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婚
繁体版

《三婚》连载 31

    雨晴的小说在网络上锋芒初露。

    超短篇《北京胡同小学往事》和《北京大妞的青春故事》,每部只有三、四万字,短小利落,是她的小试牛刀之作。浏览量从几百爬上几千,一批人追着看。在读者催更的呼声中,她却嘎然收笔,按了暂停。开写一部十万字的长篇《三婚》。

    这一部反响更好,有纠葛有矛盾,不再是童话故事般的爱情,和追忆快乐童年的叙事,写出了婚姻里的苦涩难懂,和一个女人绝地反击的力量。让更多女性读者更有共情点,更愿意为她潸然泪下或击掌叫好。

    浏览量破了一万,是雨晴期望中的事,也是她没想到这么快发生的事。这世界变化太快,她从一个被捧在手心里的小娇妻,变成一个被抛在荒原上的单亲妈妈,仿佛是转瞬间的事。她从一个打工人变身成一个微商,好像也是一蹴而就的事。她又从一个高收入的网红跌入凡间,也发生在挥手之间。现在她又华丽转身,变成一个每天输出四千字的网络作者。这一切变局不过十年,竟在她身上发生着层层叠叠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来会怎样,她会成为作家吗,会出书吗,她的作品会搬上影视银幕吗,她会像很多作家一样持续写到老吗。这些问题在她脑子里萦绕,诱惑着她,给她希望。

    经历了起起浮浮的生活,她淡定多了,把这些小愿望在心里收藏好,努力地写,朝着她的目标进发。

    她终于接到了第一个橄榄枝。平台给她留言了,希望跟她签约,她的《三婚》成了公众号的签约小说。这并没给她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入,只是一份认可和关注,却也让她高兴了一场。

    她的快乐情绪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家里的空间,孩子也接收到了。小孩都是敏感动物,妈妈的快乐与悲伤可以写在脸上,挂在嘴边,发生在行动里,活跃在房间中。

    又过了一段日子,小说进入收尾阶段,雨晴接到了出版社通过平台发来的消息,想给《三婚》出一本书,问问作者同意吗。

    这还用问,当然是同意。然后出版社的责编便与她对接沟通,开始修改原稿,做一些编辑规范的整理。

    修改比写要磨人多了。写作是把心里的故事一气呵成地输出,发布之前顶多顺一遍使语句通畅。而修改是反复打磨的过程,一词一句都要按要求斟酌,有时为了突出主旨,还要把整个章节改头换面。雨晴坚持这项工作三个月,终于通过了出版环节。

    出版社出书是为了赚钱,因此书出来以后,雨晴要配合官方完成亲笔签名工作,还要按照出版方的方案落实召开签售会。这些事都是她以前没接触过的,有的机械重复,有的新鲜有趣,给她平淡的生活注入了跳跃的音符。

    这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她心里开始策划下一部书的主题。她活了四十年,经历了很多社会变迁,人情事故,有的映射了时代发展,有的是个人成长写照,她有了一些新思路,觉得自己可写的故事有不少,不仅限于儿女情长,她在心中构思起来。

    第一次签售发布会在BJ图书大厦举行。这个地方处于BJ的中心城区西单,人流本来就大。她的签售场地被安排在一楼,是顾客往来的必经地。雨晴提前也被要求在她的个人平台上宣传此次活动,招揽一下粉丝前来参加。

    她的日常文章更新工作,最近经常被这些琐事中断。她告诉自己不要膨胀,才进步这么一点点没什么可翘尾巴的,安下心来做好自己最重要的事才是长远之计。

    元子听说雨晴在周三要召开签售会,瞳仁大了一圈,里面充满了两个大大的妈妈。他的妈妈是作家了,在他心里作家还不分高低,都是名人,他的妈妈是拥有一本十万字小说的名人,他们一本语文书里的文章加起来都没有十万字。他自己作为“名人”后代,想请假一天跟着妈妈到签售现场去感受荣光,但是被妈妈拒绝了。

    “妈妈是去工作,没什么好参观的。现场我很忙,一直要扒桌上写字,没时间顾你。”

    “可是我还没参加过签售会,我想去看看。”

    “等以后有更好的机会,我再带你去。”

    “好吧,不过我想去。”

