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繁体版

第11章:相抱死

    高澄一死,高洋可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的同时还百利无害,所以高洋此时在高肃的心中,已经成为了头号嫌疑人了。

    高肃现在不想想那么多,真的查明白了凶手是谁该怎么办,到底要不要报仇怎么报仇之类的,他只想一件事,他的父亲高澄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于一个膳奴之手!

    高澄年少有为才刚刚走上历史舞台,准备开启属于他的时代,却这样莫名其妙的在大业将成的前夕死在了一个小人手中,这无论如何高肃也接受不了,高肃相信高澄也接受不了。

    因此高肃一定要将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至少他想要知道,到底谁才是他的杀父仇人!

    他准备从两方面入手,其实要扳倒高洋的供词抓住两个痛点就够了。

    第一就是那天晚上并不是没有幸存者,散骑常侍崔季舒现在他是看不到了,崔季舒已经被高洋连同杨愔一起丢进大牢里了………

    但是杨愔当天下午就被娄昭君派人给接出来了,高洋也名正言顺的放走了杨愔,司马子如等人也都是心有灵犀的同时装瞎。

    他们本身的目标就是崔季舒,杨愔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更何况杨愔的跟脚这么深厚,此时高洋也需要杨愔,所以司马子如等人不会莫名其妙的为难杨愔的。

    但是崔季舒就没这么好命了,此时还在大牢里蹲着呢,高肃至少目前连柏堂都出不去的情况下要见到崔季舒恐怕很困难了。

    不过不要紧,当时并不是只有崔季舒和杨愔活了下来,还有一个人——散骑常侍,陈元康!

    陈元康是高家的首席幕僚军师,侍奉高家两代人,从高欢到高澄,深得信任,大概就相当于张子房之于汉太祖,诸葛武侯之于皇叔,荀令君之于魏武。

    陈元康的父亲虽然也是官员,但是陈元康本人却是实实在在的起于微末,最开始并不是跟高欢混的,而是跟高欢的族人高昂,就是那个猛如项羽再世的狠人高敖曹。

    当时高欢的前任主簿也就是前任军师孙搴死了,死的和高澄一样潦草,被司马子如和高欢的族弟高季式叫去一起喝酒,结果喝死了………

    高欢就让司马子如和高季式赔,司马子如没办法就给高欢介绍了一个新的主簿,结果这个主簿水平太一般了,没能抓住这个一飞冲天的机会,高欢很不喜欢他,便是叫高季式重新给自己找一个。

    正好陈元康这个时候在高敖曹这里混的风生水起深得高敖曹信用,于是高季式就直接从族兄高敖曹这儿把人抢来送给高欢了。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陈元康根本不用准备,因为他的才能注定了他就如锥子一般,只要扔到袋子里立马就能出头。

    陈元康不仅文章写的薄纱前任主簿,而且高欢不管吩咐任何事都是做的滴水不漏,而且他还有几个神技能,第一就是能在晚上走夜路的时候写字而且写的特别快。

    要知道这个时候可不是前世有那么多路灯,这个时候一到晚上如果没有月亮的话那可是真的伸手不见五指的。

    第二就是速记,当时高欢和他一起骑在马上,高欢随口的说了九十多条军令,而陈元康只是听着并不用笔写下来,等到高欢叫他复述的时候,陈元康居然能一个字不差的完美复述一遍!

    再加上陈元康本人机警敏锐所以很快就成为了高家首席幕僚军师,与当时另一位很受重用的赵隐一同共事,陈元康虽然官位比赵隐大,却为人十分柔和谨慎,所以两人配合的很好当时被合称为“陈赵”自此以后谁都愿意和陈元康一起共事。

    高欢甚至十分欣喜的对人说:“元康这样的人世间稀有,如今我得之,乃上天降佐!”

    颇有几分刘备得到诸葛亮时候一样的兴奋,而陈元康也如诸葛武侯一般,对高家的忠心矢志不渝。

    高欢逐渐的老了,高澄此时已经逐渐的从父亲手中接过一部分权力,而高澄任用的崔季舒崔暹还有同样出身博陵崔氏的崔昂却并不受高欢喜欢。

    当时崔暹犯了点儿事儿直接激怒了高欢了,高欢就准备砍了崔暹,后来好说歹说才算是熄了火却表示不杀可以让他过来我要揍他一顿!

