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自撰
繁体版

第一章 自序

    自序

    要算学习书法的年龄,至今已有15年,那种热爱似乎就长在我身上了,这可能主要得益于家庭的熏染,还有自幼严格的书法训练,九岁始临池,由欧楷入手,主攻欧阳询、颜真卿,寒暑无间、数十年不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知道,中国的书法是根植在儒道释三家文化上面的,不是凭空产生的,写字只是儒道释精神的流露。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艺、一种手法,它背后其实根植了深厚的文化。所以有人评价“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2015年受梁希桐先生引导教诲,开始专攻行书,由二王入手,心追手摩,后遍临历代名家、广收博取、更上层楼,书法理论和文学修养显著提高。近几年对启功等名家多有涉猎,融会贯通,逐渐形成清秀淡雅的书风。

    我从小就学书法,看来很自然,我开始思考书法问题时,可是忍不住。我每天要练字,每天要想,就像我每天喝水一样,有瘾。当然,此中自有快乐,因为我亲身体验过“发现”的含义。有很多遗憾的事,很多事都为此受到影响,好在并不影响我学习研究,不影响我练字。

    我很幸运?其一,我生长在书香之家,从小得到“童子功”训练,实践的时间比同龄人要长得多;其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发达的信息时代.过去看不到、找不到的所有的宫廷书画瑰宝、史论资料,以及地下文物都能亲眼目睹;其三,我身处艺术多元、宽松、自由的年代,碑帖并行,各择所需,我可以放心地说道理论;其四,我能在自己的书法工作室这样清闲宁静的地方对书法深刻的研究,还有那么多的长者、同道、朋友给予我莫大的褒奖与鼓励,并施以无私的帮助。

    书法,乃中华文化之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少时,余即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兴趣,遂潜心研习,今已数十载。

    初学书时,临摹名家碑帖,以楷书为主,兼习行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有所得。后参拜名师,得其指点,受益匪浅,书艺渐精。

    书法之妙,在于点画之间,须用心揣摩,方能领略其神韵。每临碑帖,余必先细观其结构、笔法,而后用心临摹,务求形似神似。经年累月,始得心应手,运笔自如。

    余以为,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养。习书之人,须心静如水,方能专注于笔端;须勤奋刻苦,方能渐入佳境;须有恒心毅力,方能有所成。

    今余已至不惑之年,虽未有所成,然对书法之热爱,从未消减。愿余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书艺水平,为传承中华文化尽绵薄之力。

    书法创作,贵在创新。余尝试将个人情感、体验融入作品之中,使之具有独特风格。每幅作品,皆倾注全力,力求精益求精。

    书法之路漫漫,余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追求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