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风云
繁体版

第十章 气口(求票)

    唐斌应付完他妈,如风似的跑到李宝平家。

    王美凤也在做早餐,老头则还没起。

    唐斌把馒头塞给老太太:“大娘,我妈蒸的馒头,您尝尝味儿。”

    “你吃吧,我这煮粥了,一会儿就得。”

    “味道挺好的,咱娘俩一人一个。”

    王美凤拗不过他,笑着接过来便吃。

    “大娘,我大爷咋这么懒呢,还不起?”

    “你这孩子,才六点啊,起这么早干嘛?”

    唐斌吃完馒头,瞧老头屋里还没动静,便帮着王美凤做家务。

    什么扫地、倒垃圾、擦桌子、烧热水……样样不在话下。

    不知什么时候,李宝平就站在旁边,对着他笑。

    “咦,大爷,您终于起来了?”

    “嗯,不错,有点学徒的模样。”

    “啊?您是说做家务?”

    “是啊,咱们相声门学徒,以前讲究‘三年学艺,两年效力’。这头一年呐,可是啥也不教的,就做杂务。什么端茶递水、洗衣服、做饭、挑水、扫地、倒夜壶……啥都得干。”

    “这样吗?那我也给您倒夜壶去吧,大爷,您的夜壶搁哪儿呢?”

    “去你的,我还没老倒那份儿上,而且现在不都有厕所了吗?”

    “嘿嘿嘿,那以后等您老了,我再给您倒。还有我大娘,我也会好好孝敬的。”

    童言稚语比真金。

    不光李宝平心里暖和,连王美凤听了,都心花绽放。

    顺势还转身,偷偷抹了一下眼角。

    眼下才刚刚稳定几年,独门绝户的滋味,他们可没少受。

    等老太太再抬头,脸上又笑的慈祥。

    “好了,都坐下吃饭吧!”

    白米粥就小咸菜,简简单单又有滋有味。

    等吃完早餐,王美凤收拾碗筷。

    李宝平和唐斌爷俩,则在堂屋一站一坐,摆开架势授艺。

    “打今天开始,你就正式跟我学艺了。”

    “辛苦大爷!”

    唐斌躬身揖礼,站的愈发笔直。

    心里则激动的不行,连心跳都快了几分。

    李宝平倒不急,悠闲的喝了一口茶,再吐掉末子。

    “咱们相声授艺啊,讲究‘一个猴儿,一个拴法’。”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可能一样,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老师父呢,便会针对性教学。”

    “就像你一样,嗓音不错,以后柳活儿方面,得多下工夫,争取冒尖拔杆。”

    “还有你的嘴皮子也溜,贯口活儿也得多打磨。越是基本功,越能显能耐。”

    “另外你的脑子反应也挺快,平时多注意挖掘,争取把现挂的能力练出来。”

    “还有……”

    说着说着,李宝平突然停了下来。

    因为他对面站着的小家伙,嘴巴已经咧得老大。

    如果人类的尾巴还没有进化掉,此刻肯定已经翘了起来。

    这小子夸不得呀!

    尽管就相声而言,他表现出来的潜力,确实很全面。

    唐斌听的正美呢,见突然停了话头,赶紧期待的问道:“还有什么呀,大爷?”

    李宝平瞪了他一眼:“还有的,当然就是缺点了。”

    “你总说你已经会两百段相声,可你自己摸着心窝子说,你真的会了吗?”

    “你现在只是背会了台词,就这也叫会了?真正的表演技巧,你懂吗?”

    “相声是拿到台上去表演的,不是坐下来背课文,明不明白?”

    “所以严格来说,你其实一段相声都还不会,全得从头到尾,一句一句的再捋一遍。”

    唐斌果然立马老实了,不好意思的挠头讪笑。

    “大爷,您说的对。我以前都是吹牛的,以后不会乱说了。”

    “嗯,知道就好。”

    李宝平淡淡点头:“不过呢,背熟了也有好处,后面我帮你归置起来,速度能快一点。你自己也得摆正态度,认真听,好好学。”

    “我一定好好学,大爷。”唐斌表情变得郑重起来。

    李宝平又道:“行了,那咱们就从头开始,今天先帮你归置贯口活儿,我教你怎么运用气口。”

    气口,原本是戏曲门的词儿。

    指艺人在表演过程中,换气的时机和节点。

    这对最终的表演效果,非常非常重要。

    因为唱腔有长有短,节奏有快有慢,你光靠肺里存的气,是肯定不够的。

    但如果气用完就换,随意的来,那指定也唱不出从容不迫,优美动听的韵味。

    所以聪颖的前辈们,便总结出了一套换气的窍门。

    比如:

    当行腔较慢时,往往会留有间歇,这时便能从容换气,大口换气,所以叫“大气口”。

    而遇到音符密集,或者速度极快的曲目时,便只能在适当的地方急速吸气,这种叫“小气口”。

    要是赶上唱腔连续不断,根本没有换气机会时,便只能用“偷气”的方法。

    相声的表演,要求肯定没有戏曲那么高。

    一般的活儿根本不需要气口,只有使贯口活儿、柳活儿时才用的上。

    比如《地理图》。

    全本两千多字台词,还得一气呵成,一贯到底。

    要不懂气口,还怎么表演?

    你就是把自己憋死在台上,观众都以为你在砸现挂呢。

    唐斌虽然不懂门道,但知道好歹。

    此刻一听,拍手叫好,满脸期待。

    李宝平说完,拿来纸和笔,开始一边说,一边写。

    “我们先说《报菜名》吧,你之前使过,现在我给你加上气口看看。”

    “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到这里换气。”

    “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换气……”

    “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换气……”

    “罐儿野鸡、罐儿鹌鹑,换气……什锦套肠儿、麻酥油卷儿、卤煮寒鸦儿,换气……”

    “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汆丸子,换气……炒肉丝、炒肉片,换气……烩酸菜、烩白菜,换气……”

    一声“换气”,一个标记。

    等把台词从头顺到尾,李宝平已经在纸上画了近三十个标记。

    唐斌在旁边看的既新奇,又兴奋。

    这可就是真能耐了啊。

    老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如果没有老师父传授,摸索多少年都不一定能行。

    要不怎么艺人一使活儿,相家就能听出你基本功扎不扎实呢?

    这跟年纪大小可没关系。

    李宝平又检查一遍,见没有疏漏,便把本子递给唐斌。

    “你看好标记,我现在完整示范一遍,你尝尝味道。”

    “诶,好!”

    唐斌双手接过本子,犹如传接圣物般郑重。

    李宝平不再多话,站起身,吸气,使活儿。

    “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