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照耀大明
繁体版

第十七章 爷孙俩儿深夜撸串,古今无不同

    朱允熥有点儿目瞪口呆,这老朱头也太……红了吧,哪像个封建帝王,真怀疑他是不是也是穿越者,说不定还是个康米斯特呢。

    但康米斯特怎么会娶那么多个老婆,建奢侈无比的皇宫,分封那么多儿子做藩王,哪怕他对官僚是真杀,可对百姓也没好到哪儿去,大明建政以来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多了去,哪回他不是“男女老幼尽屠”,哪有丁点“重要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味道?

    跟朱允炆像极了,嘴上一套,做另一套。

    心里这么想,嘴上仍是恭敬地说。

    “要是后世子孙都像皇爷这样想,那真是大明,百姓之福。”

    朱元璋瞪着朱允熥,眼神愈加锐利。

    “这赐地的问题咱们就说到这儿,不论是你真见到,还是只是你想象是这么回事,咱觉得你说得对,受益匪浅,那剩下另一半土地三分之二收不上来税,又是怎么回事?”

    朱允熥穿越来之前最多混混历史论坛,什么内容都看一眼,但绝不是明史爱好者,说不定穿越到汉代三国他可说的更多。

    这明末税赋问题太专业,他最多就是看个文章标题的程度,哪儿知道“怎么回事”,更别说给皇爷讲解。

    他嗫嚅一下。

    “呃……这问题可复杂了。”

    朱元璋点头。

    “看看,看看,你倒是装得越发像了,没关系,你记得多少说多少,或许你有不懂的地方,咱给你补充。”

    大明税收徭役体制就是他一手设计,自信即便几百年后纵有不肖子孙崽卖爷田,或许不至于面目全非。

    朱允熥心想,我记得多少就说多少吧,反正历史已变做了未来,未来到底如何还不是随我说,张居正的爷爷的爷爷怕还没出世呢。

    “我大明税赋徭役皇爷定得不高,的确是与民休养的初衷,但官员在其间上下其手,不论农民还是工、商,缴税服役实际好几倍于皇爷定的数目,苦不堪言,活不下去只好卖身为奴投在当地士绅地主门下,朝廷对这些人便收不了税,这些百姓明明活在大明的疆域里,却好像不存在一样。”

    朱元璋脸色铁青,身上颤抖不已。

    “接着说。”

    朱允熥不知道自己说得符合多少“未来”,但看样子至少顺着皇爷的预想了,心里放宽一些。

    “那些士绅地主往往是朝廷大官的亲族,好友,他们结成明里暗里的集团,就算朝廷从草民那儿收不了税,想要对这些士绅地主征税,在朝的这些大官们想方设法替他们反对,抵制,让朝廷每欲改革而不能,国库始终收不上钱来,一直卯吃寅粮,左支右绌,亏空越来越大,最终完全无法流动。”

    朱元璋气息急促,脸色发青,手按住书案边缘。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朱允熥打了个冷战,察言观色觉得自己要是再接着说下去没准儿能把老爷子气死在当场。

    “皇爷,我知道你很气,但这是两百多年里逐渐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要是咱们现在就做好预备,或许有些可以不会发生。”

    朱元璋连连点头,脸色竟一下子稍微红润了些。

    “熥儿,你说得对,很对,但这些人竟然真的如此猖狂,那时候的咱家皇帝,竟然如此愚钝又怯懦?”

    “皇爷,这情形不是一下子发生,是慢慢慢慢发生的,人就是这样,要是面临一个急迫的局面,自然是不难拿出最好的办法来,但要是情势缓和,缓缓地变化,人身在其中,难免就懈怠不查,等发现的时候,想改变已经做不出改变了。”

    朱元璋连连点头,甚至伸出大拇指对着朱允熥比了一下。

    朱允熥得了赞许,更加放松。

    “我大明后代每个皇帝,都面临着积重难返局面,同时他们全都生于安乐当中,不如皇爷这样由白身起家,的确……说得上是不那么聪明,我大明,可说就是这样软刀子割肉,慢慢地给割死的。”

    朱元璋深深地点头,表情凝重,眼中有微微的泪光。

    “咱记得前几天张信才给咱讲过一首宋诗,苏轼写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咱,还有咱的后世子孙,看不清大明的症结所在,还得是你,跳出了此山中,才见我大明的真相。”

    朱允熥得了皇爷如此称许,心中大快。

    “皇爷是看清了的,只可惜子孙不肖。”

    商业互吹谁不会,看不起谁呢?

