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年代从享受生活开始
繁体版

第16章 规矩

    王德明伸了一个懒腰,左右扭了扭脖子,活动了下手腕,看着已经写了薄薄一层的小说,心中满是欣喜,仔细的将书稿摆放在书桌的架子里。

    起身后,先观察了一下之前摆在樟木柜子上的字画,轻轻手指触碰着边缘,在屋里晒了一下午,字画已经没有了潮气,王德明小心的重新卷好之后,打开樟木柜子,放到了柜子里。

    柜子里也有一些或是收集回来的或是从旧书店买回来的书籍、字画,王德明将手里的字画跟原来的混杂在一起。这样的话,只要是不特意翻,又或者是不懂行的,就不会发现王德明的珍藏了。

    当然,即使是现在王德明保存在樟木柜子里的旧书画,放到新世纪古董价格高涨的时候,估计也能卖不少钱,十几万或者几十万肯定是没问题的。

    全部收拾好了之后,王德明又仔细的检查了下衣服,才出了屋子。

    孩子们已经不在院子里玩耍了,可能是被王奎氏带出去遛弯去了,王德明先去南房的厨房里跟姐姐打了声招呼,然后就去了82号院。

    82号院的北方正厅里,常大爷正眯着眼睛,摇头晃脑的听着唱片,谭鑫培的《定军山》。

    趁着中间转场的空当,王德明适时的开口:“常大爷,马奶奶呢?我去打声招呼。”

    “还能干嘛呀?东厢房里跟姑娘一起抽烟呢?”

    王德明一想就是这样,再次苦笑着向常老头建议:“常大爷,这抽大烟能戒还是赶紧戒了吧!咱们新政府可是说到做到的,不像解放前,光喊口号,一边说抽大烟要被打靶,一边私下还自己卖......”

    “您看看现在外面这市面上,已经基本上看不见啦......”

    常老头眼皮都不抬:“还能怎么说?说了不听啊......”

    “得嘞,您慢慢听着,我去下东厢房给马奶奶打个招呼。”

    王德明敲了敲东厢房的房门,得到回应后,拉开房门,一股子无法形容的味道就直冲鼻子。

    “马奶奶,常大姐,”王德明就笑着打招呼:“您二位今儿个去哪斗纸牌去了?”

    东厢房的北屋里炕上,马奶奶(常老头妻子)和常大姐(大姑姐),俩人都穿着长身的斜大襟传统旗袍,老太太穿的是深蓝,常大姐穿的是宝蓝,都是白色的长筒布袜子,一起依靠着躺在炕上的红木烟榻上(类似于长椅子,有靠背,但是坐凳长),脚下都接着垫脚凳。

    俩人的垫脚凳中间摆放着一个铜的烟盘子,盘子里是擦得锃亮的铜制烟灯,灯捻正点着。

    俩人就这么对着,一人一手一个老烟枪,烟斗里按着铜制的烟泡,另一只手里拿着很细很细的铜制烟钎子不断的扒拉着烟泡......

    马奶奶是镶黄旗的,见王德明进来了,也没起身,继续迷瞪着抽烟,懒洋洋的回复:“德明,你来啦!”

    “且等我抽两口的再起来,今儿个去的隔壁那家,哦,现在应该叫张家了,打了一天的牌,没精神,抽两口精神精神。”

    “德明......”常大姐也是懒洋洋的跟王德明打了声招呼。

    王德明脸上笑容灿烂,嘴上更甜:“您老可别起身,那不是让我折福么?”

    “我就是屋里听到您回来了,过来跟您打声招呼。”

    “嗯,”马奶奶很满意王德明的态度,小伙子长得好,还懂规矩,就是可惜年纪太小了点,嘴角含着笑:“德明,你啊,就是太守规矩。”

    “搁我说啊,你小子以前肯定也是咱们东北旗人家里出来的,这规矩做派都是自然而然的......”

    “就可惜咱们娘俩缘分稍微浅了那么点,要是我救了你,咱们不就成亲娘俩了么?”

    “又或者,你年岁再大一点,跟有蓉(常家大姐)不正好也能成两口子了么?”

    “奶奶(旗人母亲称呼),您说什么呢?”常有蓉脸上泛着不自然的红润,眼神迷离,嘴上埋怨着:“我是守寡回来的,也就是夫家的几个孩子都没养成,不然的话,最大的也该有德明这么大了......”

    王德明“呵呵”的没有接话。

    “我不就这么一说么?”马奶奶微微的抬了抬眼皮,转而问王德明这次回家的情况:“你这次家去时间可蛮长的,亲家母身体怎么样?”

    王德明也没有沿着炕沿坐,就那么在门边站着,身形挺拔,微微颔首:“劳您惦记,我妈身子骨好着呢,她每天在乡下也闲不下来,除了家里喂鸡养猪,白天还跟互助组一起下地干活。”

    “我这次特意跟我妈商量好,乡下起个三间的宅子,已经找人开始动工了,等房子盖好了,我妈在乡下也能住的更舒心些。”

    马奶奶将烟枪搁到架子上,赞赏的点头:“德明,你是个孝顺的。”

    “钱够么?不够让你姐夫拿一些给你?”

