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王蛟,请大乾赴死!
繁体版

第二章编辑

    “这天色也晚了,你虽然是个道士也不算是太安全,要不在我家住一晚上?”

    李叔把女尸给埋住之后和王蛟说道。

    金锣圈虽然是个盆地,但是南北不过十四里,东西宽不过十二里,连算是一个乡镇的资格都没有。

    李叔和王蛟虽然不过是点头之交,但是真要攀一攀亲戚,没准还是隔不了几个人的亲戚。

    “不了,道观冲那的‘社会’要开始了,我这本来就去的晚,要是明早没有去就得挨叼了。”

    虽然也算是亲戚,但是王蛟可不会把自己的安全放在这种远房亲戚手中。

    说个不好听的话,李家湾里就算是有其他人看见王蛟进了李叔家门也不会说出去。

    而仅仅为了自己竹背箱的几斤盐就对远亲痛下杀手,这个在前世几乎不可能的动作,在这个乱世前夜却是相当的有可能。

    毕竟无本买卖在本就是没有多少秩序的乡间随时都有人想尝试一下。

    而相比起活人,反倒是那些牛鬼蛇神之流的要容易对付一些,起码那些玩意大多是死过一遭,而且极有可能是被人给害死或者是分食。

    而流民难民一般都是已经饿的没有什么思考的能力,习惯性随着大路行走。

    至于说野兽,说句不好听却很残酷的话——已经有了饿的七荤八素的难民,欺软怕硬的野兽可不会无缘无故的招惹健壮的村民。

    王蛟的话很客气,李叔也没有再把王蛟请进家门的道理,双方就此别过。

    在这个小盆地之中走夜路也不需要多少时间,充分的营养加上上辈子的一些措施,让王蛟轻而易举的就来到了自己的师门——道观冲。

    冲在地名中的意思是山岗之间的平地,也可以指代偏僻的山村,或者更加彻底点就是山岗之间的小片平地只能养的起小山村。

    按照道观冲自己的说法是这里有一条九品下阶的灵脉,不过王蛟还是习惯了使用上辈子的唯物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事情:

    编写《剑桥中国史》的洋鬼子对寺庙道观天然的就能祛魅。

    所以从生产力来看寺庙道观建在深山一来可以避免开荒的时候和主要资金来源的香主地主阶级竞争,二来有香火也可以直接用在开荒上面。

    灵气这玩意在这个世道稀缺,王蛟在道观冲的门口自然是感觉不到半点,只是见着前面的一座挂着【白溪观】牌匾的一座坞堡,看不出一点的仙家痕迹。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王家的贡献,当年暴发户的王家能在王蛟测出灵根之后就近送到白溪观中学艺,可是多亏了刘集镇上另外一家超凡势力栗林寺的覆灭。

    大乾别的不多,这种乡间超凡势力的僧寺道观倒是真的不少,只不过其中的超凡者大多不过练气前期或者中期的修士,虽然也有能耐,但是和普通人比强不了多少。

    那刘集镇上自然是建立在四通八达的地方,那栗林寺似乎是想要在本地信众面前表现出慈悲心肠,亦或者只是单纯的想要趁机抓点难民回去修凿佛塔?

    反正栗林寺施粥没有过两天,庙里的余粮就没有剩下多少,而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难民在寺庙外就开始虎视眈眈。

    后来越来越多的饥民将栗林寺外的板栗林树皮扒完了,就开始自相残杀,有的实在不想死在别人手中的就冒险爬上院墙。

    用自己的血肉去消磨掉护院大阵,前赴后继的消耗干净栗林寺修士僧侣的法力,最后成功的把栗林寺变成了人间炼狱。

    自此之后这些乡镇中的僧寺道观们一个个就不再自信自己的法力,一个个开始把自己的建筑垒筑成了坞堡的模样,俨然是一副末日到来的场景。

    白溪观自然是不能免俗,哪怕他的地理位置本身就够偏僻,但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总还是需要四处筹措钱粮建起坞堡。

    也就是因为白溪观急需钱粮,王蛟才能有花着大价钱进来学艺的机会。

    “什么人!”一个声音谈不上多炸雷,但是在黑夜中也是很能唬住人的。

    “我!”王蛟身体稍微向后靠了靠,露出自己的面目。

    “怎么来的这么晚?”从稍微打开点的小门进去,王蛟就遇上了一个熟悉的师兄韩冽,也是道观冲韩家一脉的族人,自然担当夜间值班的重任。

    “家里去进货的路上耽误了点时间,考虑到其中有些东西是师兄弟们需要的,我就等的晚了一些。”

    “嗯,也说的过去。”

    韩冽说起这话的时候很是审视了王蛟一圈,还拍拍肩膀确认王蛟没有被人威胁之后才带着他去了一间客房住下。

    王蛟自然是知道韩冽的深意,自打北方象州多年水旱蝗灾不断,腥膻朝廷赈灾不力,现在破产的已经不仅仅是自耕农了,就连中小地主也不计其数。

    而这些有见识有能力的人破产之后肯定是不会甘心做个难民潦倒死在田间地头,抢劫行人攻陷坞堡的不再少数,道观冲中韩家人谨慎一点也很正常。

    不过王蛟沉默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个世道,而是因为惊讶于韩家的气运。

    王家自身主营的是私盐贩子,自打开发了隔壁应城的盐矿之后,也不需要什么川盐济楚或者是海盐供应,不但是有余力供应楚省食盐,还能远销象省。

    自打王蛟祖父打下这个线路之后,王家少不了要往象省卖盐,哪怕如今灾民遍地盐总还是要吃的。

    在这个过程中王家也能低价收购一些象省老乡手中的传家宝或者是家传技艺。

    虽然这其中良莠不齐,真假参半,但是王蛟祖父还是乐此不疲。

    而作为王家唯一的修士,仅有的几个识文断字的,王蛟十五岁的年纪就开始干黄裳的活,开始对这些经典开始进行编辑。

    你还别说,真的让王蛟这边编辑了一半17页的《风水手册》,3页的《相面术》以及一种23页的《聚灵石塔制作手册》。

    虽然总的页数上没有多少,但是其中每一页都是货真价实的干活,一一经过王蛟和长辈的验证后,王蛟手中的资粮更多,王家人收集这些“旁门左道”的手段也更加积极了。

    毕竟就和那些大地主趁着天灾人祸的时候兼并土地一般,这些旁门左道之术多了,王家在盛世的时候也能更好的转型。

    只不过王蛟私藏了一本20页的小册子,名曰《望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