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自撰
繁体版

第三章 楷书

    楷书

    就先来说说楷书。

    我们现在一提楷书,立即会想到唐代的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而古人对楷书的概念与现代人不一样的。楷书成熟的魏晋时代,不叫“楷书”,当时人叫“正书”,或叫“真书”。正书规范了点、横、竖、撇、捺、折、勾,后人以此为楷则,所以才称“楷书”,即可作楷模的书法。文字既然发展到能做楷模,是可以不变了。当然,没有一个时代像唐人这样,把正书的技法发挥得如此丰富多彩、淋漓尽致。

    以唐楷为楷、为宗,代代相传,世世勉修。楷书,其实在距唐约五百年前就已完备。

    学习楷书,需从基本笔画和结构入手。其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钩、挑、折等,每一笔都需认真揣摩,反复练习,方能掌握其要领。而在结构方面,则需注重笔画的长短、粗细、疏密、斜正等,以使字体整体协调、美观。

    临摹名家字帖,是学习楷书的重要方法。通过临摹,可以学习到名家的笔法、结构和神韵,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在临摹时,需注重形似和神似,既要模仿名家的笔画和结构,又要体会其精神和气质。

    楷书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笔画和结构的规整,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楷书的书写,需要专注力和耐心,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培养人的专注力和耐心,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当代社会,楷书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楷书也是书法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楷书,可以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总之,楷书作为一种传统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楷书的优良传统,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让楷书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请注意,书法史上,在楷书出现之际,屡屡提到一种书体——“八分书”。

    “始创八分书”最早者,数东汉上谷人王次仲。奇怪的是,这种“八分书”到底是什么样子,在历代碑帖中从来找不到对应的图版,在历代书论中也含而糊之、云里雾里。

    当年,我就是死死揪住这个“八分书”,把许多书都翻了个遍,一心要弄个究竟。兜了好大的一个圈儿,终于还是有个“究竟”了。

    有关“八分书”,书史上有三种解释:

    其一,是“去隶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其二,像“八”字的造型那样“分”清笔势向背;其三,写的字有八分大小。

    前者,就篆隶两种字体的取舍而论,说明“八分书”产生的缘由及字体形状,虽然混了些;次者,实际上是在强调一种有“向背”、有分势的用笔方法;后者,显然是说字的大小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