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幽谷
繁体版

第十二章 量产阻力

    在古至诚的办公室里,古至诚双唇紧闭,表情严肃的盯着电脑显示屏,右手滚动着鼠标的滚球,阅读着应宁带来的试验报告。

    古至诚:“这么快就出成果了?你这消息让我这刚休息了一晚本来十分清醒的头脑突然感觉像是还在做梦。”

    应宁:“这种感觉我也有过,我也是咬着嘴唇在窗户边站了好一阵子才清醒过来。”

    古至诚:“实在是匪夷所思!多少团队?多少人才?多少投入?多少时间都没开发出来这么优秀的新材。”

    应宁:“之前让您费了不少心力,这次恐怕又得让您费些钱财。”

    古至诚:“打算怎么激励团队?”

    应宁:“轮休三天假期,一个月薪资作为奖金。”

    古至诚:“小气了!一个礼拜假期,三月薪资。”

    应宁:“说了这个成果的诞生经历您可能就不觉得小气了!”

    古至诚:“你说说。”

    应宁:“这是一个偶尔结果,AI模型生成的一个配方设计我看着眼熟,和我毕业论文里设计的那款碳基复合新材料很像,合成实验更是犀利糊涂。”

    古至诚:“不不不,很多成果都是从科研人员潜意识的灵感中诞生的,不管怎样说这都是对咱们一种巨大的鼓励,值得庆贺,值得奖励。”

    应宁:“这点我也是早上在上班路上才想明白。”

    古至诚:“量产的事情还是你亲自在抓吗?”

    应宁:“是的。白羽在做具体技术上的工作,我相信她可以很快完成各项工作。”

    古至诚:“为什么从你进这个门到现在,脸上都没有表现出一丝喜悦之情,累到抑郁了吗?”

    应宁:“从开始到现在,心里经历的苦难可比现实中经历的磨难多太多了。”

    古至诚:“害怕后面遇到更多更复杂的挑战?”

    应宁:“我有不妄将来的意识,怎奈功夫还不到家,所以还是有点这种想法。”

    古至诚:“最担心的是什么?”

    应宁:“之前的事情都是在办公室,实验室,可是后面的事情恐怕就没有边界了。”

    古至诚:“你担心的是市场问题吧?”

    应宁:“旧的总要被新的替代,新的也会被更新的替代,这一切虽是常识,但牵涉人心就复杂了。”

    古至诚:“这个是难免的,你是在同情旧的,还是忧虑更新的。”

    子良:“应宁就是想的比较多,按照市场规则量产,优胜劣汰就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了。”

    应宁:“想的最多的无非也就是如何才能让事情沿着自然规律和纹路走下去而已。”

    子良:“你想到什么了吗?”

    应宁:“古叔叔,新产品量产会有外部阻力吧?”

    古至诚:“这个咱们之前也简单聊过一些,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阻力的大小不同而已。”

    应宁:“您当时因为我还未曾真正涉事所以没有细说。”

    古至诚:“现实确实也是到了必须面对的时候了。”

    应宁:“那如何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外部阻力呢?”

    古至诚:“得要先知道会有哪些阻力,才能有的放矢。”

    应宁:“那会有哪些阻力呢?”

    古至诚:“这似乎是个不该思考的问题。”

    子良:“既然知道会有阻力,提前准备些应对策略总是有必要的吧?怎么说是不该思考呢?”

    应宁:“的确是不该思考!”

    子良:“你是在站边吗?不需要,我爸也没拿你当外人。”

    古至诚:“我和应宁说的好像和你想的不是一回事。”

    应宁:“叔叔的意思应该是说与其劳神臆想未知的事儿,不如静心应对当下的事儿。”

    古至诚:“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恐怕对多数人来说并非易事儿。”

    应宁:“是啊,我想的是这么一回事,但不合心的问题还是脱口而出,应该是潜意识作怪。”

    古至诚:“来这里以后你虽然过的辛苦,但似乎很值得啊!”

    应宁:“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再看自己,让我感受到经历的必要和珍贵。”

    古至诚:“有些东西是在刚才的交谈中想到的吧?”

    应宁:“是的,最开始我是想预知未来的一些事儿,好提前做些应对准备的。”

    古至诚:“你后面的话让我觉得你似乎已经放弃这个念头了。”

    应宁:“现在我觉得新品量产最大的阻力是自己,在心里。”

    子良:“我早说你们想的太多了,不用这么费神。”

    古至诚:“子良你的结论不是来自心里的知道,而是普遍的经验。”

    子良:“结果不都一样吗?”

    古至诚:“知道和知道是有区别的。”

    子良:“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吗?”