    朱元璋长叹息一声,拭去眼中泪,双手抚摩下脸,招手让远处侍候的王铎过来,命他上一些小食,酒,还要一大碗面条。王铎领命而去,不多时几名宦官进来,端来一张食案,在书案旁边的空地上摆好,陈上六七碟点心,一个炭炉,几串烤肉,一壶酒,两个杯子,两双筷子;以及两个大铺垫。

    宦官忙碌呈上酒与小食时,朱元璋和朱允熥都默然不语,待食案摆好,朱元璋请朱允熥跟自己对面而坐,亲自给朱允熥倒酒。

    “吃点儿东西,咱爷俩慢慢聊。”

    说着朱元璋拿起一串烤肉递给朱允熥,自己也拿起一串,大口咀嚼,饮一口酒。

    朱允熥绝想不到自己跟皇爷这样面对面坐着撸串,其实人类喜好也就这样,皇帝,常人,古人,后人,有何不同呢?

    “是。”

    朱元璋飞快吃完肉串,又拿起一串烤馒头吃完,两口把杯中酒喝完,精神了许多,望着朱允熥。

    这意思也古今略同,朱允熥忙丢下手中串,拿起酒壶给朱元璋空杯斟酒,才倒一点,心里忽然一动,放下了酒壶。

    朱元璋见酒杯里才一小半,瘪瘪嘴,不以为意,自己再拿起酒壶斟满。

    “熥儿,你见到了刚刚你所说的情况,自然也看过后世总结咱大明覆亡的教训,按后世的说法,该当如何是好呢?”

    朱允熥蓦然有些悲意涌上心头,眼睛发热。

    “皇爷,在说大明的教训之前,孙儿先斗胆进一言,关于皇爷的饮食。”

    这大出朱元璋意料。

    “哦?这有什么斗胆不斗胆的,你说。”

    “皇爷已到老年,按后世的科学而言,不宜多饮酒,食肉,要节制饮食,这样皇爷或许能多活几年,是我大明之福。”

    朱元璋有点儿怔住,左右为难。

    “科学是什么学,它怎么说?咱肚子饿啊,跟你聊完后,咱还要批百余奏章才睡,至少一个时辰,俗话不是说能吃是福么,怎么,你是谁,不让咱吃啊?”

    话语虽重,语气却轻,有点儿小委屈似的。

    朱允熥心里叹息,眼前的朱元璋哪儿还是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皇帝,就是自己不懂现代科学的爷爷。

    “按后世的说法,饿一点对身体才好,吃得饱表面上满足了,其实不妥,这也是个慢慢的过程,少吃点,日久天长,最终皇爷在这上面会得好处的,比吃什么补品都强。”

    朱元璋满脸不信,不忍释手手中酒杯似的,眼中不舍,啪的一声重重放下,冲着王铎大声说,“那碗面,不要了,撤席。”

    宦官们忙不迭地上来,撤走食案,朱元璋拽着根已吃完的烤肉签子剔牙,其实是咬着吮味儿,望着朱允熥。

    “好了,如你的愿,咱不吃了,可以接着说……后世是怎么总结咱大明覆亡教训的,总不会是个死局无解的吧?”

    朱允熥这时候肚子其实也饿,食案撤走了心里也不舍,定了定神。

    “皇爷,这件事咱须分成两个部分来说。”

    “你分吧。”

    “其一,皇爷这些年厉行反贪腐,杀了无数的官吏,可贪腐前赴后继,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皇爷没想过是为什么么?”

    “这是咱最头疼的事,打破咱的头,也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衣食无忧的家伙,学问和历练都是有的,就是在钱上守不住,本来好好的人,不几年就手脚不干净,气死咱了!”

    “也许皇爷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后世的研究来看,大明的官吏俸禄过于微薄,不贪就活不下去,这是贪腐之所以起,禁而不绝的根本。”

    朱元璋皱眉,连连摇头。

    “不是的,不是的,他们有钱,大明从不亏待当官儿的。就算他们不宽裕,也总比老百姓强得太多。一边儿是铡刀,一边儿是穷,你觉得当大明的官儿俸禄微薄可以不做啊!当老百姓就好,何必一边恋栈不去,一边冒着杀头的危险做官?熥儿你知道吗,人所以贪,不是因为无钱,就是因为有钱,越有钱他越缺钱,要是没钱,他反而活得下去,记得礼义廉耻了。”

    朱允熥心里的小人双手一摊,承认皇爷的话逻辑上滴水不漏,这还怎么说啊,他的阅历也就到这一步,证据什么的更是拿不出,拿什么争辩下去?

    见朱允熥默然不语,朱元璋轻轻摇手。

    “行,这个咱们先不争论,你接着说第二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