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千仞
繁体版

第三章 夏望寻妄(五)

    后来隔阂是以何种方式在二人之间形成的呢?徐明心中并不清楚。

    他们过去明明是那么相投、那么形影不离,就算是有小的争吵和分歧,不过一顿饭的时间便能和好。

    变化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徐明真的不知道。

    除了名字之外,他们真的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了,家世相似,性情相似,喜好相似,理想相似,才识亦不相上下。

    为了那个不让乡亲们挨饿的目标,徐明和许明发奋读书,欲通过科举入仕成为地方官吏,为百姓谋福。

    二人同年参与科举,徐明荣幸榜上有名,而可惜的是许明落榜了。

    或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吧,十多年来两个人的道路终于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歧点。

    徐明入仕最初的六年任京都官,其间辗转各地但始终未曾回家,后来因牵挂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还是请命回到了夏望县。而在这六年间许明又先后经历两次科举不第,不得已换了一条路,改从商贩做起,最初他只是从其他地方买入一些果子在夏望县出售,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才有了如今的许富商。

    回到阔别六年的故乡,徐明马不停蹄往家中赶去,母亲早已倚门等候,翘首以待。

    看到熟悉的茅屋中一切安好,徐明心中很是宽慰。

    “明儿,这次回来还要走吗?”

    “不走了,不走了。”徐明连忙摇头。

    “京都的大宅子也不住了?”徐母打趣道。

    徐明抬起头深深吸了一口气,而后郑重地答道:“不住了。”

    有家人和朋友在,何须大宅子?

    “小明近来忙得紧,故今日需晚些方能前来与你叙旧。”昨夜用过晚饭,许府的下人前来传达许明口信。

    “好,那我等着他。”

    六年不见,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如何?

    待到落日西沉、皓月初上时,徐明终于看到篱笆外围出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急忙迎上前去为许明开门。

    “小明,你来了。”徐明很高兴,边说着边把他往屋里请。

    “大明,你此番回来可是要接任县令之位?”

    徐明脸上的喜悦一滞,愣了一会儿之后回复:“是。”

    许明面露喜色,道:“那真是太好了。”

    “对,我不走了,以后我们还是可以一同饮酒作诗。”

    许明闻言顿住了脚步,疑惑道:“作诗好在何处?我说的好,是指咱们可以官商合作。我对东市里那几个与我竞争生意的商贩不满已久,你回来了正好,想想办法用官衙的力量断了他们的生意。”

    “为何?”徐明原想将手中的碗筷递给许明,此刻将手缩了回来,“此举万万行不得,商贩都是小本生意,怎能轻易断了他们生路?”

    “你听我的,咱们收益均分。”许明进了一步。

    “不是收益之事,为官者怎能与商贾合流残害百姓生计?”

    “官?你甘心守着这小小的官位,住一辈子茅草屋?”许明反问道。

    “甘之如饴!”

    二人争执的声音之大,将正在备菜的徐母引了过来。

    “几年不见为何一见面就吵起来了呢?都消消气,准备吃饭了。”徐母两只手分别搭在徐明和许明肩上拍了拍。

    “徐伯母,我不吃了,气饱了。”语罢许明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在徐明原先的设想中,归家之后先与家人、朋友吃上一顿简单的饭,酒足饭饱之后再叙叙旧,这是一件惬意之事。未曾料到许明见到他的第一面竟然不是为他能够归来感到高兴,而是想着如何与他合作,或者是说,如何利用他。

    心烦意乱,徐明搬了张椅子坐在门前葡萄藤架下沉思,月光洒亮道路,六年前离家的最后一个夜晚月色也是这般,他还记得彼时许明也来饯别。

    “大明,何日你若是归来,我必第一个迎接你。”

    “好。”

    许明忘记了。

    那日不欢而散之后,二人往来十分稀疏,偶尔碰面徐明总是想着回避。

    许明日渐富裕,徐明一如既往,二人从此不再踏入对方屋舍半步,直到今日被徐大娘强令登门送鸡,徐明才硬着头皮去的。

    “也就是说,二位原先是很好的朋友?”唐一意总结。

    原先是?那现在呢?徐明自己也不清楚。

    “看两位的居所和身份,我真没想到你们竟然有联系。”柳云关双手撑在茶桌上,托着脑袋。

    “世事难料。”徐明勉强地笑了笑。

    “现在怎么办,天都黑了。”

    从许府出来已是正午,三人未用过早膳,只能在施粥处排队领粥,这一排又是一个多时辰,好不容易找了家茶水铺坐下,沉入回忆之后连时间的流逝都察觉不到。

    “这是第一日。”唐一意点明。

    “还有两日。”

    “你这么淡定啊?到时候拿不出赈灾粮他们不会放过你的。”柳云关想想当时那群百姓在官衙前围住门吏的场景,他们七嘴八舌的,感觉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人好几回。

    “不淡定又能如何?硬闯许府吗?”

    “对,以阿意的功夫那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柳云关指了指唐一意。

    “闯进去作甚?同许富商一道吃饭吗?”

    恰在此时,柳云关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又响了起来,逗得徐明忍不住笑出声来。

    “鄙人愿意再邀请二人前往‘寒舍’用食,还望二位不嫌弃。”徐明一本正经。

    “好好好,说走就走。”柳云关起身理了理衣袖。

    “赈灾粮之事,只待时来运转。”

    “是,‘食’来运转。”唐一意忍不住重复了一遍。

    第一日一无所获。

    奇怪的是,先前在官衙门前与百姓说好是三日,可第二日清早徐明一出现在官衙门前就被聚集的人群惊住了。

    门吏又是被百姓层层围住,一句话都不敢说。

    “发生了何事?”徐明挤不进人群中心,只能站在外围扯着嗓子问道。

    百姓们看到徐明的到来犹如野兽看到了猎物一般,当即放过门吏,转而围攻起了徐明。

    “徐大人,你可要救救我们啊。”百姓恳求道。

    “自然是要与诸位共度难关的。”这是职分所在。

    “你不能光口头上说呀,要拿出些行动来。”

    “就是,朝廷赈灾粮这都运了多少天了,为何久久不至?”

    “不会是被你们私吞了吧?”

    徐明有些疲倦,这些日子总在不停和百姓们或解释或掩饰赈灾粮的进程,好不容易平息的怀疑却又卷土重来,连三日的安宁都不能拥有。

    “先前不是说好了三日就到吗?大家莫急。”徐明不愿再重申的话,唐一意替他说了。

    “如何不急?饿极了可是要出人命的。”一位中年农夫反驳她。

    “许富商施的粥还不足以维持性命吗?”虽然说喝不饱,但也不至于饿死吧。

    农夫摇了摇头,道:“今晨许富商府前施粥的侍女告知我们,因稻米紧缺暂停供粥。”

    “眼下我们唯一的期望就是这赈灾粮了。”

    他许明又搞什么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