    古至诚:“在事儿上修持体悟来的知道,和你常识性的知道可不是一回事儿。”

    子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庙算胜者得算多。”不都是在预见未知吗?怎么就成了不好的念头了呢?你们是不是有点矛盾啊?“

    应宁:“这恐怕是从应对事儿上上来说,我和古叔叔是从心体上来说的。”

    子良:“这话我该怎么理解呢?”

    应宁:“人是用什么‘预’的,又是凭借什么‘庙算’的呢?

    古至诚:“我们常人总想预知未来,赢得先机,希望自己永远能够处于最有利的位置。”

    应宁:“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恐怕很不现实,谁又能算的过造化呢?”

    古至诚:“很明显,这种想法是次一等的事情了。”

    子良:“那最首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应宁:“我觉得首要的事情应该是不生出预知未来的念头。”

    古至诚:“生出想预知未来的念头是人的本能反应,如何才能及时消除这种念头才是一个人最需要思考和历练的地方了!”

    应宁:“正是,人与人的差距或许也就在这种细微的区别上。”

    子良:“既然是人的本能,想消除这种念头恐怕就不可能了吧?”

    应宁:“也不是不可以,是最低程度和最大限度的区别了。”

    子良:“难不成你还想清除人的基因自带的信息吗?”

    应宁:“那个恐怕是做不到,只能从心体上来改变。”

    古至诚:“应宁知道这种念头的源头吗?”

    应宁:“是妄念吧!”

    古至诚:“这么说是不够具体。”

    应宁:“妄念是由私心而起。”

    古至诚:“我也只能到这了。”

    应宁:“祛除私心的事情我向一位老头请教过,有些一知半解,还没完全思考清楚的概念。”

    子良:“等等等......应宁,照你这么说,你之前担心的量产阻力就是自己心里的私心妄念了?”

    应宁:“应是如此了。”

    子良:“那要用什么办法减少阻力?”

    应宁:“体能,精力和功夫。”

    子良:“体能和精力还好理解,功夫是什么功夫,武术吗?这把老胳膊老腿可就不太可能了。”

    应宁:“功夫是心体上用的功夫。”

    子良:“不早说,那心体上的功夫牵涉哲学,心理学,脑科学,估计不比咱们研发新材料容易多少吧?”

    应宁:“应该是这样。”

    子良:“整天忙的跟陀螺一样,哪有那个时间啊?”

    应宁:“这就得看个人的追求了,如果有心,时间就不是主要限制因素了。”

    古至诚:“心已至此,对外界的事儿应该也有一些感照了吧?”

    应宁:“您的工厂不参与量产业务吧?”

    古至诚:“也不是绝对的!”

    应宁:“您是不是想先把自己的工厂留作底牌?”

    古至诚:“有这方面的考虑。”

    应宁:“我明白,这套习题我和子良刚做了开头,您还要继续历练我们。”

    古至诚:“我也只是一个普通商人,能为你们所做的也就只能到这么个限度了。”

    应宁:“有这样的机会已经很幸运了。那后面的工作我们就自行摸索了。”

    古至诚:“有思路吗?”

    应宁:“我打算先找家小型新闻媒体发布研发成功,看能否吸引一些有意向的合作伙伴,然后筛选。”

    古至诚:“小型新闻媒体?胆子还是不够大。”

    应宁:“如果没有效果再换影响力覆盖面大些的,实在不行只能主动上门了。”

    古至诚:“我只能说过程可能会远超你的想象。”

    应宁:“不愿去预想。”

    古至诚:“你的心体功夫还没那么醇熟。”

    应宁:“量产前还有很多技术上工作需要做,边做工作边思考吧。”

    古至诚:“随着涉及的工作面逐渐变大,对你个人的精力和体力都是不小的考验。”

    应宁:“是啊,早上刚做过体检,很不理想。”

    子良:“早上什么时候做的体检?你好像没那个时间吧?”

    应宁:“楼下跑了两三公里试了试体能,跟一年前的体能比,相差实在有点远了。”

    子良:“你的体检方式很特别。”

    应宁:“体能这事儿太容易被忽略了。”

    古至诚:“体能,精力,功夫,实验,量产,每件事都不简单啊!”

    应宁:“还有子良说的‘预’和‘妙算’,若没有一个平和通透的心体,该怎么应对呢?”

    子良:“胜读十年书啊,怪不得总感觉你们很重视这些我视为多余的东西。”

    古至诚:“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子良:“应宁,这些都是你平时悟出的道理吗?”

    应宁:“我是常悟,但也经常宕机,昨晚就宕机两次。跟死过两回似的。”

    古至诚:“没事吧?现在好些吗?等会去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

    应宁:“都是心里的事儿,心里的问题解决了身体的状态也就变好了。现在已经可以感觉大脑越来越清醒,犯迷糊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古至诚:“你会在历练中渐渐变得‘常惺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