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斩蛟开始横扫十六国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心静

    败在了刘引手下,刘牢之显然有点沮丧:“牢之自幼便随父祖于军中习练骑射,自诩射术不凡,今日一见贤弟才方知不足!”

    对方客气,刘引也不能蹬鼻子上脸,连忙拱手道:“侥幸、侥幸,引之弓术比之兄长不过毫厘之差,所能稍胜者,不过在于心静也。”

    “心静?”刘牢之似是被戳中了软肋。

    刘引微微点头,转着圈子开始娓娓道来:“不错,射之一道在于目无旁骛、心念为一。

    “兄弓开不定,乃心不静、箭出匆忙,乃心彷徨,倘能从容中道,则定能破的!”

    “到那时……只怕我这点微末伎俩,在兄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如我等谋身、治军亦是如此,决断一出便如箭之离弦,若临危而乱,那丧师亡军便在眼前。”

    “以兄之能,日后必能经略一方,处此高位牵一发则动全身,更要用心恒一,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刘引与这位未来北府兵的军头相处还算相得,便有意无意点了对方几句。

    在他记忆里,虽然对刘牢之的具体结局不太清楚,但也知道此人首鼠两端,下场不算多好,趁这个机会劝几句也算是聊尽心意了。

    至于有没有效果,那就不好说了。

    毕竟他现在人微言轻,说出去的话也不会多少分量。

    不过刘牢之倒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郑重说道:“贤弟肺腑之言,牢之谨记在心。”

    “至于今日,是牢之输了,不知贤弟想要何物为彩头?”

    “哦?彩头?我这等将死之人要这些东西又有何用!”刘引下意识的便要拒绝。

    不过突然想到了什么,又继续说道:“若是兄长真想给什么彩头的话,那不妨赠我两把趁手的兵器,愚弟上阵杀敌恰如兄长在侧,岂不是如虎添翼!”

    “好!好!好!这倒难不倒我,明日贤弟便随我同去家中,看上什么取便是了!”这话正对刘牢之的胃口,连声答应了下来。

    随即一把拽住刘引,高声道:“走!今日便不说这些了,咱们兄弟二人且去痛饮!”

    被强行拽走的刘引心中又惊又喜,他原本只是想在武库中挑两件质量比较好的兵器,但没想到刘牢之这么大方,竟要拿家中私藏赠与他。

    这刘牢之一家世代为将,所藏兵器应当也不会差了吧……

    ……

    事实证明,在酒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会出现突飞猛进的进展。

    尽管只是第一次见面,但在酒精的麻醉下,两人已然一见如故。

    而刘引也在稀里糊涂中,和刘牢之拜了个把子。

    不过莫名其妙认这么一个大哥,对刘引来说倒也不算吃亏。

    第二天他就去了这位便宜大哥家里,选了一件心心念念的新兵器。

    一把长约两丈有余的双刃矛。

    这种矛两头皆有刃,长度也比普通矛要长,在马上非膂力过人之士不能操使。

    持此兵器冲锋陷阵,可前后刺击,令人防不胜防。

    当年公孙瓒与冉闵都曾用过这种武器杀敌,可以说是猛男标配。

    而据刘牢之所说,这把双刃矛放在他家中也有些时日了,只是一直没有人能驾驭得了。

    不过对刘引来说,这种重武器用起来却正是得心应手。

    至于另一把短兵,他没有挑到趁手的,便画了张草图,拜托刘牢之请军中铁匠帮他锻打一把。

    形制十分简单,就是后世的四棱铁锏。

    刘引在军中留心观察多日后,发现如今这个时代铁鞭的雏形已经出现,不过规格较小,通常只是作为竹鞭的替代品,配发给军官、骑兵们用来赶马。

    形制上也是仿照竹节的造型,呈现出一节一节的形状。

    即便偶尔有人拿来厮杀对敌,也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罢了。

    至于铁锏那就更没有影子了。

    不过据刘引所知,锏这玩意拿来对付重甲的敌人简直不要太好用了。

    四条棱不仅如加强筋一般强化了整体的强度,还在无形中提升了砸人的威力。

    而除此之外,四棱的设计还能起到减重的效果,尽可能的减少对使用者力量的要求。

    但即便如此,四棱铁锏也不是一般人能驾驭了的,没有两把子力气,还真用不好它。

    但对刘引来说就这根本就不成问题,他虽然保留了四棱,但还是特意嘱咐了一下刘牢之,在不影响重心的情况下,这把武器的最好能要多重有多重。

    毕竟只有重一点,他用起来才顺手吗……

    ……

    接下来几日,沈劲所部兵马便在城外休养生息,刘引则是每日入城,与刘牢之谈些武艺兵法。

    他正好现学现卖,把从那一堆孙子、吴子里学的东西搬出来,充一充场面。

    待一切准备停当后,终于又到了启程之日。

    刘牢之亲自来到河边来送行,并将刚刚锻打完成的铁锏交到了他手中。

    和之前刘引草图中画的一样,锏身的四条棱被磨得锃亮,顶端则被磨出了一个尖刺,用来在危急时作为投矛进行远程攻击。

    这也就是他的撒手锏了。

    手柄处用一层厚厚的皮革包裹,既能让握持起来更加舒适,也能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看得出来,尽管时间仓促,但这把铁锏的制作还是颇为上心。

    而在锏身显眼处还刻了一行小字——“隆和元年刘道坚于淝水赠弟引”。

    淝水,原来眼前的这条河竟是淝水。

    刘引不禁默然感慨,这历史还真是一个圈。

    将铁锏收下,他真诚感谢道:“大哥费心,引不胜感激,他日若有缘再见,定当厚报!”

    而刘牢之则是将他拉到一边,压低声音道:“贤弟,此去洛阳万望珍重,你与沈长史虽皆一时之杰,然洛阳之势危若累卵,只恐独力难支!”

    “若真事有不济,还应早做打算!”

    此言一出,让刘引看向刘牢之的眼神又多了几分复杂。

    尽管出征在即,说这种话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但没想到这个在酒桌上乱认的便宜大哥,竟还真有几分替他考虑的意思。

    这让刘引不免有几分触动。

    沉吟片刻后,认真回道:“大哥好意,引铭记于心,至于洛阳之事,也只能临机决断,若苍天有眼,你我兄弟定会有再见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