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照耀大明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大明若不让老百姓活,我也要反

    来时路上朱允熥还在想皇爷肯定已知道了今上午自己又打了朱允炆,第一次打可以说是激情伤人,再打就是纯纯的蓄意了,多半龙颜大怒,定要训斥自己一顿的,没想到是这样的处分。

    这压根儿就不是处分,按传统的说法,那叫劝讽,如清风拂面,但凡资质驽钝点儿都不察觉有这回事。

    普通人哪怕只是犯一丁点小错,动动嘴皮子,根本还没实质性动作便动辄被杀头抄家灭族,流放三千里,别说殴打皇太孙这样捅破天的大罪。

    唯独对自己家人百般容忍,责而不罚。

    这样温柔到极点的皇爷,他真的,我哭死。

    不过,这么做皇爷的用意其实也传达得够足清楚,别看现在自己闹得欢,当心日后拉清单。

    老朱头是铁了心不介入自己和朱允炆之间的争执,除非——逾越了他设下的红线。

    朱允熥隐隐地想到去城中找那个什么沈宜都,就是在红线的另一边。

    此刻他能说什么呢,只好恭敬地说声:

    “是。”

    朱元璋命朱允熥走近些,搬凳子在自己身边坐下。

    “熥儿,昨天见你后咱想了很多,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去来回来的事,从史书上看,从没听说过有宋代的人去了唐代,唐代的人去了汉代,所以你编的瞎话,可以休矣。”

    朱允熥在朱元璋语气里听得出,说是不信,其实存着希望,希望有这样的事,希望自己讲的故事是真的,他看着听着呢。

    “孙儿也不信,但确实是……去了,又回来,其间足足经历了好些年,所见历历,绝不是普通寻常的梦。”

    朱元璋眼睛虚起,神情有些怯怯的,望着朱允熥。

    “要是初唐有人梦去了宋代,一定知道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那个人再回唐初去告诉李建成,李建成有所预备,岂不是就没有了唐太宗?”

    朱允熥听了一乐,特别理解皇爷为何有此一问,接着心里一凛,又到编瞎话的环节,皇爷可是个聪明人,不好糊弄啊!

    一定要控制住,但凡能说实话的地方,一定不说谎话。

    “也许那人生在玄武门之变后,又或者他身在民间,见不到李建成,又或者他……不想做什么。”

    朱元璋连连颔首,哪儿还有帝王的威仪,就是个碰见不解的事迷惑又忧心的平常老头儿模样,忙不迭地信了朱允熥的解释。

    朱允熥这时候抓紧时间想,原来皇爷叫我来不是为我二度揍了朱允炆,是接着问此后的事。此后几百年的事我说个框架不难,越远跟自己越没关系,真要问到谁干掉了朱允炆,那该如何说?

    如实说的话——喂,这恐怕要重新定义一下啥叫“如实”。

    总要有个人来顶锅,除了朱棣还有谁?

    可这时朱棣人家没有要反,要是自己“如实”招供,岂不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害了四叔,利好允炆二哥,说不定真的就帮他排了这雷,这事儿是该自己做的么?

    朱允熥脑子里念头乱飞,朱元璋也不急,好一会儿才语气沉着的开口问。

    “太近的事,咱不想问,全都是一笔糊涂账。熥儿,最终咱大明是怎么亡的,亡于何人何因?”

    听到皇爷说前几个字朱允熥心跳得快蹦出嗓子眼,恍然有种晕眩的感觉,心里直念阿弥陀佛,及到听问大明是怎么亡的,心中一喜,这题我会啊,是这个问题里最好聊的部分。

    犹如画鬼比画人画马容易一样,随便乱说可也,根本无从对质。

    他还是装作低头沉思一番,这才开口。

    “实不敢瞒皇爷,日后我大明亡于……诸多原因,但归根结底在于财政。”

    “财政?”

    “那时大明将近一半税赋尽被各地的本家藩王拿走,不入国库,除此外又有一半疆土近三分之二人口财税不入国库,尽都被所谓士绅官员手中掠走,仅靠五分之一的人口赋税自然支持不了偌大的国家开支,一遇水旱灾害便千里赤地,饿殍遍野,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起义造反,遍地烽火,朝廷自然要平乱,两边混战,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老百姓最惨,被杀得没有了,能战的军队也消耗殆尽,最终外面蛮夷入侵,以区区十万之众,征服了我中华。”

    朱元璋表情木然,实则眼里火焰中烧,愤愤地瞪着朱允熥。

    “哪个蛮夷?上回你可没说大明是亡于蛮夷的!”

