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去支教,你却打造农业帝国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同行:“水云间”已嘎?当庆

    傍晚。

    向云村村小。

    全村留守的人除了腿脚不便的老爷子高首,其他人不论男女老少皆聚集在这里。

    众人脸上的笑容比过年时还要炫烂,笑得那叫一个开怀。

    干嘛?有什么喜事吗?

    不是,也是。

    送笋子,挣钱钱呢。

    收笋现场,高大高歌帮忙过称。

    高雅帮忙记账。

    其他二年级三年级的娃儿们个比个表现欲强烈,争先恐后地帮忙算着账,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一年级的二丫还没学乘法,十以内的加法都没学利索,手指头一顿乱掰,越掰越迷糊,急得小手直抓耳挠腮。

    把大伙儿给逗的。

    事情都有人做了,文浩云这个正主儿反倒落了个清闲,只需动动发财的手指,转下账就可以了。

    “嘿嘿,又挣了八百二十块,加上午的,都快两千了。”

    “照这个节奏,扯几天小笋子,就抵我家一年的收入了啊!”

    “这钱挣的,真跟捡似的。”

    “得亏了文老师,要不然啊,咱们这一辈子都没机会一天挣这么多钱。”

    “……”

    村民们收到转账,欢欢喜喜的议论着。

    文浩云听着大家的议论,神色风轻云淡。

    一天挣这么点钱很多吗?

    乡亲们啊,这点钱仅是开胃小菜,来日方长,往后才是正餐,才是真正的发家致富。

    拭目以待吧。

    笋称完,账结完,村民们相继离去,搞了一天的笋,得回去弄晚饭了。

    高大高歌没急着走,有事与文浩云相商,顺便……

    还是那次蹭了一顿饭,每每想起,回味无穷。

    每每想来蹭蹭,又实在是抹不开面子。

    今天借这个机会,看看能不能……

    文浩云似乎看出他们的心思,淡笑开口,“大叔歌叔,你们谁帮忙煮下饭,我去做菜,待会一块吃。”

    “这……”俩人窃喜,又汗颜地摸脑壳,文老师即用心地教育孩子们,又带领大伙畅快地挣大洋,他们做为村干部,反蹭文老师的饭吃,真不好意思啊。

    “就在这里吃了,刚好我有点事情要和你们聊。”文浩云不待他们拒绝或答应,转身就进了灶房。

    做了一个时蔬。

    一个中午做过的荞头泥鳅。

    一道盘龙——黄鳝炸成太极图,佐以姜蒜辣椒,再有新鲜蒜叶,最关键的还有紫苏——此乃灵魂佐菜。

    后两者主食材皆受系统加持,品质提升100%,其味道不言而喻。

    高大高歌一尝之后,大拇哥梆硬地竖起,由衷赞叹文老师的手艺大酒店的主厨来了都要甘拜下风。

    而后就是化身饕餮,风卷残云干饭干菜,事情都顾不上谈了。

    俩人都吃撑了,吃爽了,同时也吃忧郁了——

    文老师的手艺如此棒棒,越吃越上瘾,恐怕以后要更加压不住腹内的馋虫,更想来蹭一蹭喽。

    这可咋整?

    ……

    饭后,文浩云煮了壶老茶。

    三人喝着茶聊正事。

    高大卷了根旱烟,悠哉点上,“文老师,我和老歌商量了一下。要不,晚上我们打电话发动其他村的人都去扯笋子,给他们个块把多钱一斤……然后我们在镇上搞个摊子,或者干脆就租个铺面,负责收购。”

    “大叔,歌叔,你们居然想到要做中间商赚差价,呵呵,不错,你们很有当奸商的潜质。”

    文浩云打趣,把两个老头给整脸红了。

    其实这事儿文浩云有想过,是个很不错的主意,能收到更多的小笋,赚到更多的银子,同时能省去挑笋的劳累折腾。

    不过赵水云那里消化能力终究过于有限啊!

