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幽谷
繁体版

第十三章 顺流而下

    各种蔬菜和肉片随着汤底一起在电饭煲中冒着热气翻滚着,茶几上摆着许多还未下锅的素菜,丸子和肉片。还有两只小小的酒盅和一瓶白酒,今晚应宁和老头在家吃火锅。应宁倒满一个酒盅放在老头面前,然后给自己倒了一盅,随后端起酒盅。

    应宁:“敬您老一个!”

    老头:“干!”

    应宁:“您老还行吧?”

    老头:“还行。没想到你还会喝酒!”

    应宁:“这可是我头一回正儿八经的喝酒。”

    老头:“有事儿?”

    应宁:“以前很不理解大人为什么喜欢喝这么难喝的东西,现在似乎有点懂了。”

    老头:“我都不记得自己多久没喝过酒了。”

    应宁:“曾听人说,喝酒也是成年人的必修课,所以想修一下。”

    老头:“咱们国家这酒文化可深了去了。”

    应宁:“慢慢学,总学的会一些。”

    老头:“这个当然,不过话说回来,在当今这社会真还是挺难避开酒桌的。”

    应宁:“再敬您老一杯,来来来.......”

    老头:“来来来......干就干。”

    应宁:“给您老夹点肉.......”

    老头:“你也吃点菜,这酒还不错,你自己买的吗?”

    应宁:“在同学家顺的。”

    老头:“哈哈......”

    应宁:“再走一个......”

    老头:“走......”

    应宁:“您老还没上头吧?”

    老头:“这点酒,还不至于。你多大酒量就敢跟我一直干干干的?有话就说吧!”

    应宁:“没有坏事,也没有喜事,就是莫名其妙想喝点酒。”

    老头:“让肚子里的困惑给憋的吧?”

    应宁:“这酒吧,开心的人喝,不开心的人也喝,好像喝酒没理由就是白喝一样。”

    老头:“你不也有理由吗?酒过三巡,放开说。”

    应宁:“本来没有,让您这么一问,好像就有了。”

    老头:“说!”

    应宁:“规律,哪些不变的规律可以作为应事儿的主旨。”

    老头:“莫名的问出这么个问题,你这问题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应宁:“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是有点蹩脚。”

    老头:“不是个好的话题,像是无奈之下生出的想法。”

    应宁:“嗨!我们研发出的那款新材料正打算量产推向市场,这是将要面向整个产业,甚至整个社会的事情,因为这是我未曾经历过的,完全没有概念的事情,臆想未知是私心妄念,物来顺应又没那个通透的心体,所以有些矛盾情绪一时间消化不了。”

    老头:“这么快吗?”

    应宁:“您老这什么表情?我有点判断不来是开心还是惊讶!”

    老头:“开心也惊讶,也有点担忧!”

    应宁:“担忧?担忧什么?”

    老头:“让你这个年纪应对这么复杂的事情,难免让人担忧。来,干了这杯酒,慢慢说。”

    应宁:“干!我在网上看了近五年这个行业的新闻,新产品并不多,所以才会有刚才的一问。”

    老头:“理解你的心境,给你历练和体悟的时间太少了。”

    应宁:“再给我些时间成长历练,我一定能磨出个晶莹通透的心。”

    老头:“说一定就有些臆断了。”

    应宁:“我在心里用的功夫还是太粗糙了,漏洞百出。”

    老头:“说到规律,传统文化中提到的什么规律让你记忆比较深刻?”

    应宁:“让我融汇贯通的也就是《道德经》中的那句‘物极必反’了。”

    老头:“你的新产品量产本应是一件振奋人心,让人开心的大喜事,但恐怕也逃不出这个规律。”

    应宁:“不知道对我来说是福是祸,虽然心里无数次告诫自己顺流而下,静观其变即可,但依然是忍不住去臆想未知。这个关于规律的问题也是由这里生出的。”

    老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也是一条不变的规律,希望你遇到挫折时能想到这条规律。”

    应宁:“无论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是福还是祸,终归是都要结束的,可以这样理解吗?”

