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从还钱开始
繁体版

第13章 这么小的墓,却能装下那么伟大的人

    锅碗陈卫国不准备带,主要是不好拿,那大铁锅很重的,碗的话容易碎,不如留给娘,或者就放在这里,又不是不回来了。

    “把衣服鞋子带着吧,其他的就不带了,洋芋……挖几个带着一起去。记得晚上做点馒头,路上吃。”

    陈卫国一一说着。

    衣服鞋子没多少,一两个尼龙网兜就装完了。

    想了想,他把两双草鞋跟着装进去。

    他和张小月刚把东西装好,娘就过来了。

    “我去做饭,娘你等会儿。”张小月兴冲冲的跑出去。

    “娘,快坐。”

    陈母坐下。

    只见她从兜里拿出来一个用布包着的事物出来,然后打开。

    “摩托,去了外面照顾好自己,娘没有什么能帮到你的,你别恨娘。”

    “这些你拿着,去了外面能轻松一点。”

    她给的,赫然是两张大团结,以及各类票,肉票、粮票、油票……

    陈卫国看着,心里说不出的感动。

    这就是他的娘啊。

    她没有很厉害,却总会把自己拥有的最好的给他。

    “娘,你不用给我,你留着自己用就行。”

    “你收着,穷乡富路,娘在家里,吃喝用不着这些的。”

    陈卫国解释道:“娘,这些你给我了我也用不到,我要去的是水城。”

    这些票给他,他去了其他地方根本用不了,除非是全国粮票差不多。

    为什么很少有人出门?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家乡的票外面不认?不认能咋办呢?只能去买,买了那就是投机倒把。

    陈母一听,顿时慌了:“那咋办?不是要被饿死?”

    票用不到,有钱有啥用?不还是啥也买不到吗?

    “娘,你听我说……”陈卫国给母亲说着外面的世界。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伟大的转折点出现,其中提出的《经济工作必须要实现三个转变》打破了以往要票不要钱的时代。

    在现在买东西不像以前一样,样样要票了。

    仅有一些必需品还有大型商品才需要票,比如说肉票,粮票、自行车票……等等。

    不过你没有也没关系,没有肉可以去特供店加价买,没有粮食可以去议价杂粮专柜购买。

    再过几年个体户多了之后,所需票的种类会变得更少。

    九十年代,下海经商一词被人们广泛提及的时候,买东西几乎不用票了。

    而且那时候身份证已经出现,属于有钱就可以到处溜达。无非是说在一些地方逗留的时间长了,需要办理暂住证而已。

    但要办暂住证,要85年之后才在一些城市实行。

    值得一提的是,特供店和议价杂粮专柜在一些偏远或者落后地区尚没出现,有的地方可能要到八十年代末才有。

    水城是市,相比较周边几个市,算是比较发达的,这些肯定有。

    陈母听着,内心大为震撼。

    她第一次觉得儿子长大了,居然懂这么多她不懂的。

    “你咋知道这些的?”

    “要结婚那段时间我不是天天往乡里跑嘛,乡里那些人和我说的。”

    “噢。”

    陈母恍然大悟。

    “所以娘,这些你收回去吧。”

    陈卫国把母亲的东西推回去之后,反而将家里的票给了她。

    “娘,这些你收着,我用不到了。”

    “不行。”陈母立马拒绝。

    陈卫国只好劝解。

    说了好久好久,陈母才勉强答应说帮忙保管。

    这就是母亲和兄弟的差距。

    母亲只想你好,你过得越好她越开心。兄弟是怕你受苦,又怕你过得比他好。

    “那这钱你留着用,你不是说了外面有钱就可以了嘛。”陈母把两张大团结递过去。

    “娘,你收着,我不用的。”

    母亲想让他过得好,他何尝不是想母亲过得好。

    “我去帮一下小月,你坐着。”他接机逃离。

    来到门边,不放心的他转头嘿嘿一笑:“娘你别想着塞到我衣服和鞋子里,明天我会一个一个查看的。”

    这事他娘不是第一次干了。

    前世他不收钱,娘为了给他钱用,啥方法都做过。塞在衣服里,行李里、鞋子里……

    说罢,他才跑了出去。

    “这孩子怎么知道我要这么做的?”陈母小声嘀咕。

    她刚才的确是这么想的。

    回过神来的时候,陈卫国不在房间里了。

    她眼角含笑:“还是太年轻了。”

    母亲想给儿子钱用,怎么样都能悄无声息让他收下。

    ……

    晚上,一家人全来坐在一起吃饭了。

    大哥、二哥二嫂、陈母,还有陈卫国夫妻俩。

    大哥本来是不好意思来的。那三块钱无论他怎么说,媳妇儿就是不肯拿出来,他感觉没脸见陈卫国了。可得知对方明天要走,他立马就过来了。

    今天这顿,才勉强算是团圆饭,除了大嫂没来,以及爹不在。

    吃过饭,陈卫国把母亲送回去之后,带着张小月来到父亲坟墓之前。

    父亲的坟墓在他的地里,离家不远。

    这时候的星星很多,人们没有近视,夜里能看见东西。

    父亲的坟墓,和后来张小月的坟墓差不多。

    都一样,光秃秃的,墓前仅有一个墓碑。

    很多时候,陈卫国时常在想一个问题。在他生命中如此顶天立地的一个男人,一个小小的坟墓居然就给盖住了。

    这墓……真狭小,这人……真伟大。

    “爹,明天我要带小月去水城了,以后可能没时间天天来看您了,您在下面别多想,好好过自己的。”

    对父亲的记忆,他想不起来太多。六十岁穿越过来的,父亲在他十九岁时离开,他四十一年没有见过了。

    很久没有见过父亲了,可父亲和蔼的笑容,宽厚的臂膀,他永远记得。

    这个男人是那么的慈祥、伟大……用世间言语去赞赏,总觉得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大哥家朵生,家里的东西没了,他从没有抱怨过,反而说着孩子多了是好事,东西没了在赚的话语。

    他要结婚,娶的是几十公里之外的张小月,所有人都不赞成,父亲却说“我儿子有本事了,那么远的距离你都给拿下了,我支持你”,只有父亲站在了他这边。

    娘和他们三兄弟要什么,父亲总能给予,似乎就没有他做不到事。

    陈卫国驻足良久。

    他没有哭,显得很安静。

    “爹,我和小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