    也不知新的十份快递寄出去后,能不能再找到有缘人。

    若是有人有缘又有份,文浩云不介意脚踩多条船。呃,是与多人同时合作。

    文浩云又道,“两位叔,发动其它村扯笋这事,先搁一边,我那朋友食品厂的消化能力就那么大……你们啊,到机耕路水泥路镇区附近去扯笋,这样就不用挑笋了。”

    “好。”听文浩云如此说,两人也没多说多问,点头答应。

    ……

    省城。

    赵水云新租的仓库,采购的家伙早已经到位。

    人也招了一些,招的不是年轻人,清一色农村进城的大叔大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很快,“东风”也到了。

    赵水云带人接收货物。

    缷货的同时,每一袋都过下称,记个数。

    倒不是赵水云不相信文浩云,是不可能完全相信。毕竟两人初次合作,甚至连面都没见过。

    说赵水云一个老江湖对文浩云完全信任,那就太扯淡了。

    所有蛇皮袋子缷完,称好,加在一块,与文浩云发过来的数据一对比,竟然还多了几斤。

    赵水云暗暗点了点头。

    接着又从每一袋中随机抽出来几十根小笋,进行检查。

    笋子皆很干净,每一根的末节也很嫩,这就很好,说明合伙伴态度很诚实。

    仓库有厨房,购置了简单的厨具。

    赵水云拿了些小笋进一步去检验。

    笋剥壳……大铁锅子伺候。

    一顿操作猛如虎,菜出锅。

    拿筷子一尝,笋的品质略有不如快递那一把,但也算很卓越了。

    检验完数量与质量,赵水云放下心来,而后就把另一半货款转给了文浩云。

    接着就是让人开动剥笋机,将小笋脱壳。

    脱壳的小笋一部份洒上些盐,用真空袋包装。

    一部份洗净,放进坛子里制成泡菜。

    一部份淖水再烘烤,制成干笋。

    ……

    与此同时。

    “水云间”暂停业再开业时间待定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东星市整个餐饮圈。

    中低端局的同行们没感到什么,然而高端局的同行们就喜大普奔喽。

    正所谓同行是冤家,市场蛋糕就那么大,少一个人吃,你就能多吃一份子不是。

    竞争对手们笑了。

    尤其“一品鲜”笑得最开心,它有两家店就在“水云间”硕果仅存的两家店的附近。

    今中午和晚上,“一品鲜”两家店的生意明显比之前要更上一层楼。

    “水云间”停业空出来的蛋糕,已有部份被它吃到嘴啦!

    “一品鲜”总部。

    三位联合创办人中参与经营管理的两位在办公室里喝着茶,愉快地聊着天。

    “呵呵,要是“水云间”彻底嘎掉,那该多好。”

    说话的是“一品鲜”的大老板王东旭,五十出头的年纪,肥头大耳,红光满面,脑袋瓦光锃亮,笑眯眯地看上去跟尊弥勒佛似的。

    王东旭浅抿清茶,微眯着双眼,遥想当年“一品鲜”从一家店开始发育,一路拼杀,踩着冤家们的骨骸,成就现今全江东省高端餐饮的龙头老大。

    记得在“一品鲜”进阶的过程中,最大的对手就是“水云间”。

    现在“水云间”差不多也要完犊子啦。

    想到这里,王东旭笑容愈发灿烂,志得意满,春风满脸,

    “赵水云十几家店倒闭到只剩下两家,这两家嘎掉就是早晚的事情。或许,它已经嘎掉了。说什么暂停营业,只是块遮羞布。”

    接腔的是“一品鲜”的小股东兼采购部长史泰来。

    史泰来年纪比王东旭要小几岁,身材干练,双眼狭长,一副很精明的模样。

    对“一品鲜”当下取得的战绩,他很骄傲。

    他虽只占小股,但他认为他这个采购部长立下的汗马功劳,一点都不比掌舵的王东旭小。

    毕竟“一品鲜”能有今天的辉煌,好食材当居首功。

    而对“水云间”的“落幕”,他当然喜闻乐见。

    曾经“一品鲜”与“水云间”激烈竞争,打生打死……终于“水云间”彻底地哦豁。

    史泰来觉得,“水云间”大概是彻底哦豁了。

    嗯,今晚,当有美酒,当有烟花,当有妹纸,当好好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