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斩蛟开始横扫十六国
繁体版

第十五章:返程

    院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片刻之后才传来了谢安那悠然的声音。

    “恭喜沈长史,能得如此猛士,此次北上无忧矣!”

    “汝之枪法真如常山之蛇,不同凡响!只是老夫这院子,不修葺一番,还真不好交给下一任太守喽!”

    沈劲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唯唯称是。

    突然他好像又从刚才的话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问道:“听府君的意思,朝廷这是要对府君另有擢用了?”

    谢安倒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不错,前几日家中已有书信,言朝廷要将我征为侍中,恐怕起身也就在这旬月之间了。”

    沈劲闻言连连道贺,侍中可是三品高官,随侍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清贵无比,非亲信贵胄不能任。

    谢安出仕未满三年便任此高位,除了本人在之前便誉满天下外,背后的陈郡谢氏想必也出力良多。

    再加上朝中的褚太后还是谢家的外甥女,谢安此次入朝恐怕不只是做个侍中那么简单,搞不好日后还另有重用。

    想到这些,沈劲愈发觉得今天来对了。

    刘引的表演结束后,沈劲以出征在即,军务缠身为由,婉言谢绝了谢安留下他们宴饮的好意。

    随即便带着两人匆匆离开了。

    太守府中,看着下人们收拾一地狼藉的竹林,谢安转身向身边的谢玄问道:“幼度,你以为今日所见沈长史如何?”

    谢玄思量片刻后,道:“沈长史为国赴难,气魄固然值得称道,不过他身边的那个副部曲督一表不俗,虽出身卑贱,但却不像久居人下之人。”

    “我偷看过他看您的眼神,真如虎豹一般,而且他身上的勇力、胆魄也非常人能及,寻常军将见到您,哪里会像他这般放得开?沈长史带他北上,真不知是国家之福,还是国家之祸!”

    “幼度何出此言?”谢安有些好奇。

    跟着叔父走进内室,谢玄继续说道:“若洛阳之战真如沈长史所言,可凭坚城大破贼虏,那此人驱驰军前,正可报效国家,为克复故土之先锋,此诚为国家之福也。”

    “但若朝廷情愿自弃中原,坐看此等勇悍之士困守孤城,只怕折此猛士事小,万一……”

    说到这里,谢玄戛然而止。

    毕竟别人不知道朝廷什么尿性,他们这些核心的世家大族还能不知道?

    朝廷若真有心经略中原,又怎会只在洛阳留下区区陈祐和两千弱卒。

    不过谢安的表情却不见任何变化,只是淡淡道:“幼度,你啊……有些多虑了!不过你既有此担心,日后出仕不妨择勇锐之士,编练一支强兵,以你之才略,或许平定天下之任,就在你的肩上!”

    似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谢玄也有些当仁不让的意思:“叔父之托重于泰山,但侄正有此意。”

    “只是可惜一把百炼钢刀,就要这样白白折在洛阳!”

    ……

    谢家叔侄的对话刘引自然不可能听到,现在他正与沈劲乘着马车,踏上了回程的路。

    “恩师,您既有心与谢家交好,却又为何不留下和他们一同宴饮,咱们出征虽急,但这点时间还是有的吧。”马车上他问出了内心的疑惑。

    “哦?”沈劲先是愕然,但旋即又反应了过来,“二郎,你不懂,这宴饮之事可不是吃顿饭那么简单。”

    “如谢侍中这等身份,自然不可能只是他们叔侄两人作陪,像郡中、县中大小僚属少不了也都要来参与。”

    “届时吟诗作对、投壶搏戏,又不免耽搁半天功夫。”

    “还有侍中府中歌伎甚多,让她们缠住,咱们只怕是今天都走不脱了。”

    “到那时,大伙少不了还要服石放浪形骸一番,等药力发散掉,都不知是什么时候了。”

    “上上下下还都在营中等我调度,我虽有心结交谢氏,但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的。”

    刘引闻言,也若有所思:“恩师说的甚是有理。”

    那些歌伎他对付三五个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服五石散还是算了,这玩意可伤身的很……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这大晋上上下下,竟放浪成了这幅样子。

    谢安、谢玄叔侄已是江南第一流人物,竟然也不能免俗……

    这也难怪,大环境如此,已然积重难返,不和光同尘,又该如何?

    ……

    又是一路奔波,等返回营中时已是日头偏西。

    但大营之中仍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开拔在即,将士们的家人都赶来送行。

    沈劲所募兵士大部分都来自吴兴,其中更有不少都聚居在沈家的田庄之中。

    这样一来可以稳定军心,二来也可以起到人质的作用。

    临别之前,家人们将一些换洗衣物交给自己的儿子、丈夫,而士卒们也将用不到的钱物交予家人,对即将在战场上厮杀的他们来说,这些钱财只能算是身外之物。

    整个大营也被一股悲戚之情笼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去或许就是永别。

    除了这千二百人的军队外,沈劲又从家中抽调了数百田客,作为辅兵。

    这些人没怎么接受过训练,但帮助运送辎重,做些后勤工作也已足够。

    他们不需进入洛阳守城,只消跟随到达豫州,等军队上船之后便可自行返回。

    豫州此时还基本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下,纵然偶尔有鲜卑人露头,也只是小股侦骑,构不成什么威胁。

    到达豫州之后,他们将坐船北上,走水路前往洛阳。

    这样做有两层好处,一是通过水路运送辎重、人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可以让士兵们在路上养精蓄锐,而不需再经奔波之苦。

    二是走水路也能减少来自燕国军队的威胁。

    自天下大乱以来,鲜卑铁骑在一场场血战中打出了赫赫威名。

    凭沈劲这支千余人的军队,在平原之上若是遇到了鲜卑人的大股骑兵,那可就真是进退两难的待宰羔羊了。

    打,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很难打的过。

    跑,又肯定跑不了。

    只怕是还没走到洛阳城下,便会被敌人给蚕食殆尽。

    所以思来想去一番后,沈劲决定在国境之内走陆路,尽量加快行军速度。

    而过江之后便走水路,养精蓄锐、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