玉坤一脉人才肯罢休。

    原来刘玉坤一脉的祖上只想得好处,却不愿奉养老人。为此,乡里的话事人多次登门说合调停,刘玉芝的爷爷一退再退,签下了自己奉养老人,儿孙奉养两个兄弟的不公平条约。而刘玉芝的爷爷和父亲,也只得到背靠丘陵的三个院子。

    也就是现在尧堡的这所养老福利院的所在地。由于离七七姥姥家近,这三座院子不成正常形状,重建时也就占去了沈素青家三分之二的面积。沈大海、二海一切听七七的,王瑞莲作为舅母没有生育能力,要靠七七和国平国安兄弟养老送终,自然也不会有任何意见。

    “然然你看现在这个大院子算不算四方四正了?这是不是看着就舒服多了?”张国霖边走,边跟纪乐然介绍着这座养老福利院,院址的由来。又带她站在高处给她指出整个大院儿的边界形状。

    “嗯,方方正正确实看着舒服些,怪不得舅姥爷家的院子形状那么怪呢。”听张国霖介绍,纪乐然算是知道了缘由。“爸爸,这个院子到底有多大啊,楼层都盖高点不是更节约空间吗?为什么七姑你们当时盖的时候不盖高点啊?”

    张国霖灿然一笑,答道“不光要考虑节约空间,还要考虑光照、老人们行动方面的问题。你没发现院子正好在整个村子的西北角,也是整个村子位置最不好的地方吗?最高的那座里头住的都是六岁以上的孩子,这座房的后面就是高坡,所以相对盖的高些。

    小孩子们腿脚好,爬爬楼没有问题。但是老年人,尤其腿脚不好的,不是拄着拐,就是需要坐着轮椅,所以他们住的位置就在前面。这样他们在工具的辅助下,就能走出屋子活动活动,晒晒太阳,跟其他人们聊聊天啥的。没有亲人们陪着照顾着,对他们来说和院里的其他人多交流交流也是好的嘛。”

    “哦,原来这样啊?”纪乐然恍然大悟。

    “是啊,这也就是你七姑选择在农村办养老福利院的初衷。年纪大的人,随着劳动力的逐渐丧失,不管是心理或是生理上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一直待在一个逼仄狭小的环境里,不病也被憋出病了。这也是很多老人们为什么宁愿招儿女们不待见,也不愿意进养老院的原因。”

    答话的人是许冰洁,他是昨天唯一伸手和纪乐然握手的人。也是唯一和葫芦兄弟闹过矛盾,最后才参与进来的葫芦。“她博士论文的课题,就是针对老年痴呆人群环境这个方向的,所以将她理想中的养老院建在有山有水的农村,实际上也是在验证她这个课题的可行性。”显然许冰洁对七七的了解也不少。

    “那许叔叔,现在院里有患老年痴呆的人吗?他们,他们会不会照顾起来很麻烦啊?”纪乐然好奇问道。

    “有。”许冰洁肯定答道“最多的时候有二十一个,基本上还都是六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也就是早老性痴呆,这部分大多都是原来生活环境不好,所处环境的人文环境也不怎么健康的重体力劳动者。哎,照顾起来怎么说呢,如果了解他们原来生活环境的情况下,还能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相对来说能好一些。但大多数都是脱离家里的流浪人员,记忆严重受损,前期肯定是要费些功夫的。”

    思忖片刻许冰洁又道“后来也就好多了。你七姑脑子活泛,就让院里的孩子们多陪他们玩儿,多和他们交流。时间一长,有了寄托,他们或多或少在精神状态方面就有了很大的改善。倒也被我们总结出来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你看国萱,他今年七岁,是个小唐...”许冰洁指着一个穿着紫红色唐装的老太太和蓝色唐装的胖小子道。

    “小唐,啥意思?”纪乐然看着国萱的样子怪怪的,应该不算是个正常儿童。她知道许冰洁所说的小唐,应该和他的样子有一定的关系。

    “哦,小唐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喜憨儿,在医学上说就是先天愚型。就是长大了,智力也不能正常。他和二十九号老年痴呆的奶奶就相处的非常好。奶奶一看就是农村人,以前应该手很巧。她现在谁都记不住,就能记得住国萱。你七姑没走时,就发现性格很暴躁的国萱,只要一看到二十九号奶奶用玉米皮编蒲团,就能安静下来。

    天气好的时候,你七姑就给他们铺上凉席,把洗干净晾干的玉米皮放在他俩跟前,奶奶编蒲团,国萱就安静的看着。那时候国萱差不多四岁,你看他现在编的蒲团还有玉米皮提兜比奶奶编的还好了呢。”

    许冰洁看着这特殊的一对儿,笑的很是满足。

    “乖,是不是看着非常有意思?”张国霖询问纪乐然。

    “嗯,有意思。他们手好巧啊。”纪乐然由衷的赞叹。“爸,我都不如他们呢。”

    “哈哈哈...没关系,我闺女不是会开车吗,再说了你拍的照片多好啊,你大哥都说是专业水准的呢。”张国霖倒不是安慰她,事实也确实如此。

    “嗯,乐然拍照的水平确实行,我看她给几个老的拍的那几张,格外显年轻。尤其我大爷让她拍的,一看就是个高级知识分子。”许冰洁也由衷赞叹道。

    “嘻嘻,我觉得也还好吧。”自夸完,纪乐然问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许叔叔,那他们编的这么好,院里会不会给他们奖励啊?”

    “哈哈哈...这丫头有意思二哥,你和二嫂眼光真好。”许冰洁被她逗得乐不可支,笑完答道“给不给倒是无所谓,他们编蒲团的收入这三年多就有好几万呢。除去帮他们洗玉米皮给其他人的收入,缴纳他们的商业保险,现在他俩加起来能有个一万八九千块钱吧。

    二十九号奶奶应该是没有儿女,她被送来的时候身上也没有任何身份证明,她的这部分就给她平常看病,将来给她办后事。国萱是个弃婴,就是从虎牢县医院捡回来的,当时也就生下来不到十天。他将来花用的地方多,首先就是要考虑奶奶走以后,他该怎么办。

    你毛三叔的意思还是希望除了这个,能再让他学一门手艺。不然院里这都快二百号人了,所有压力都放你小叔和宏升舅姥爷、冯姨姥姥那边也不行。我们几个每个人都有很大一摊事,绑的死死的。所以还是按你七姑当时的设想,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的,还是要在离开院里前尽可能的让他们多学门手艺。”

    “哦,也对,不过老人们...”纪乐然突然不知道怎么说了。

    “聪明,好孩子说到关键了。真正问题还是老年人。”许冰洁不禁多看了纪乐然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