    老头:“差不多就这意思。”

    应宁:“这个’物极必反’的‘极’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老头:“这个没有标准,因每个人的心境不同而不同,区别也是在心的修养上面。”

    应宁:“还是那颗心吗?”

    老头:“是的。”

    应宁:“绕来绕去还是绕不开这个需要长期用功才能有所显现的事儿。”

    老头:“这事儿是不是反而又成了滞留在你心里的执念了?”

    应宁:“哼哼......好像是了。”

    老头:“是不是觉得这关于心的事儿越想越复杂,甚至心生畏惧不敢轻易面对。”

    应宁:“似乎是有点这种感觉,每当以为思考出正确结论的时候,很快就会出现一个更高维度的道理把它否定,就这么一直延伸着,看不到边界。”

    老头:“说说你都是怎么思考的,得到过哪些结论?”

    应宁:“干了这杯,让我稍微想想。”

    老头:“你先想,我来泡点茶。”

    应宁:“我们常人因为生计而生私心,因为这私心每天都能生出无数个念头。念头不能实现又生出更多个念头。念头如果实现了要么开始患得患失,要么衍生出欲望。就这样无止境的循环往复的追逐念头,让心不得一刻安宁。越是在这种状态下越是看不清事情的条理和趋势,则行为方式越是盲目混乱。”

    老头:“大概是这样。”

    应宁:“那我们让心做到中正平和的确可以更有效的应对外事外物,不还是为了实现念头满足私心吗?”

    老头:“那不一定吧!本是求通达智慧的方法,现在却成了你发财的必修课。”

    应宁:“您老这句话让我意顷刻间识到了问题根源是在志向上,不过求通达智慧不也是一条私心妄念吗?”

    老头:“也就咱们这些没入门的常人说私心,通达智慧的人就未必还需要私心这个概念了。”

    应宁:“实在无法想象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老头:“一种没有恶念也没有善念的状态。”

    应宁:“好的念头也不能有吗?”

    老头:“阳明先生的说法是恶念就像一粒沙,善念像是金玉的碎屑,揉进眼睛都会让人感觉昏天暗地。”

    应宁:“那岂不是什么都没有了?”

    老头:“心体中正平和的状态下当是如此。”

    应宁:“我现在只能理解‘有’而无法体悟‘无’。”

    老头:“我们常人所见仅为‘有’而不知道‘无’。’

    应宁:“如果照此理解下去,这‘有’和‘无’不也是滞留在心里的念头吗?”

    老头:“所以有这两个念头仍然难免有失偏颇。”

    应宁:“不是有,不是无,那就是非有非无了。”

    老头:“你能体会到非有非无的现实意义吗?”

    应宁:“这个恐怕现在还不能,只是聊到这我突然隐约感觉到平时心中生出的那些个念头并无实际意义,如预设,成功,失败,得到,失去,喜欢,厌恶等,因为这些念头无善无恶,非有非无。”

    老头:“我也无法真实体会到其中的现实意义,只是体悟到待人接物,有和无,善和恶,得与失,任意两者之间有失偏颇就会生出执念,有执念就不能客观公正看待事与物,不能客观公正看待便不能得当应对。”

    应宁:“这一切都是人心在主导,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距又在极其细微的地方,微妙且难以意识到!”

    老头:“好在你还有大把的光阴可以耐心体会。”

    应宁:“这得需要多么宏伟的气魄啊!”

    老头:“你说这句话时似乎就已经生出了畏难的情绪了。”

    应宁:“自己听到自己说的这句话时也意识到了,但已经错过了用功的机会。”

    老头:“你还有那么多事儿,够你磨砺心智的了。”

    不到半斤酒下肚的应宁聊着聊着居然睡着了,醒来时老头已将碗筷收拾干净。寻着阵阵茶香味看去,茶杯里

    的茶还冒着热气,吸了一小口试了试温度刚好,立刻猛喝了几口放下茶杯回了回神,盯着旁边正在看书的老头。

    应宁:“我是不是睡了很久了?”

    老头:“不到俩小时吧。你这酒量不行,潜力倒是不小。”

    应宁:“自己心里没底,眼皮子一耷拉就啥也不知道了。”

    老头:“头次喝酒能喝这么些,酒后还不闹,酒品还不错。”

    应宁:“后面的事儿有点不记得了,刚才的感觉倒是让我印象深刻。”

    老头:“飘飘欲仙的感觉吗?”

