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年代从享受生活开始
繁体版

第29章 办事

    怪不得说缝缝补补又三年啊!

    这还是最普通的布料,做身衣服都要20多块了;要是再稍微好一些的,比如一套卡其布的中山装,要40多块;呢子料的那就更贵了,要150块了......

    如果按照此时农民的平均年收入67块钱来看,几年都买不了一件衣服啊;就算是城里的工人,一个月的平均工资30多块,一套衣服也就没了......

    虽然程序简化了,但是该有的还是要有的,在钱这方面,王德明还是很大方的......一方面是后世的金钱观和底子厚;另一方面是:价格极其不正常!

    之后又去杂货铺买个“化学(塑料)梳子”给秦淮茹,价格:三毛三;买了一斤红杏软糖,价格两块七;本来还想着再买一双“化学凉鞋”,一问价格:两块五。

    算了,囊中羞涩啊!

    钱去人安乐,换来了满载而归......

    “哎呀!德明,你怎么买这么多大骨头和瘦肉啊?”

    秦大妈在王德明一进院就迎了上去,本来看着其怀里的两块布料,眼睛放光,嘴里还“啧啧”有声:“哎呀,德明,你可真会买啊!”

    “他婶儿,您看德明买的这格子布,颜色多鲜亮?”

    “哎呀,这细白布也真好,又白又细发......”

    结果一伸手帮忙接背篓,往里面瞄眼一看,突然就大叫了一声!

    其身后的王淑琴开始吓了一跳,赶紧上前两步后,看了眼背篓,却是不以为意,反而笑着给秦大妈解释:“小茹妈,德明一直说咱们年纪大了要多喝骨头汤,多晒太阳,说什么上了年纪要补钙......”

    “总之就是对骨头好。”

    “等下咱们熬个骨头萝卜汤,再放点虾皮儿,又有油水又好喝。”

    秦大妈还是有点心疼:“他阎婶儿,可这也太多了些......”

    “不是还有帮家里干活的泥瓦匠么?”

    “这开工几天了,还没怎么沾过油水呢......也沾沾咱们的喜气......”

    “再说这不是还有一条五花肉么?”

    “咱们晚上再包顿饺子......”

    “德明,你进屋把布料放好之后,去跟泥瓦匠们说一声,咱们今天中午晚点开饭,有大骨头汤!”

    支走了王德明,王淑琴带着秦大妈先将背篓里的大骨头、猪蹄和瘦肉捡到一个大盆里用清水开始洗,秦大妈一边洗一边又是欲言又止。

    王淑琴眼睛一扫其手里都洗了好几遍的猪蹄,心里微微一叹,笑着说道:“这两个猪蹄,您等下拿家去,放些黄豆一起小火慢慢熬煨着,刚好给您大儿媳妇下奶。”

    “这怎么好意思啊?”秦大妈顿时眉开眼笑,赶紧将手里的两个猪蹄甩甩水,放到身侧,“他婶儿啊,那可太谢谢您了......说起来啊,我这个大孙子啊,胃口那个好啊......”

    “可我那个儿媳妇啊,见天的躺着不干活,这奶水还不够......”

    “这把我大孙子饿的啊......那大嗓门哭的我这个当奶奶的心里啊,这见天的揪揪着。”

    “还是德明出主意,主动帮我们家换了点小米,熬最上面的一层米汤喂大孙子,我们家大孙子才养的白白胖胖的......”

    讲到这秦大妈又得意的显摆起秦淮茹:“他婶儿,我们家小茹肯定不会奶水不够!您看现在还没过门呢,她这胸前就鼓鼓的,干活都费劲儿......”

    “还有那大屁股,肯定生儿子!”

    “他婶儿,明年,您就等着抱孙子吧!”

    中午,秦大妈连吃了四个二合面的馒头,添了两大碗骨头汤,还有两个鸡屁股,打着饱嗝,一手拎着重新用稻草捆好的猪蹄,一手扶着腰,慢吞吞的走回家......

    一到家,就显摆的把猪蹄往饭桌中间一放,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这次王德明家之行。

    “当家的,我这一到王德明家,阎......老阎家的,就把我供起来了,直接冲了一碗红糖水,然后就求着咱们家把小茹赶紧嫁过去!”

    “我说,这怎么行?”

    “咱们家虽然不要彩礼,可闺女的衣服总要添一身儿吧?虽然时间紧,咱们也不准备大办,就咱们两家人晚上一起吃顿饭。可桌上总要有荤腥吧?”

    “老阎家的,立刻就把德明那小子打发到县城里买布料和肉去了。”

    秦淮茹这才把一直提着的心稍稍的放回了肚子,又紧张的再次跟秦大妈确认:“妈,那我和德明的事儿,是成了?”

    秦大妈一挑眉毛,神情自得:“小茹,你妈我出面还能有不成的?”

    “就是你嫁过去之后当家了,可得把钱都看紧了!”

    “这老阎家的,还有王德明这小子,也太不会过日子了......”

    “买的好布料就不说了,毕竟是疼你。那京城的格子布,颜色花花绿绿的,好看的很,估计怎么也得10几块钱;可明明做里子,粗白布就成,还买的细白布!又得多花好几块钱呐。”

    又指了指桌上的猪蹄,她这个心疼啊:“买肉也是,就买回来一条五花肉,其他的都是瘦肉!还买回来一大堆大骨头和猪蹄......”

