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重明录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富匪勾结贵阳变 智勇兼用状元功

    程源此前率领维纲营,自安顺向贵阳进军。奉命明军攻下水西后,堵截吴三桂。

    然而所谓围师必阙,吴三桂部下骑兵又还有数千。

    “报,程大人,水西传来大捷!”

    程源仍然难掩满脸愁容。

    “大人不以为悦?”一旁的参军刘鼐问道。

    程源看着地图和报捷信叹道:“仰赖永兴王殿下大军水西大捷,源只恨未能攻下贵阳,使吴三桂乃至一官就擒。吴三桂多半已顺路撤往毕节。此时黎维柞又远在云南之北,想要组建水师下江。算其路程,长江上游千回百转,又有敌兵,其时间仓促不足阻拦吴三桂。”

    报捷士兵说道:“哎呀,程大人不必自愧!我们大明将士都笑,三桂老而无用,连战连退,真是出了名的跑跑将军啊。大人,我们都觉得早晚抓住此老贼!”

    “哦?那是我疏漏于下问了。”

    永兴王营帐中,得到程源消息:臣布置失法,未能乘势截获吴三桂。

    永兴王乃回信道:无妨,我军初出,其地不能成包夹之势,程卿守关有攻,无失也。

    众人又议贵州形势。

    “此时我军已经勘合了土司册封诸多规制,云南,贵州多处土司已经上表大明来降。”礼官汪公福说道。

    马九功曾在川中抗清,道其中必取之地:“贵阳以及北部作为汉人众多的土地,必须攻下。”

    吴三省亦觉或可从上游打通长江:“是也,贵阳不攻下,明军无法与长江对岸十三家兵连成一片,更难以保护黎维柞突破上江上游。”

    永兴王一边考虑由永州、进军衡州,以及晋王在广西与延平合兵,一边考虑再派谁支援程源。

    程源为取稳之策,已准备率维纲营,先打探在贵阳四周要地:“维纲营听令!你们随刘鼐去贵阳各要道,打探一番清兵部署。”

    吴三桂虽撤,亦不想失贵阳,更有待时再剿水西之心。

    清廷知吴三桂部署,有保贵阳再战之意,虽其谋逆之心昭然若揭,为了暂时安抚吴三桂,充实清廷军力,清廷钦差上表:“臣请启用近年所练湖广以南的大户私兵。调其火速南驻贵州。数月以来,这些大户出资,已让当地寨匪、乡勇、犯人出力,称为资安团。乃取义于自资招安之团。”

    吴三桂在撤川路上,其幕僚得知,乃向吴三桂解释:“明军杨高学之书《客罪推》曾致清廷广兴书狱案,大杀湖广、江南有时之士。因此,此土所遗大户之主,多为纨绔不礼之徒继承,素来欺男霸女横行霸道,又得清廷支持,乃资练暴匪之兵,聚而成力,愈加行不法之恶。”

    “如此尽可让资安团出战,我军坐视即可,”吴三桂论道,“那本王再与清廷假意周旋一番,看其能堪大战否。”

    吴三桂得资安团挡箭牌,乃推迟了自立。并想暗中趁着清廷与明军在贵阳厮杀,再渔翁得利。然其与清廷实已割裂,心照不宣。

    吴三桂其坐视之策,乃辽兵传统,其于关外抗清之时,坐视无数明军孤军不支。

    贵阳守将旗官见资安团前来支援,大喜,纷纷议论:“因朝廷资富练兵,我贵阳各方援军逐渐壮大,尤其是贵阳北部的土司、大户也参与进资安团。”

    程源等待刘鼐归来会合,却等了数日不见。心想清兵援兵已至。乃传令:“清廷或有援军,我军营帐后撤三十里。”

    终于,刘鼐身负箭伤,带来维纲营半数人马前来请罪:“程大人,臣带兵无方!清兵练了乡兵,好生厉害,发现我们的踪迹后,埋伏于我,我只得突围出来。”

    “乡兵,”程源不禁怒从心中起,“土司便罢了,乡官身为大明遗民,何以助纣为虐?”

