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在下李承泽,领悟八奇技
繁体版

第十六章 贪污腐败

    李承泽与范闲泰然自若地占据了郭尚书原本的位置,郭尚书则识趣地退到一旁,全程低垂着头,不时地以眼神示意画师悄然撤离,以免触怒殿下。

    “咦,怎么让画师走了?不是要记录功绩吗?”范闲故作惊讶。

    “殿下,微臣行事力求简约,上报之事自会妥善处理。”

    郭尚书额头渗出汗珠,心中暗自焦急。

    “好,那我问你两个问题,答得令我满意便作罢,否则……”

    李承泽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郭尚书连忙点头如捣蒜,表示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承泽随手将记录帮工考生姓名的名册掷于地上,质问道:“这名册,你意欲何为?”

    郭尚书赔笑道:“这些学子,多是心存侥幸,试图通过帮工来博取微臣好感,实则难逃投机取巧之嫌。

    微臣恐其败坏官场风气,故有此举。”

    李承泽冷笑一声,讽刺道:

    “你倒是能辨是非,却不知多少寒门子弟,为求一席生存之地,不得不放弃学业来此帮工。你将他们一概而论,未免太过偏颇。”

    范闲点头附和,心中明白,虽有侯季常之流,但更多的是如史阐立、杨万里般,为生计所迫的学子。

    “你可知,他们之中,有多少是怀揣梦想,不远千里而来的贫寒之士?仅凭一本名册,便抹杀他们的努力与希望,何其不公!”

    郭尚书连连称是,慌忙拾起名册,递还给李承泽,并承诺不再干涉考生帮工之事,赏钱照发无误。

    李承泽微微点头,继而抛出最后一个问题:

    “考场之内,为何将上等材质替换为廉价之物?莫非你欲借此机会,行贪腐之实,背后可有他人指使?”

    此言一出,郭尚书脸色煞白,惶恐不已:“殿下明鉴,臣绝无此意!臣一心为国,怎敢贪赃枉法!”

    他未曾料到,殿下竟会亲临考场,且迅速洞察了其中的猫腻。若此事败露,后果不堪设想。

    范闲在一旁冷眼旁观,心中暗自嘲讽。若非李承泽在场,郭尚书岂会如此卑躬屈膝?

    此时,凉棚外的异动引起了郭尚书的护卫注意,他们误以为有刺客来袭,正欲拔刀相向。

    然而,二皇子的侍从已如鬼魅般出现,将护卫团团围住。

    谢必安等四位贴身侍卫更是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李承泽身旁,与不明就里的护卫形成了紧张的对峙。

    考场内的动静也惊动了正在帮工的学子们,他们误以为尚书大人遭遇不测,尤其是以侯季常为代表的考生,更是冲动地抄起工具,准备救援。

    然而,这一切,在李承泽与范闲的眼中,不过是又一场官场丑态的缩影罢了。

    学子侯季常突然高声喊道:

    “学子侯季常,前来保卫尚书大人!”此言一出,周遭学子皆是一脸愕然,心中暗道:

    这侯季常,脸皮之厚,竟至于斯?

    手持微小石子,在外大呼小叫,却连靠近的勇气都没有,这也能叫护驾?

    随后,竟有学子纷纷效仿,喊出各式各样的护驾之辞,场面一时之间变得滑稽而荒诞。

    一群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学子,竟在不知情中,将矛头对准了本应是他们救星的李承泽,而将那意图将他们推向深渊的郭尚书视为保护对象。

    范闲见状,心生怜悯,决定提醒众人:“诸位学子,难道二皇子换了常服,你们就认不得了?”

    此言一出,护卫们恍然大悟,纷纷愕然,何时二皇子殿下竟已至此?

    见郭尚书在二皇子面前卑微至极,护卫们哪里还敢硬气,纷纷丢弃武器,跪倒在地,齐声高呼:

    “参见二皇子殿下!”请罪之声,响彻云霄。

    侯季常等人这才如梦初醒,手中的“武器”早已被史阐立夺下,他脸色苍白,双腿发颤:

    “误会!都是误会!我这石子,连小鸟都伤不了……”

    杨万里站在人群之后,冷眼旁观,心中却已明了一切。

    他高声呼唤史阐立与侯季常,待三人一同登高望远,见到那被高手簇拥的身影时,无不瞠目结舌:

    “李兄……他竟是二皇子?!”

    此刻,考场内外,人声鼎沸,李承泽环视四周,心中暗自得意。

    他正是要借此机会,展示皇子的威严,给郭尚书及在场众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郭尚书见事态失控,心急如焚,汗水湿透衣襟:

    “殿下,可否移步他处详谈?微臣定当遵从殿下之意。”

    范闲适时插话,冷峻的目光直视郭尚书:

    “殿下问你话呢?谁让你插嘴了?”这一幕,更让郭尚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学子们的纷纷议论,郭尚书作为礼部尚书,对于春闱考场修缮材料的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紧张。

    “殿下,此等指控实乃误会一场!”他急忙辩解道,

    “微臣所选材料,虽非顶级奢华,却皆是确保考场稳固耐用之佳品,绝无以次充好之意。”

    李承泽闻言,眼神更为冷峻:“哦?

    那为何这些替换下的金丝楠木与金砖,价值不菲,去向成谜?莫非户部拨款充足,而你郭尚书却另有打算?”

    郭尚书额头上渗出汗珠,连忙否认:

    “殿下明鉴,所有拆下的材料均妥善存放于礼部库房,账目清晰,绝无贪墨之嫌。

    微臣深知殿下对清廉之风的重视,岂敢以身试法?”

    学子们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难以分辨真伪。

    史阐立与侯季常交换着疑惑的眼神,而杨万里则紧握双拳,心中燃起一丝希望——或许二皇子真能为他们这些寒门子弟讨回公道。

    李承泽洞察秋毫,一语中的:

    “莫非郭尚书是想借此机会,展现新政绩?

    将本已完善的考场大肆改建,只为在履历上添上光鲜的一笔?这等急功近利之举,实非君子所为。”

    此言一出,郭尚书面如土色。他确实有借此机会展现自己能力的念头,希望通过重建考场来提升自己的政绩,却未曾料到会被殿下一语道破。

    在如此敏感的时刻,他确实不敢贪墨,但借工程之名行自我标榜之实,却是他未曾料到会被如此直接地揭露出来。

    学子们听后,纷纷议论起来,对郭尚书的真实意图产生了更多的质疑。

    而李承泽的这一举动,无疑在他们心中树立了公正严明的形象,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