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人间荒芜
繁体版

第十六章 芯

    水声,由远而近,一开始是涓涓细流,后来渐渐澎湃汹涌。

    黑色的海水卷起浪花拍打黑色的岩石,石头崩落沉入更深的黑暗,但黑暗深处却有光从裂缝透出。我仿佛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场景,记忆就从那里开始,整个世界都是水。

    在永恒的水声里,无数块崩解的岩石坠入黑暗,又在黑暗中被灼热的光托举起来,在时间长河里飘荡。慢慢的包裹住我的水慢慢从黑色变成了绿色,偶尔还闪着金属的光泽。有一天,我发现头顶开始淅淅沥沥的有水珠落下。

    下雨了,我说。无人回应。

    漫长的雨季,天空亮了又暗,交替往复,但看不见是什么照亮天空。原来除了水会流动,时间也在流动。一万年,一亿年,水和时间就这样流动着,一切像是没有变化。

    直到有一天,我听见一声长鸣,这是漫长时间里除了水声之外的第一个别的声音,顺着声音的方向,我看见远处的一块岩石裂开了一道深深的缝隙,有风吹过,吹响了它。在更远的地方有巨大的山峰耸立。

    起风了,我说。无人回应。

    然后我就睡着了,这一觉,贯穿时间,漫长的无法估量,然后在黑暗和寒冷中竟然出现一道亮光和很多影影绰绰的身影。我已经不在水中,而是矗立在崇山峻岭中。此刻来自恒星的最后一丝余晖正照耀在我身上,群山东西走向,宛如一条横卧的金龙。

    是谁,我问。

    耳边传来听不懂的声音,时而吵闹,时而低语,有惊喜之意,也有沮丧之音。

    就这样一波一波的身影,来了去,去了又来,他们想把我挖出来,但是他们不知道,我身下连着这块大陆。

    有时他们会带走一些我身躯的碎屑,每一块碎屑都有我,我也跟着他们行走于尘世,也历经岁月更替,后来我渐渐听懂了他们的语言,千年万载过去,他们的所求皆相同,不朽。

    但不朽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还没搞懂。

    “1903年,在美国Dexter小镇上,居民正计划着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不久前,这里刚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地下气体,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里蕴藏的是天然气,并期待着天然气资源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按照计划,庆祝活动的最高潮将是气井的点火试气。然而当镇长讲完话,将点燃的干草丢向出气口时,却没有燃起大火。镇长不死心地重复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的。镇上的居民不得不接受这个令人失望的结果。这些无法点燃的气体随后被送到了堪萨斯大学进行鉴定,堪萨斯大学的化学家发现,其中含有一种未知成分。”

    “明老师的课总是在讲故事,故事虽好,但是考试一点都不轻松。”唐月跟同桌抱怨,“上学期我的应用化学就差点挂了,挂必修课多丢人……”

    “要不咱们问问导员能不能转专业啊,应用化学也太难了。咱们班挂一半拐弯,你过了就阿弥陀佛吧!”同桌说。

    “唐月,你说这种气体是什么?”明老师的冷不丁的点名。

    “是氦气,我课前预习了。”唐月跳起来嬉皮笑脸的说道。

    “这些氦气有什么特别?”明老师继续问。

    “大部分是氦-4,还有少量的氦-3。这个就是特别之处,因为地球上绝大部分氦-3依然来源于宇宙诞生时的原始星云。”

    明老师点点头,示意他坐下,“氦-3是氦的同位素,原子核中只有一个中子,而普通氦中有两个。氦-3的出现让我们掌握了更多地球历史的线索,这种气体极为罕见,仅占地球上所有氦的0.0001%。但由于氦是宇宙中最早存在的元素之一,大多数氦-3可能还是在大爆炸中形成的。现在每年约有两千克氦-3会从地球内部逸散出来,主要沿板块交界处的洋中脊系统向外逃逸。”

    “但问题是,氦气只要离开地表,大多会直接进入地球大气,并且很容易离开地球系统,很少有氦能循环回地幔。那么,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间,如果深层地幔中的氦-3一直在‘付出’而从未得到‘回报’的话,这些持续逸出的氦-3来自哪里呢?”唐月举手提问。

    “这个问题,我们还在设计模型计算,还没有结论。”明老师扶了扶眼睛,看向唐月。

    “也许地核就像是一个保险箱,保存着地球最后的氦-3储备。”唐月一边嘟囔着,一边打开手机开始点餐。

    “我们现在的推测是,大约45亿年前的一场撞击释放了地幔中的氦-3——这就是忒伊亚原行星撞击事件,这场撞击抛出的碎屑可能形成了月球的雏形。尽管这场撞击没能直接‘撞漏’地核,但依然可能导致了地核中氦-3的泄漏:如果早期地幔中的氦大量消耗,那么在整个核幔边界将存在氦浓度的明显不平衡;在接下来的地球历史中,地核中的氦-3将不得不泄漏到地幔中,再随着地幔对流来到地表……”

    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明老师也无奈的摇了摇头,关上投影。看了一眼夺门而出拥向食堂的学生们,他们本应该是世界的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