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去支教,你却打造农业帝国
繁体版

第十五章 捡钱

    细雨朦朦持继飘洒。

    雨雾里的山间村落,有种别样的诗情画意之美。

    田垄边的田埂上,四个小家伙翘着屁股抓泥鳅兀自不亦乐乎。

    文浩云回到田垄,“同学们,你们都去扯笋吧。”

    “文老师,小笋子一点也不好吃,扯小笋子也没有抓泥鳅好玩。”

    娃儿们纷纷嚷嚷,不明白文老师为什么突然不让他们抓泥鳅,却叫他们去扯笋。

    文浩云笑呵呵地说道,“可小笋子遍地都是,扯起来跟割草似的,还能卖三块钱一斤啊。”

    要他们去扯笋,文浩云纯粹就是想要他们帮着家里挣点钱,顺带体验体验挣钱的乐趣。

    “文老师,我奶奶说小笋子不值钱,走亲戚的时候送给人家都会遭到嫌弃,真的能卖三块钱一斤?”

    憨憨的高杰憨憨地抓着脑壳,傻憨傻憨地问。

    相对文静内向的高雅和高梓涵亦是半信半疑地看着文老师。

    也不怪他们三个怀疑,在他们的认知里,小笋子是真的几近一文不值。

    要是值钱的话,他们就天天扯笋子去了,这钱多好挣啊。

    “文老师说能卖三块一斤,就一定能卖三块一斤!”

    唯独高妙玉,也就是二丫,坚定的相信文老师,俨然就是文老师的忠实小拥虿,脑残小迷妹。

    文浩云看着娃儿们,淡然笑道,“老师不会骗你们,都快去扯笋吧。”

    得到文老师的确定,高雅高杰高梓涵怀疑尽去,欢呼声骤起。

    “哦,扯笋去喽,挣钱去喽!”

    “三块钱一斤呀,我要扯一百斤,挣三百块钱!”

    “我也要扯一百斤!”

    果然对这些懂事的孩子来说,挣钱的吸引力比抓泥鳅要大得多。

    “文老师,那我们去啦。”

    和文浩云打了声招呼,娃儿们兴高采烈地往家里跑去。

    眨眼的工夫,打野小队就剩文浩云一个光杆司令。

    文浩云重回湖畔搞货。

    一直到十一点多,雨总算是停了。

    这时来看他的收获,鱼篓子都快装满了,十来斤呢。

    其中以泥鳅最多,再就是各种小杂鱼,还有不少的小龙虾,以及十几条黄鳝。

    文浩云将黄鳝和龙虾列入了系统的卓越打野列表。

    据文浩云观察,向云村的黄鳝和龙虾也很多。

    黄鳝是比泥鳅更美味、营养价值更高、更值钱的存在,文浩云当然要列它入表。

    而龙虾,这东东在大华非常受欢迎,每年大华人吃掉的龙虾,估计能堆出一座珠峰来。

    整个大华的龙虾市场,早就是千亿级别。

    这是何其之巨的一块蛋糕!

    文浩云已经决定了,待到条件成熟,必养殖这玩意!

    话说这玩意儿适应能力贼强,繁殖能力贼变态,市场空间又巨大无匹……必须搞起!

    打野列表里,有了泥鳅,黄鳝,龙虾。

    至此,本年度系统的打野动物进度3/5,还剩俩名额。

    明年……

    ……

    打野满载而归。

    恰好前天高大送了些荞头过来,中午文浩云就做了道经典菜肴——泥鳅荞头。

    村民们自个种植的荞头,系统加持的泥鳅,文浩云不输大厨的手艺……多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这道菜做出来的味道,那叫一个绝。

    文浩云吧唧吧唧吃得肚滚腰圆。

    吃撑了,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文浩云在操场里散着步。

    欣赏着村落的雨后风光,呼吸着雨后格外清新的空气,回味着刚刚美味绝伦的美食,畅想着未来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

    文浩云心情美美哒。

    刚遛两圈,高大高歌与好些位村民结伴前来。

    每个人肩上还挑着一副担子,担子的两端是两个鼓鼓的蛇皮袋子。

    毫无疑问里头装的都是小笋子。

    文浩云笑盈盈地打招呼,“大叔,歌叔,几位叔伯,收获不错啊。”

    “文老师。”众人热烈地回应文浩云。

    大伙把担子挑到教室外走廊里,高大扯下肩膀上挂的毛巾,擦了把汗,“扯小笋子太容易了,完全就是捡……每个人的这一担子都只是其中的一部份。”

    高大顿了顿,又道,“文老师,这些笋都要发出去吧。”

    文浩云点点头,“对,要搞到省城去。咱们村马路不通,得辛苦各位叔伯帮忙挑到机耕路上,我再喊辆车……挑笋的费用,咱们另算……”

    “不不不,不用算,不能算。”众人连忙摆手。

    高大真诚地道,“路没通,本来就是我们村的责任。何况你那朋友收购的价格给得那么高。帮着把笋挑出去,是我们应该做的。文老师,再莫提挑笋给钱这事。”

    “对,文老师切莫再提。”其他村民连声附合。

    文浩云赚的小笋的钱,基本都将花在修路上,闻言也就没坚持要给。

    只是这个路的事情,得尽快修通才行。

    ……

    下午,村里的女人孩子们继续去扯笋,已经搞了一上午,她们却是个比个精神、有干劲。

    上午扯的笋男人们挑到村小来,高大还从家里带来了称。

    小笋子一袋袋过称,文浩云记好数目,算出总量,拍照发给赵水云。

    很快赵水云就按十四的单价,转了一半的钱过来。

    这是俩人商量好的,先付一半,到付一半。

    首次合作,赵水云就敢给钱,这是他的诚意。

    当然这亦是他怕“救生圈”抓不牢,所以拿出了十分的诚意。

    钱一到账,文浩云当即就给大伙儿结算。

    “大叔,你的笋六袋,一共三百五十斤,算下来是一千零五十块。我微讯转给你,你收一下。”

    “歌叔,你的笋也是六袋,一共三百四十六斤,一千零三十八块,我微给你。”

    “爱国叔,你的笋是五袋,三百……”

    “……”

    文浩云一个个算着,一笔笔钱转给大家。

    村民们收到转账,都笑得合不拢嘴。

    仅一个上午的工夫,大几百千来块的收入,抵得上两三亩田一年的收益啊!

    在这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啊!

    可现在,美事如梦如幻,偏偏真真切切!

    多亏了文老师,多亏了文老师的朋友啊!

    ……

    结算完毕,大伙儿谁也没懈怠,往村外挑笋。

    文浩云先在网上叫了辆“拉货啦”,随即与村民们并肩上。

    百来斤的担子挑在肩上,纵使文浩云的身体素质有了大幅的提升,依旧吃力,尤其肩膀吃不消。

    当看到村里这帮叔伯爷爷级别的老人挑得比他的担子还重,文浩云咬牙撑住。

    而村民们见文浩云居然能挑那么重的小笋……震惊又佩服!

    以前小瞧了文老师。

    文老师光是这份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就不是之前那些城里来的支教老师能比的啊!

    六里多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

    大家都累得不轻。

    文浩云倍加,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腿胀腰酸肩膀疼,跟头刚耕完田的老牛似的。

    “拉货啦”到了。

    与司机交接完毕,货装车,运走。

    不再走快递物流,直接拉到赵水云不久前发给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