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自撰
繁体版

第二章 引起困惑的三件事

    引起困惑的三件事

    说到书法上的困惑,我小时候似不曾有过。真正引起我巨大困惑的,有三件事,都发生在2009年。我买了不少新出版的古代碑帖,常一个人躲在书法工作室里看。那时自信,胆儿也大,《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临了一遍,便送去展览,竟被人以为是临《圣教序》出身。当我临孙过庭《书谱》时,问题却来了。

    《书谱》是墨迹,帖中点化变化多端,按我实践的经验,按常理,却无论如何模仿不像,费了我不少的功夫。毛笔在我自然书写的过程中,是不该出那样捉摸不定的线条。除非,用极慢的速度去“做”、去描。我开始怀疑,孙过庭可能不是用我现在的工具、现在的书写方法。但是,从《书谱》内容看,梁氏无疑又是二王的崇拜者。

    第二,我在地摊买到了《历代书法论文选》,其中十多页破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书法理论,读得我失眠。我的书法实践和体会,与古人的理论相差甚远,我觉得无关紧要,流传千古的名言,和我的状态不大相干。再看看今人对古人的解释,又半信半疑。头脑里,无数个问题像小虫子,从四面八方爬出来。后来我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他论词时所提出的“隔”,很像那时我读古代书论时的感觉。

    我坚信古人的论述是有所指的,却无法找到论据。过得总是不踏实,心悬在那里。

    第三,在19岁是亢奋的年纪,我又继续大侃许多书法问题,当然谈到了孙过庭《书谱》,爷爷终于使出“杀手锏”,翻开孙过庭《书谱》,用笔示范。“你看”,“应该是这样的”、“这样的”。原来,孙过庭是这样的,全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

    当时连续抽了好几根烟抽烟。

    十几年来我们第一次以不愉快而结束的。确切地说,应该是以我彻底的困惑而告终。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如此不自信。我嘴上不承认,心里却空荡荡的,从小到大好不容易垒起来的一道墙,在一夜之间坍塌。

    难道我真的错了?我为什么没有看出呢?对书法史又该如何看?这几千年的脉络怎样才能理清?我前面的路该如何走?

    困惑是折磨人的,过了两年后,我才懂得,困惑是一种热情,是一种非常大的动力。

    对于我来说,学习书法的过程就像是一场修行。每当我拿起毛笔,就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忘记一切烦恼和压力,专注于每一个笔画的书写。

    而且,书法还让我更加了解中国文化。通过学习不同的字体和书法家的作品,我能够感受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不过,学习书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字写得很难看,经常被老师批评。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总的来说,学习书法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体验,它不仅能够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还能够锻炼人的耐心和专注力。如果你也对书法感兴趣,不妨试试看,相信你也会爱上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