    元子很留恋这次机会,但他听妈妈的话,他相信更好的还在后头。

    天墨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他被安排在这一天负责好元子的生活。虽然元子上学早出晚归,大多数时间没他什么事,他只负责在元子到家以后,有可能雨晴还没到家,他在家里等着元子,带他吃饭、学习、睡觉。

    天墨可也留恋签售会当天的热闹,他想陪雨晴去,他觉得雨晴没他接送什么的不方便,以前这小丫头追星去参加明星首映礼,都是他来去护送呢。雨晴这时候在天墨心里,又成了当初的小女孩。曾经多少个孤单的日夜,她都是独自带娃的单身妈妈,那些他都不想。

    雨晴表示不需要,“你唯一的任务就是在这一天管好元子。”

    “我可以开车送你过去,不耽误孩子的事。”

    “可你得在家睡懒觉啊,否则影响休息。”虽然天墨的身体质量已经严重下降了,应该每天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更应该走出去找一份工作恢复规律生活,但他仍然睡到日上三竿,他说自己工作这些年累了,好没好好休过假,先给自己放个长假。

    那你就在家休假好了,雨晴女王这么多年独来独往,去图书大厦赶场可以打车的。

    图书大厦因为这次活动,人多了一些,有一条细长的队伍弯弯曲曲地,甩在一张大桌子前面,那是等待现场签名的读者。雨晴很随和地坐在桌前,对所有跟她打招呼的书友微笑、问好。她穿一件白衬衫,染成棕色的头低下去,平行到手里捏着的黑色笔杆前,刷刷地签字,一本接一本。不紧也不慢,周围的人不少也不多,就像小学生在老师面前赶一份作业。

    活动持续两个小时收工,被要求合了不知多少次影,被偷拍了无数照片,从各个方位,包括她举起杯子喝水的姿势,都被粉丝收进影像里。她心里悄悄总结着,在下一次签售会上,她有哪些地方要再做的雅致一些。

    活动结束后,书的责编轻轻邀请她去吃个便饭,被她谢约了,这只是编辑的个人行为,如果是出版社官方邀请她就去。现在没必要再客套一番,大家都累了三个钟头以上,精神紧张集中,各自回家歇歇吧。

    没有天墨的专车接送,雨晴发现打车还真挺麻烦,尤其在北京二环里。她最终走进西单地铁里,坐一号线回家了。

    一上午的人多嘈杂,累了,她吃了一片面包和一条香蕉,喝了两大杯水,躺下就睡了。她现在形成了一种快速入睡习惯,困了就赶紧睡,让脑子和心停下来,醒来还得推敲文章呢。一天二十四小时,她现在感觉不够用了,总是欠着好多事没做。

    晚上元子和天墨回到家里,雨晴跟没事人似的做着她惯常的事情。父子俩对她笑着祝贺,让她讲讲今天都发生了什么妙事,其实也没什么呀,就是中国的十五亿人中,有几百个今天来跟她见面了,平均每人不到三分钟面对面,雨晴一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也没有,自己离名作家和受追捧的网红还远着呢。只不过在写作圈里,这一点点成绩都是大多数人所达不到的,她是幸运的,却也是平凡的。

    自认平凡的雨晴每天照样做着自甘平凡的事,她写呀写,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也嫌晚,一上午的时间都放在心无旁骛的写作上。她坚持着日常的更新,以量换质,守候着质变的那一天。同时她对网上的热点也和一般人一样不能绝缘,碰到热搜和自己有看法的事件,就会直抒胸臆写一篇。

    下午她还要健身,看看书学习一会儿,包括网购买菜这种小活儿,都和以前一样亲历亲为不可少。另外就是,回复读者的留言,看看网上的神评论,构思一番第二天要写作的框架内容。这些耗费精力的小事,使她大半天都没有心力再写了。有时她也想看看太阳足,出去走走,转转看看,逛商场她是再没兴趣了,变了个人似的珍惜光阴,把时间用在对自己最有补益的事上。

    对这座城市疫情之后的面貌变化,新兴的citywalk胡同游、博物馆游,旧街改建的新颜,以及雨后春笋般的网红店,她都有兴趣去见见看看、吃吃品品,写写评评,只可惜每天都欠着工作上的账,走不出去。不能总是闭门造车,写完了人生经历那点事,她除了看书总要输入些新的时尚东西,给自己创造写作源泉。

    逐渐地,雨晴对自己的生活又有了更多规划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