    “钱够了!”王德明笑容不变,这种客套话听听也就算了,当不得真,就算是真的跟姐夫借钱,也是通过姐姐那边张嘴啊。再说了,钱都都在你们嘴上了么?家里还哪里有余钱了......

    怎么政府还没查到你们从哪买的呢?也怪了......

    “我这两年在城里也赚了些钱,今天还跟常大爷和荣四爷去在南锣鼓巷定了两间房。”

    “你要搬出去啊?”马奶奶吃惊的坐直了身体,惊讶中带了一丝不安:“住的好好的,干嘛出去住啊?”

    “家里你姐夫给你受气了?”

    “等他回来我好好训他!这么好的小舅子搁哪找去?”

    马奶奶对王德明的态度为什么这么好?虽然沾了点亲了带点故,但是也只是儿媳妇这边的一个干弟弟,又不是她的亲外甥或者是亲侄子......

    原因就在于这两年王德明慢慢的将家里的粮食都给包圆了,而且时不时的会叫一些饭馆子的外卖,时令水果和零嘴也都从来没缺过;另外王德明的裁缝手艺现在是有口皆碑,这做当季的新衣服,除了自己的姐姐和外甥们,也从来不会忘了她和常有蓉。

    这王德明要是搬走了,这些以后还会再有么?

    家里卖房和古玩的钱,可都让她们一家三口抽烟给挥霍了......

    要是光靠着儿媳妇阎宝珍一个人在印常荣那里接活,能吃上饭就不错了......

    常有蓉也是吃惊的放下了烟枪,扭过头看着王德明。

    “没有,没有。”王德明微笑着摇摇手,语气诚恳:“姐夫对我也好着呢,我是觉得不继续读书了,总归置办个房子,以后朋友交往也有个地儿。”

    “再说了,我出来工作了,也算是顶门立户,也不能一直住姐夫这啊?”

    “德明,理是是这个理儿......”马奶奶索性烟也不抽了,直接从烟榻上下来,在炕上盘腿坐着向王德明招招手,等他坐到炕沿上之后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的劝说:“德明啊,你以后肯定是个有出息的。”

    “读书没耽误,还能一边立业赚钱......”

    “但是你毕竟是一个人,这以后上班了,无论是吃饭还是洗衣,生活上都很不方便啊。”

    “再说了,你就你姐姐、姐夫这么一个近亲了,我们也早就拿你当成一家人,咱们一家人过的和和美美的,何必再出去单过呢?”

    “这......”王德明脸上的表情很纠结,“马奶奶,您说的都对,可毕竟我都工作了,要让别人知道还一直住姐夫家......”

    “这......以后说亲也不好听啊......”

    马奶奶眼睛一亮:“德明,我差点忘了,你也快到说亲的年龄了。这好办啊!我和你有蓉姐姐认识好多个大家闺秀,容色秀丽,知书达理的,就像隔壁张家的姑娘......”

    王德明苦笑着拒绝:“可别,大家闺秀我可不敢娶,这门不当户不对的......不要说我才买了两间房,独门独院都不是,这么寒酸谁看的上啊?就算是看上我了,也不嫌弃我条件差,可这成亲以后,到底是我伺候她,还是她伺候我啊......”

    “再多娶两个不就好了?”马奶奶是一心不想让王德明搬出去,连多娶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至于寒酸什么的,独门独院我们有啊!”

    “等你成亲的时候,让你姐姐、姐夫搬到82号院跟我们住不就好了?”说完,马奶奶一脸期盼的看着王德明,拉着他的手也握的紧紧的。

    看王德明皱着眉,还没迟迟拿定主意,马奶奶又喊了一声大女儿:“有蓉,到时候你和继八奶奶搬到北房跟我们住,东厢房都腾给有光两口子。”

    “啊......好的。”

    盛情难却啊......王德明只能是面露感激之色,艰难的同意:“那马奶奶,那我就继续打扰了?”

    马奶奶长松一口气,略有责怪的说:“你这孩子,什么打扰!我们是真舍不得让你搬走。”

    直到这时,王德明的脸上才露出真心的笑容:“我其实也舍不得您和有蓉姐姐的。”

    “您说是吧,有蓉姐姐?”

    “啊,是的。”

    得到回复后,王德明的脸上笑容更加真挚,做出了承诺:“马奶奶,那两间房我就用来招待朋友用,其他时间我还在这住,咱们一起生活......”

    “这就对了嘛......”

    没错,这才对了啊......人心难测,收到别人的感激可真不容易啊......总算从这娘俩这得到点有用的消息了......

    这时,姐姐阎宝珍带着两个外甥进屋过来请婆婆和大姑姐去吃饭。

    阎宝珍行了一个蹲礼:“奶奶,姐,请您二位用饭。”

    两个外甥更是直接下跪磕头:“太太(旗人对奶奶的称呼),姑奶奶(旗人对姑姑的称呼),仁春、宜春,给您二位磕头请安了!请用饭......”

    ......怎么回事?常老头不是说这些个烂规矩都撤了么?

    这个时候,秦淮茹和哥哥已经返回到了昌平县城,两人找了一个二荤铺,秦淮茹花钱买了一些熟食,要了两碗热汤,就着身上带着的馒头,吃起了晚饭。

    “小茹,这都一路了,你怎么还不说啊?你嘴咋这么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