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繁体版

第十七章:开局便是巅峰的下西洋

    “这个太监是谁?你好像很重视他?”

    已经熟悉朱瞻均的老朱,看出了朱瞻均很重视这个太监,好奇的问了一句。

    “一个很有本事的太监,也是名流千古的太监。”

    朱瞻均想到后世对郑和的推崇,对老朱回了一句。

    “哦是吗,快说说。”

    听朱瞻均这么说,老朱来了兴趣。

    朱瞻均与二叔三叔,还有郑和等人,一边往奉天殿走,一边给老爷子讲着郑和的经历,以及下西洋的壮举。

    老爷子听的是微微点头,丝毫没有在意,郑和打破了,他定下的片木不得下海的规定。

    其实这是后世人的误解,来到大明以后,朱瞻均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老朱定下这个规矩,并非是不允许老百姓下海打鱼,不允许经商。

    而是因为海外有很多张士诚的旧部,为了防有人与其串通,出卖大明情报,另外还有倭寇以及走私等一类的事情,老朱才定下了这个规矩。

    这个规矩,主要针对的是走私以及通敌卖倭等行为,从正规官方渠道走的商船,以及地方报备打鱼的行为,是允许的。

    后世也不知道是哪个脑残的家伙,把这句话给曲解了,认为任何人都不得下海。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边的老百姓就靠海吃饭呢,不让他们下海,他们怎么活?

    老朱对勋贵大臣士族,那叫一个残暴心狠,但他对老百姓那是发自内心的好,绝不可能下这种无脑的命令。

    “是个有胆魄的人,可惜是个太监。”

    听完郑和小时候的遭遇,以及现在的经历,老朱感叹了一声。

    “建立通商,交流众国,是个好举措,如此一来可大开商路,能给朝廷带来数之不尽的金银。”

    “还可将大明国威宣传四海,并且对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试探监督,一旦发现有对大明有危害的国家,可为将来出兵而做准备,是很好的举措。”

    听到老朱对下西洋的举措高度赞赏,朱瞻均只是笑了笑没做回应。

    在政治目标和国家利益以及历史影响上,郑和下西洋是永乐朝一大壮举。

    然而在百姓民生以及世家大族方面,可能就不是那么好的举措了。

    郑和下西洋确实带来了不少货物,让老爷子狠狠的阔绰了一把。

    可老爷子不懂商业贸易,或者是急需要用钱,把各种珍贵的香料,大批的投入市场,让这些香料的价格急速暴跌。

    甚至后期都发展到,直接拿胡椒给官员顶工资。

    搞得永乐朝的官员们,看着一大堆胡椒发愁。

    卖吧,卖不出去,朝廷售卖下去的到处都是,能买得起的早就买了。那些买不起的,你卖的再便宜,也是他们承受不起的价格。

    永乐朝的官员们,捧着价值不菲的胡椒,结果一家老小差点被活活饿死。

    可见自家这个老爷子,有多么坑人。

    还有在百姓方面,郑和下西洋,几乎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

    胡椒他们买不起,各种珍奇异宝那就更不用想。

    郑和带回来的那些热带水果,老百姓别说吃了,见都没见过。

    像榴莲等一类的东西,别说在永乐大明了,就是在后市很多人看着那价格,都一阵肝颤。

    朱瞻均对郑和下西洋的举措,评价是:意义大于实际。当然,这也只是针对当前行为,而非对后世历史等一些举措的影响。

    再加上郑和的船队补给保养,又是一笔不小花销,又给大家带来不了利益,只肥了皇帝。

    钱皇帝赚了,船队的花销却让朝廷出,这冤大头的行为,鬼才愿意干。

    再加上帝都迁往北方,南方士绅集团的代表,看到了出海的利益,才想要吞下这块蛋糕。

    就在老爷子驾崩之后,官员们才集体闹着,要把下西洋取消,甚至不惜拿祖宗之法来压皇帝。

    皇帝再好,哪有装到自己腰包的钱香。

    再加上朝廷各种原因,海外开阔伴随着永乐朝结束,也就此终结,错过了时代发展的大马车。

    回想着历史上下西洋的记录,朱瞻均看向旁边正值巅峰的郑和,暗暗摇了摇头。

    “原以为是辉煌的开始,没想到开局即巅峰。”

    “殿下,您是打算跟臣说了吗。”

    一旁的郑和,见朱瞻均看向了他,以为是这位殿下想通了,要跟他说北边的事情,心中猛地一喜。

    朱瞻均奇怪的看了郑和一眼道:“不是,只是想再看你一眼而已。”

    郑和:???

    来到奉天殿,老爷子已经从其他门入宫了。此时正坐在龙椅上,微笑的看着朱瞻均。

    见郑和郁闷的跟在朱朱瞻均身后,笑着问道:“你们一个往南一个往北,都是为大明探索未知世界的功臣,想必有很多话题能聊到一块去吧。”

    郑和尴尬的笑了笑,行了一礼站到了一边。

    他倒是想聊,可这位殿下根本就不跟他聊。

    朱瞻均没有接这个话题,走到大殿中间,在众大臣的注视下,向老爷子行大礼参拜。

    “孙儿朱瞻均,叩问圣安。”

    坐在上首的老爷子眼中满是欣慰,连连点头。

    “朕安。”

    “哼哼哼哼……”

    朱瞻均还没爬起来,牧场中的老朱,发出了也不知道是笑还是气的声音,听的朱瞻均背后寒毛直竖,同情的看了一眼,满脸笑意的老爷子。

    坐在龙椅上的老爷子,也莫名的感觉背后直冒冷气,这种感觉,很像当年他爹愤怒时注视他的感觉。

    虽然奇怪,怎么莫名起了这种异样,但老爷子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他爹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了。

    起身绕过御案,老爷子大声道:“朕的孙儿朱瞻均,在北征大军群龙无首最危险之际,勇敢的站了出来,带回了这十万军团,为咱们大明挽回了重大的损失。”

    “同时指挥军团,对鞑靼偷袭部队数次重创,创下了古今以来,在这个年纪少有的壮举。”

    众官员们听着老爷子讲出所有人都知道的事,都含笑的微微点头。

    文官也好,武官也罢,勋贵也行,在这一刻对朱瞻均好感都非常不错。

    别的不说,光因为少了这一场大败,让他们少了无数的麻烦事,就让他们心里乐呵。

    “小崽子。”老爷子笑看着朱瞻均,豪气道:“说说,你想要什么,只要你想要的,爷爷都给你。”

    听到这话的朱瞻均,目光下意识瞥了一眼那个座位,但只是瞬间就收回。

    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神情,刚要拱手拒绝,身后突然响起了一声高喝,打断了他要出口婉拒的话。

    “陛下且慢,臣有本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