    “这大骨头和瘦肉哪有多少油水,这不是浪费钱么?”

    “那这个猪蹄?”

    秦大妈冲着东屋抬高了声音,“不要说我不照顾儿媳妇,这两个猪蹄可是我跟着老阎家的求回来的,说为了给儿媳妇补身子,好下奶......”

    秦家大嫂抱着孩子从屋里出来,眼角闪过一丝喜色,依旧的低眉顺眼,“谢谢妈。”

    ......

    “妈,谢谢您,您今儿可是受委屈了......”

    王德明蹲在灶口一边添柴,跟着干妈烧大灶继续熬大骨头和鸡架吊汤,眼里满是歉意。

    王淑琴重新往大锅里添水,加姜块和大葱段,还有两个八角,等大锅开了,又细心的撇去浮沫,又加了点盐和糖,盖上锅盖后对着儿子慈祥的笑了笑:“德明,这算什么受委屈?”

    “你忘了妈常跟您讲的了?”

    “这人呐,要心里有数。平日里吃点小亏不算什么,尤其是在自己真正得利的时候,更要让自己吃点小亏,最后要皆大欢喜。”

    “小便宜千万不要占,你惦记人家的小便宜,人家惦记你压箱底的东西呢!”

    “你看小茹的父母不就是么?就为了点小便宜就害的女儿连出嫁都不能风风光光的。”

    “还有,你在京城里看过没有?有多少旗人的穷苦人家,一直留女儿到20多岁,不到29岁都不给找人家,就是为了要让闺女多在家干几年活赚钱......”

    晚上,说是就两家一起吃顿饭,但是王淑琴还是将村里面沾亲带故的亲戚,还有村干部请来作陪,这些个人情往来,她可从来不会忽略......尤其是还有其他考量的时候......

    也没搭棚子,就在堂屋里和院里的房门前摆了两桌,从村里的亲戚家借来的桌凳和锅碗瓢盆,妇人们一起打下手,大厨是王德明。

    菜色硬到很多村里人都没见过:里脊肉做的糖醋里脊、梅花肉和一点肥肉做的四喜丸子还有木须肉、红烧鸡块土豆、西红柿白菜、焖豆角,骨头汤......

    这六菜一汤,让来参加的宴席的村里人“啧啧”称奇。

    这乡下办事情,一锅猪肉炖菜那就已经是相当有牌面了。

    看看人家王淑琴,本来两个儿子跑了之后,就一个女儿还嫁到了城里,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在村里过日子。

    嘿,结果人家认了个逃荒过来的干儿子,直接给上了户口不说,还掏心掏肺的。

    结果你看看,人家这干儿子短短几年就这个出息啊!

    今年家里就盖起了砖瓦房不说,就这顿算是婚宴吧?不要说十里八村了,就算上整个乡里都是拔份了吧?

    等王德明赶着驴车,将秦家一家人接过来之后,王淑琴直接把秦淮茹拉进了屋里,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桌,每样菜都特意留了一份,然后才开始张罗坐席的大家伙喝酒吃菜。

    还不经意的介绍桌上的菜,连带着夸奖一边敬酒的王德明:“这菜啊,可不是我做的,我也不会做,都是我儿子德明做的。”

    “这道菜,是鲁菜的一道“糖醋里脊”,特意选用的猪里脊。嗯,外酥里嫩,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也正合咱们今天的喜庆日子......”

    “还有这道,是鲁菜里的“四喜丸子”,代表着福、禄、寿、喜,用的是梅花肉和一点肥肉,用猪大骨和鸡骨吊出来的高汤,混着和的馅,也正合咱们今天的喜庆!”

    “嗯,这道是“木樨肉”,用的梅花肉和鸡蛋、黄瓜、木耳......”

    “这菜里啊,可都加了高汤,诸位亲朋都好好尝尝。”

    听着王淑琴这么一讲,村里人还好,纷纷的没口子的夸赞王德明,真多才多艺,那筷子使得如同是刀光剑影......

    而坐在娘家席的秦家人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看向了秦大妈,感情人家不是乱花钱啊?合着是太会花钱了好不好......

    就这一桌子菜,整个村子里之前有多少人能吃过?不要说吃过,看过的可能都没有啊......

    人家王德明也太聪明了吧?怎么还有这么一手的手艺?就是在京城里做厨子,也能过的特别好了吧?

    不过菜色太好也不是好事儿,打来的几斤散酒都没怎么喝,菜就被一扫而空,也就早早的散席。

    临了,王淑琴还给一人给包了几块糖。

    村里人离开的时候还三三两两的低声私语:别人家办喜宴还能赚钱,嘿,王淑琴给干儿子办喜宴,得把多年来剩的那一点家底都给用上了吧?

    之前她两个亲儿子成亲的时候,她都没给这么办过的啊,虽然场面大,可荤腥就一个猪肉烩白菜......

    这可不一定,她那两个儿子带着媳妇儿跑的时候,还不得把家底儿都带上啊?

    不过,最起码是这几年攒的钱,还有女儿给补贴的都用光了。

    嘿,要不怎么说王淑琴会笼络人呢......你看看,她这干儿子比亲儿子都孝顺......

    直接盖新房子,又娶个媳妇过来伺候,人家就等着享福了......

    嗐,还真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