    应宁:“没有实验、没有量产、没有预设、没有担忧、没有焦虑、没有喜怒、没有爱恶,没有恐惧,没有善恶,没有妄念,没有欲望......反正就是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感觉自己像是不存在,又像是遨游在宇宙。”

    老头:“这不就是人心中正平和时候的状态吗?”

    应宁:“合计我只有喝到醉才能体会这种状态啊!”

    老头:“说明你在前意识的思考已经影响到潜意识,否则刚才在醉酒状态下想到的应该是你最在意的事情。”

    应宁:“想再喝点,多体验一会那种感觉。”

    老头:“要靠酒精,即使你达到那种状态又怎能应事儿呢?”

    应宁:“这倒也是。现在渐渐恢复清醒,还是隐约会想起产品量产的事儿,想到这事儿就很难不预设。”

    老头:“记得刚才你说的那种状态,用那种状态面对当下的困惑,解决当下的问题就行。”

    应宁:“那清明本心,顺流而下,物来顺应就是量产这事儿的主旨了。”

    老头:“今天想明白的儿,明天就忘记也是常有的事儿。”

    应宁:“您老的意识可真是精微,事实上自己的确如您所说。”

    老头:“安静时候想明白的事情,在真正遇到的时候恐怕依然会感到忙乱,特别是遇到意料之外的事儿。”

    应宁:“这个我倒是有些体会,的确是这样。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老头:“想明白的道理没有在实践中应用,也就无法让思想和行为同步。”

    应宁:“每次说道量产的事儿总隐约您在暗示我什么!”

    老头:“生意场上什么可能都有,我只是希望你能有个好的状态来应对。”

    应宁:“您越说我越感觉到不安。”

    老头:“你定的主旨很好,践行即可。”

    应宁:“经常有人说我事前想的太多,您老说说这是个毛病吗?”

    老头:“那要看想什么了,为了打磨心境琢磨再多也不算多,让妄念肆意驰骋哪怕只有半厘也算多。”

    应宁:“那我这算不上毛病了。”

    老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思也是学。你若不思不磨,以一个昏暗的心境怎么应对这顺流而下的事儿?恐怕不是身被淹没就是心被冲散了。”

    应宁:“您对我有信心吗?”

    老头:“太年轻了,真正历练的时间太短暂了。”

    应宁:“您老这话里话外似乎总是闪烁着对我担忧的心情啊!”

    老头:“你还是好好打磨你的心境,准备迎接你那顺流而下的事儿吧!”

    应宁:“感谢您老对我的耐心教导。”

    老头:“不必客气,你问的问题也唤醒了我很多认知。”

    应宁:“有个问题一直想问,若要惹您老不开心,您就当我是酒后胡言乱语。”

    老头:“问吧!”

    应宁:“我看您的手机好像从没开过机,不怕家人朋友找您,担心你吗?”

    老头:“一是他们都知道我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二是我偶尔也会用你的电脑发邮件。”

    应宁:“您对电脑也不陌生?看来您老也是位高知。”

    老头:“工具而已,我退休前是在一所高中教历史的。”

    应宁:“原来如此,您老要是不说,这些问题我是不敢主动询问的,怕惹您老不开心。”

    老头:“心照不宣而已。”

    应宁:“您老现在的心境怎么样了?”

    老头:“你隔三差五问的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倒是帮了我不少忙。”

    应宁:“缘分吧,我倒是觉的您老就像是上天安排来渡我的人。”

    老头:“那是因为你有这个心思,所以一切人事物都能成为你的磨刀石。”

    应宁:“很难想象,要是没有您老的点拨,我怎么能从最近遇到的困惑中走得出来并且坚持到现在。”

    老头:“这个念头千万不能有,必须像其它念头一样祛除干净。”

    应宁:“但想到要祛除这个念头,心中难免会有些伤感。”

    老头:“这个功夫你必须坚定的去做。一个念头生出,就会引来无数个念头。”

    应宁:“嗯!就让一切都顺流而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