    “其自称大清之资安团之类。防守严密,狡诈多变,手段残酷。屡屡诱杀前探,劫杀我军!”刘鼐回报。

    程源一时思绪为之而乱。取上策派说客北上招抚,皆渺无音信。更不时出兵劫掠明军。

    程源清廷资安团势力日大,无法无天,传书永兴王:清军勾结乡党,日益势盛,请准自己早攻贵阳城,夺其本部。

    永兴王得其消息,众人多半以为,须派援军前去。

    既然讨敌乡党兵,当派出底层出身的吴三省,永兴王想。又道吴三省嫉恶如仇,不让于靳统武,又更持重。乃命令:“吴三省率领精骑支援贵阳,与程源一同攻城。”

    程源大炮得到吴三省掩护,终于杀退来劫道的资安团。驻扎到贵阳城下。

    此时城中防卫森严,维纲营屡次攻城驾梯都被击退。

    维纲营斗志涣散,部下不愿服从命令。又听闻敌方资安团赏金丰厚,乃图谋变节。

    维纲营有将领觉察,乃报程源,却被部下截杀。

    吴三省急忙率发兵救出程源。阻止了一场大乱。

    ……

    昆明府尹祁磊正在处理刑案。

    “元江知县谢遇荣请命前来!”昆明府尹祁磊,只见大学士杨高学、平塘伯扶纲与谢遇荣于衙门请命。

    三人行过礼,杨高学道:“得知贵阳战事吃紧,无一人主动请缨,这位谢知县请命带兵去贵阳战场支援。老臣与扶爵爷当为其举荐。”

    扶纲亦曰:“臣与马九功迎先皇遗骨来昆明府,一路将士皆道贵阳战事最为艰巨。”

    祁磊与昆明各官商议后,谢遇荣乃以杨高学之徒名义,率领昆明新练兵马,维纲营后援,维纲营“第二营”前去贵阳。

    谢遇荣在每一队都安排儒生文人督战,称为“文教头”,文教头与士卒皆师徒,防止变节。谋逆则连坐。

    贵阳明军营帐,谢遇荣率兵赶到,程源亲自迎来。

    “参见程大人,下官代杨高学大人来投军助阵。”谢遇荣请示到,指向身后象、步、骑等人马。

    程源不吝赞美:“果然是青年才俊!患难之时,杨高学果然没有看错人啊,你便是永兴监国元年新科状元!”

    “程大人身为文臣,督战在前,是我心中楷模。”谢遇荣亦坦诚以告。

    “好,进帐议事!”

    帐中,程源简略指了地图:“我军受阻于贵阳,其久攻不下,实乃清兵据城而守,不下城,则寸步难行。”

    谢遇荣会合程源后献策:“贵阳虽看似其乡党本部,然其后方又何其不是贵阳之支撑?贵阳之资实出于其后方,有贵阳以北各大户支持。”

    “我军曾派人探查敌后,其分散乡里,得饷则出,不论饷出于何乡。一时难以除尽。”程源表示为难之处。

    谢遇荣道:“我军必须抄掠贵阳之后,永除此患。程大人,我率第二营,营中随行文人下至什长则有一人。随行文人皆死忠于大明之士。我去攻敌后乡里,逐乡夺之。无论遇敌与否,以文人定为乡官治之,则乡里自不喜敌之来去,自不愿事敌以资。”

    听闻谢遇荣见解,程源恍然大悟:“是强改乡风也,可行。然此策亦凶险,不成,则遭其围攻、叛变,实难稳之。”

    谢遇荣:“臣以身许国,何优一搏?若不成,臣自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乃如赵括尔!”

    “卿若生之于昔,大明未必有此难之深,至于永历之末也!”程源赞叹道。

    派谢遇荣出兵,逐乡勒改。

    贵阳北部闻讯出战,量谢遇荣无名之辈,不读书之乡主乃欲一举重创其犯,皆出饷,集合各路资安团。直要打一场大仗。

    谢遇荣率第二营迎战,命文人坐象中,随自己冲锋在前。

    此文人乃平日练兵之“文教头”。

    全营皆“文教头”之徒,故而死战。

    谢遇荣攻下资安团数地。大户降者五六,逃者一二,其余死战而殁。

    得胜后,谢遇荣集中田主说道:“尔众田主,个个皆贼!然大明恩赐你重做文人之道,犹有加官之望,往后尔随军有年,则逐年还尔田。尔若不效,抑或包藏祸心,暗行悖逆之事,尔田永无尔之一寸!故征尔田,我定文人以治。尔田外之产,一律充公!以示惩戒,以资劳众!”

    文教头收其主人田产,无论主人逃遁与否,征其充军,若其“文教之会”众儒士验之可改化,乃为补为文教头,领徒入军,照军龄补还田产,若顽固不化,或有文教头报其不法,削为民夫。

    是曰《征田策》

    谢遇荣又分兵几路,尽除黔北近贵阳之大户。

    一时贵阳终近乎于孤城。

    永兴王闻其功,大赞其用文人之《征田策》。命文人效之。擢升谢遇荣为昆明守备。命其协助程源,必须攻下贵阳。

    此时贵阳城中后援被断,城内资安团无心恋战,便有投降之意,吴三桂部下发现后,上报给旗官,旗官乃杀鸡儆猴,大肆处刑变节者,强令资安团出守。与资安团相比,旗人之暴,乃更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