    朱允熥心想难道你打算提前预作准备,提前灭了后金,永绝后患?

    可这时候后金在哪儿呢,还得往前数建州女真,女真,野人,把他们屠完了大明就不动如山了么?

    明明是没有后金,大明也完了。

    他迟疑一下。

    “说是蛮夷,其实都是从汉地过不下去日子的穷苦人逃到边远,逐渐变成的野人,现在大概还远未能聚集成形呢,就恐怕……”

    朱元璋鼻子里冷哼一声。

    “你是怕我现在就兴兵把他们都剿灭了,斩草除根,所以说他们还未能聚集成形?”

    朱允熥脸微微涨红,心里觉得现在就把东北那帮野人全灭了也没什么不好,省得后代子孙看不完的辫子戏。

    他才要开口,朱元璋已经先他一步。

    “你以为你皇爷是那样丧心病狂的人么,为几百年后的事,杀许多无辜的百姓,用什么理由?对他们说,你们该死的原因是,不知你们哪一代子孙篡了咱大明,防微杜渐咱才这么做——真那样史书上该怎的写咱?”

    朱允熥又打了个寒战,心想,原来我皇爷是个代善人,起兵征战过程中从没屠过城,没杀过无数老百姓。

    不过,他这算是定了调,自己要是再指称后金的先祖,那真是太不上道儿了。

    也挺好。

    朱元璋话锋一转,又接着说。

    “你都说大明那时候老百姓被杀得快没有,能战的军队消耗殆尽,难道真正的问题不在大明自己身上吗?”

    这话朱允熥听得直吸冷气,心里比一个大拇指。

    “没错。”

    朱元璋闭眼,上身有些摇摇晃晃似的,像神游在沉思当中,好一会儿才接着开口。

    “没钱,没有钱使,一文钱难死英雄好汉,没想到我大明竟然亡在了这上头。”

    朱允熥能说什么呢,只有点头。

    朱元璋有数不完的问题接着问。

    “你刚刚说全国近半的税赋都给了藩王,这是真的么?现在赏赐给各藩王的土地咱还没个总数,估摸着怎么也不过百分之一二,居然多了那么多?”

    朱允熥点头,心想这当然是真的,难道我凭空编造么?

    话说回来,这么重大的指控,证据呢?

    证据会在未来两三百年逐渐呈现,朱允熥想到这心里一阵发虚,这是拿不出的证据啊!

    自己这说话,和空口说白话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提起手中笔,在书案上随便拽过一张纸飞快写了好几行字。

    “你说得对,咱要赐地给儿子,咱儿子……不,孙子也会赐地给他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到一定时候可不是个大得吓人的数目?咱把这记下,其实简单,规定一个总数,凡我朱氏子孙,封疆建土要有个总量,有进有出,绝不能占了我大明半壁江山!有谁不遵咱这个决定的,举国共击之。”

    朱允熥心中又惊又羡,想不到整个明代最致命的宗室占地问题这样轻而易举就给皇爷解决,谁还能说当皇帝解决不好问题?

    “皇爷高明,这釜底抽薪,一下子解决了一大半问题。”

    朱元璋板着的脸稍微缓和,露出些笑意,转瞬又变为惨淡。

    “拍脑瓜子想个主意容易,执行下去,换了皇帝还能坚持不变才是最难的,古时多少不肖的子孙,断送了先辈辛苦打下的江山,谁能跳出这个循环?想我大明终有一天要亡,真有种不值得的感觉。”

    前一回朱元璋见朱允熥,口中说大明必然有灭亡的一天,能比肩汉唐他已心满意足,此番悲叹,朱允熥知道,就算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总还是有情感情绪的生灵,没人能那么达观,内心里其实还是舍不得的。

    而且,从他神态提问的方式,朱允熥看得出,比起此刻问的问题,皇爷其实更关心的几年内要发生的事,但那实在太近,伤筋动骨,说不定更糟,所以反而情愿暂时避开,先问遥远未来的事。

    问未来,也是种抬高视角,抓大放小的思维,明显比揪着自己问究竟谁在几年后打破了应天府要来得豁达,高蹈。

    “要是多数事情都做对,我大明是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

    “这话不对,大明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维持,那大可不必,重要的是,国家强大,老百姓安居乐业,如果大明做到这点,那就让大明持续,如果大明做不到,让百姓活不下去,咱要是投胎转世到那时候,也要起兵干翻这个狗娘养的……朱家的皇帝!”

    朱元璋越说越激动,猛地一掌拍在书案上,啪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