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市人
繁体版

第二章 雨中迷雾之初入职场

    下雨天,再加上来考试的人很多,这个距离门口有段距离的路口已经车满为患。

    “从这儿过去吧。”文妮指了指两辆车之间的空隙,说着便一脚迈了过去。

    父亲看了看地上的积水,侧着微胖的身体,也毫不犹豫地跟着跨了过去。文妮撑起伞,把伞往父亲的那边靠了靠,两人并排着向学校门口走去。

    一路上,文妮和父亲都沉默着,心里都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对方。

    来到学校门口,父亲抬头看了看学校的牌子“北海商业学校”,又看了看拥堵的入口,打破了沉寂:“你二叔还在等我呢,我们就先回去了。”

    父亲并不寡言少语,但是对文妮却一直没有多少话,偶尔有交流的时候,总是态度严肃、语气强硬地让文妮一直觉得与他有种距离感。

    “嗯,下午考完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去就行。”文妮喃喃地说道。

    父亲没有再作答,冒着雨往来的方向走了回去。文妮望着父亲的背影看了一会,便转身跟随着人流进了学校。她比照着准考证上载明的信息找寻起了考场,2011年5月9日,务实楼203教室。

    命运的齿轮推动着文妮来到了这个规模不大的学校,进了一间貌似天底下都大同小异的教室,殊不知就这一次普通的教师资格考试,让她把这个在家乡不怎么出名的专科学校的名字记了半辈子。

    找到考场,文妮满载信心地走了进去在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铃响、发卷、答卷、铃响、收卷,一切都如此寻常。上午一场、下午一场,一科教育学、一科心理学。

    下午考试结束,天气转晴,加上自我感觉答得还不错,文妮满心欢喜地走出了考场。她来到校外,看到一个卖糖葫芦的商贩,便买了一支糖葫芦,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公交车上,文妮靠着椅背望着窗外,嘴角不自觉地泛着微笑,心里喜滋滋的,一身轻松自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放松了。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大型的择优录取的考试,只是过个及格线而已,两本教材也是薄薄的内容并没有那么复杂,但是文妮还是进行了几个月的学习准备,让自己有了充足的信心能考过。

    因为偏见和自卑,教师一直不是文妮心目中的职业理想。一方面她自知专业不对口,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她的高中或大学同学去当老师的,要么是成绩不好上了普本或师专的,要么是父母本是老师找关系给安排的,很显然,在这些方面文妮都不占优势。

    不同的是,教师这个职业在父母那辈人的眼里却是仅次于公务员的至高存在,低如泥土的身份和孤陋寡闻的见识注定了他们难以想象出比这两个更为人知、体面的工作。在大学毕业前夕为数不多的电话里,父亲几乎就是翻过来覆过去地说着那几句话“要不考个公务员?”“要不考个老师?”

    文妮深知这两个职业与她的现状都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她不是师范生,学的也不是师范类专业;她资质平平,从小到大成绩从来不是名列前茅,谁能给她勇气在千军万马中争当将军?

    考公大军的浩浩荡荡真不是想象出来的,仅仅是一次区事业编考试,那乌泱乌泱的人群、那人潮涌动的场景简直震毁了文妮的三观。有且只有那一次,于文妮而言,尝试一把,于父母而言,满足一下他们的念想,给他们一个交代。

    自此,不管父母再怎么劝说,诸如“谁谁谁毕业后不找工作,专门在家复习考公”之类的话,文妮也不再动摇,她不去反驳心理却充满了蔑视“我没有这么洒脱的资本,谁来养活我?”

    文妮是个很愿意相信父母之言的人,心底里非常希望能得到并乐意接受他们的指导和建议,因为父母这个角色在她的心里是值得信任的引路人,更是她的兜底人,即使现在自己已经成年、接受了大学教育并即将步入社会。

    然而在外这么多年,父母对文妮的生活、学习几乎不曾过问,他们之间的感情有的只是文妮一厢情愿地浮于表面的寒暄。在外面有没有钱花?过得顺不顺心?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被欺负?这样的关心在梦里都没有出现过。

    越是没有越是渴望,如此文妮依然没有脱离对父母的心理依赖。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这两位至亲的人我还有谁呢?依赖是很可怕的心理,尤其是对至亲的人,可以毫无防备的信任,它也最容易让人丧失了辨别能力,失去了理智。

    大学毕业前夕,五个舍友一个考上了老家的公务员、一个考上了研究生、一个拿到了教师资格证要去她爸爸所在的学校教书,省外的两个都要回老家一个要去银行、一个要考家里的公务员或事业编,大家似乎都有了着落和方向,除了文妮。

    文妮穿梭于学校的招聘会、宣讲会,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投简历、面试。岗位工作内容不喜欢、不了解这个行业、钱太少了、工作地点在外地、是个偏僻的工厂……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标准的工作,但是所有的工作她总能找出那么一条缺点而让她把机会拒绝掉。

