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这个秦始皇很听劝
繁体版

第36章 相信后人的智慧

    儒家之中礼大于天,特别是孔孟二人,能恢复周礼这哥俩能比谁都高兴,怎么会不支持井田制?

    还有是‘复古’一说,一直以来他的主张都不为始皇帝所喜,周青臣故意点出来,安得什么心可想而知。

    眼瞅着再瞅下去俩人迟早打起来,嬴政适时出来喊停。

    事实上,淳于越对这件事的判断让嬴政微微有些惊讶。

    这老家伙在某些方面脑子不太够用,但能在此时就看出后世土地兼并发展的问题,不愧是此世大儒。

    在他吞并六国之前,秦国实际上仍然是以‘名田制’或者说‘授田制’为主的不完全国有土地制为主。

    什么叫不完全国有土地制?

    意思就是在国有土地制上开了个土地私有制的口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允许土地买卖租借。

    人类社会的任何一场变革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一段十分漫长的时光。

    例如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从春秋时鲁国的‘初税亩’制度开始,而后秦简公实行‘初租禾’,一直到秦始皇后期的‘使黔首自实田’。

    历经近四百年,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变革才真正作为法律条文存在于世界上。

    而这么长的时间放在史书上可能就只有短短一句话。

    历史上的人又没像嬴政一样开全知挂。

    每一项改革政令所反馈的周期是十分长的,古代统治者没有那个魄力去赌这样的改革是好是坏,只能小心翼翼地不断试错。

    尤其是关于土地这样可能会损害统治阶级利益的改革,没有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压覆天下的强硬手腕,只能说谁碰谁死,哪怕你是皇帝。

    嬴政有这样的气魄,也有这样强硬的手腕,所以他敢碰一碰这样的禁区。

    叫停淳于越二人后,他扫视一圈,询问道:“诸卿对此有何看法?”

    没人开口。

    如今天下只有现在的“授田制”与曾经的“井田制”两种制度,朝堂上支持或反对的也就这两种制度。

    淳于越和周青臣都把他们的话说完了,那还说什么?

    眼瞅着没人说话,嬴政干脆直接点名:“右相可有何见解?”

    王绾虽崇尚分封制,但在井田与授田上倒是没什么偏见。

    商鞅变法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了,说白了如今的制度大家都习惯了,现在看来就挺好能用那就将就用呗。

    至于以后会不会像淳于越所说的土地兼并……那就以后再说呗。

    相信后人的智慧。

    更重要的是授田制与大秦军爵制度息息相关,王绾才不想得罪旁边那群虎视眈眈的列候将领。

    始皇帝问起,也不好不回答。

    他酝酿腹稿回答道:“禀陛下,在臣看来,无论是井田制还是授田制,只要适合大秦便能善用。”

    “制度初创时必然会有问题,然而我大秦以法治国,在这中途可以加强监管,订立律法以作约束,如此方可长久。”

    虽没明说,但王绾支持授田制的意思还是表达了出来。

    嬴政不置可否,又看向蒙毅。

    他挨着大臣一个一个询问,发现绝大部分都支持授田制,就连李斯也觉得现有制度就十分完美,在其上增改即可。

    嬴政心中大致有了数。

    随后,他再次发问,这次的问题更加敏感了。

    “诸卿以为大秦当前的军爵制度如何?”

    啊?

    始皇帝疯了吗?竟然还想动军制?

    众臣眼观鼻鼻观心,哪怕是淳于越在这个问题上都不敢多做言语。

    殿内再次沉默一片。

    嬴政脸色一沉,随意一指,指向一位文官。

    “你来说。”

    文官手一抖,慌张起身作揖:“陛下,臣以为军爵牵扯百万将士,不可轻动……”

    嬴政再一指,这是一位武将,同样回答军爵牵连过甚,乃秦强盛之基,不能随意更改。

    一连抽了几个文成武将,答案皆为一致。

    尽管心中早有预料,嬴政还是忍不住微微叹气。

    要说满朝文武都看不出来此时大秦军制的窘境吗?那不可能。

    朝堂之上人才不少,有许多眼光长远之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尤其是军中将军,这两年战争烈度放缓,除了岭南还在攻城略地,北边也主要以驻防为主。

    而进攻百越的士兵多以楚地本地人为主,秦国士兵根本受不了南方的气候与岭南的瘴气。

    没仗打就没军功,家中赋税劳役又重,灭六国时已受赏受爵的士兵还好,新兵就有些急躁了。

    只能说目前还能控制,但随着时间流逝,指不定哪天底层的士兵就会爆发。

    可知道归一回事儿,能不能说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跟着老赢家打天下本来就没吃到肉,军功爵就是分的汤,要是连汤都得抢回去……那不反也得反了。

    这时,嬴政唤来一个侍从耳语几句,那侍从离开,很快就带人托着十来个竹简回来。

    众臣不解其意,只看着侍从们将竹简一卷卷展开,放在案台上。

    李斯凑得最近,隐约能看到竹简上几个字。

    府兵……均田……租庸调……

    这都是什么鬼?

    李斯忍不住问道:“陛下……不知这是?”

    嬴政摆了摆手没有回应,说道:“请诸卿上前观阅。”

    众臣好奇围上前查看,不消一会儿,头几个大臣脸上的轻松便消失无踪,反而一脸凝重。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诧之意。

    这些竹简,竟然记载着一份份无比完善,又完全不同的军事制度。

    光是随意扫了一眼,他们就能看出这些军制绝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战争与现实的验证,十分成熟具有可行性的东西。

    这些制度是谁想出来的?又怎么会在始皇帝手上?

    他们不约而同看了始皇帝一眼,后者默默坐在上首,表情古井无波,看不出丝毫心中所想。

    这……

    相较文臣,一些武将,或是诸如蒙毅一类武将世家的人,看得就要专注得多。

    十五卷竹简上记载了自汉至宋中间所有存在过的军事制度,共有近五万字。

    众臣时而皱眉,时而眉头舒展,完全沉浸了进去。

    嬴政知道他们看完需要不少时间,干脆靠在塌上小憩慢慢等待,脑中也在思虑该如何因时制宜地将府兵制移植到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