    高澄听说了就直接来找陈元康说要是崔暹被高欢动一根毛,以后我再也不见你了。

    陈元康无奈只能是找高欢为崔暹说情,说大王以后要将天下都交给世子,现在却一个崔暹都容不下吗?

    高欢听了,方才是放了崔暹一马,也因为如此,高澄手底下虽然已经培养了三崔和张亮张纂这些幕僚,当时的人却还是认为陈元康更厉害,故而编了个绕口令:“三崔二张,不如一个陈元康!”

    陈元康在东魏内部的地位可见一斑。

    当初高欢临死之前将自己身边的人都点评了一遍,后来这些人的人生轨迹果然如高欢所点评的一般应验了,高欢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高澄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不能用,哪些必须防一手。

    唯独没提陈元康,只是说了一句:“我悔邙山之战不听陈元康之言,为你留下宇文泰这一大患,我死不瞑目。”

    陈元康的战略眼光毒辣如此,几乎算是高家目前能够用得上的最顶级的智囊了。

    而高欢之所以没提陈元康的原因,就是因为高欢知道,自己不提,高澄也会重用陈元康!

    当初高欢教训高澄,用脚踩踏高澄的后背和脑袋,事后跟陈元康吐槽了一两句养儿心得,谁料陈元康闻言却是避席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大王对待世子未免有些太严苛残忍了。”

    搞得高欢无奈的劝了许久方才是劝住了,只是从那以后高欢每次教训高澄都要对身边的人千叮万嘱:“勿使元康知!”

    也因为这件事,高欢再一次化身大预言家感叹道:“元康用心诚实,必与我儿相抱死!”

    没想到高欢的这口毒奶正中了几年之后的陈元康和高澄。

    当身为高澄最亲密的大秘,甚至高澄一声令下连皇帝都揍的崔季舒,以及自己的亲姐夫心腹杨愔在面对危险毫不犹豫的丢下高澄跑路的时候,陈元康却挺身而出,逆白刃而上的为高澄争取着逃跑的时间。

    陈元康在高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早就已经非一般幕僚臣子能比的了,是真的如同诸葛亮与刘备刘禅的关系一样。

    陈元康是诸葛亮,高澄却不是安乐公刘禅而是心狠手辣的曹丕,这样一对组合原本应该奉上一场终结乱世的大戏,只是可惜,却双双的倒在了这终结黑暗前的黎明时刻。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就算是忠诚如崔季舒,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也会躲进厕所里把高澄忘了个一干二净,而陈元康却如高欢所言,真正的做到了与高澄同生共死………

    陈元康还没死,他躺在床上,白袷帽早就已经消失不见了,披头散发,面色白的发灰,那是人死之前的脸色。

    陈元康的肚子被匕首划开了,肠子流了一地,现在还能醒过来,但是已经没救了。

    这年头又没有缝合手术,受了这种伤基本上就只剩下等死了。

    不过这种死法应该是这年头最痛苦的了,因为想救又救不活,但是想死一时间又没那么容易死………

    所以陈元康还有一点时间来托付后事,高洋处于对这个侍奉高家多年最后连生命都付出的军师也是十分尊敬的,所以允许了陈元康见外面的人嘱托后事。

    此时的陈元康躺在床上,双眼无光整个人看起来都十分萎靡,而他叫来的人此时就坐在他的身边,看到陈元康如此,便是不忍的叹息一声上前轻声道:“长猷,你有什么吩咐,就说罢,我在这儿呢。”

    陈元康颤抖着伸出手,将昨晚就已经颤颤巍巍的写了一夜的遗书递给了面前之人:“孝征,请,请将此书交予我老母,拜托了………”

    声音嘶哑气虚,而面前之人也是十分不忍的点了点头应下,便是双手轻轻的接过信赖。

    此人名叫祖珽,字孝征,陈元康虽然本人很有能力是个能臣忠臣,但是同时他也是个文人,标准的魏晋文士。

    因此陈元康是十分喜好声色犬马之事的,而面前之人祖珽,恰好也是同道中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丈夫一生不负身!”

    意思就是大丈夫生居世间最不应该辜负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所以祖珽好美食好美酒好美色好金银珠宝,是个十足的声色犬马之徒。

    陈元康常常和他一块儿出去happy,在陈元康的圈子当中和他关系最近的,就是面前之人了。

    而陈元康叫他来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陈元康清楚,这个时候叫任何人进来都有暴露的风险,而高澄的死讯,绝对是不能轻易暴露的!

    是的,就连此时已经弥留之际了,陈元康还在为高氏的未来担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