    终于,在文妮来到一家办公地点在市中心的一座写字楼里的公司面试时,顿时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工作。笔试内容是根据场景写一份商务函,虽然没有商务工作经验,但对于即将取得重点院校文学学士学位的人,写个函件还真不是一件难事。于是乎,文妮便轻而易举地进入到了老板面试的环节。

    老板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人,正当壮年却有些面黄肌瘦。他面带微笑、不紧不慢,看起来更像是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老者。他平静地听着文妮的自我介绍,似乎是在听一位老友讲她最近经历的故事,只是在听到文妮会PS的时候眼睛瞬间泛起一丝光亮但又转瞬即逝。老板又询问了一些文妮老家是哪里、家庭成员之类的在她看来似乎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也都如实回答。

    整个面试过程都十分祥和,非常顺畅,让人觉得很舒服,文妮很满意,因为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期。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两天后文妮收到了录用通知。她欣喜若狂,即便还没有到毕业离校的日子,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立即去上班,生怕到嘴的鸭子一不留神就飞了。

    公司是一家经营电气设备的私营公司,办公室位于市中心的一座高层写字楼里,面积不大,但是窗明几净、宽敞舒适,同事大都是高等学历、差不多的年龄段,积极阳光、话语投机、非常和善。

    初入公司,老板给制定了为期两周的培训计划,有传统文化、佛学、企业文化等内容。文妮同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背了《弟子规》、看了因果众生视频、学习了工作工具和方法,让初入职场的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三观、了解了职场规则、掌握了有效的工作方法。

    培训期间不用工作还给发工资,薪酬待遇在所有面试的工作里算是最好的,周末还是双休,一切都是文妮在电视里看到的在大都市工作的白领该有的样子。

    培训结束以后,一同进入公司的同事们有的去了技术部,有的去了市场部,而文妮被分配到了行政部做了行政助理。自此,文妮便同影视剧里演绎的职场小白一样,做起了跑腿打杂、鸡零狗碎的工作。即便如此,她每天仍然激情洋溢地上班,早到晚退不请假,毫无怨言地做着各个领导给她安排的任何工作。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妮自认为美好生活的大门俨然已经向她打开。

    “小付,你去工商局核一下这几个公司名称。”老板秦海波安排道。

    “小付,你去百度取一下上个月的消费发票。”会计陈姐交代道。

    “小付,这些办公用品入一下库。”出纳方芳说道。

    “小付,你跟军哥盘一下库。”商务部的刘艳玲安排道。

    “小付,你把秦总的办公室打扫一下。”大姐交代道。

    “小付,你给客户倒杯水。”市场部的张海东吩咐道。

    ……

    “咚咚咚。”三声敲门声。

    “请进。”

    刘艳玲推门进来,走到老板秦海波的办公桌旁边,把招标文件放在了秦海波的面前,然后沿着桌子绕到了秦海波的对面,弯下身子,用两只胳膊撑着趴在了秦海波的办公桌上。

    “秦总,这个标要求的资质证书咱们没有。”刘艳玲左手肘撑在桌子上,右手放在招标文件上面,用嫩白的食指在招标文件上划了一下说道。

    “而且这个产品的检测报告也已经过期了。”刘艳玲抬手翻了几页招标文件,用手点了点继续说道。在身体和胳膊的活动和挤压下,她胸部的两块嘟嘟的肉在衣领边缘若隐若现。

    “找总部授权,用总部的资质。”秦海波面无表情地指示道。

    “这个项目利润不能做太高,再让总部剥层皮,怕是赔本赚吆喝。”刘艳玲慢条斯理地说着,双手支撑着上身站了起来。

    秦海波没有再接话,低头默默地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放下手里的笔,起身转到座椅后面拉开了书柜上的一个抽屉,取出一张盖着红色印章的空白纸看了看,回身递给了刘艳玲。

    刘艳玲接过白纸,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好,那我先出去了。”说完便扭身向外走去。

    “对了,还有那检测报告怎么办?现做来不及。”刘艳玲突然想起还有一个问题,便立即停在了门口,一手扶着门把手,侧着身子看着秦海波问道。

    “为什么过期之前不尽快做检测?你们的工作是怎么做的?”秦海波的态度开始转变,生气地质问道。

    “这……这个产品价格贵,现在客户基本都会选择价格更低的替代品,最近这半年的利润都不及做检测报告的钱。”

    “把检测报告改一下吧。”秦海波无可奈何地交代道,“小付会PS。”

    “好。”刘艳玲点了点头,“下周要完成三个标,要不先让小付调来商务部帮帮忙?”

    “可以,直接调过去做商务助理吧。”

    “那我把她叫过来您跟她谈谈。”刘艳玲不等秦海波答应,说完便开门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