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后的大明一统天下
繁体版

第十九章 文臣武将

    朱由崧马不停蹄,又接见命傅山、翟良、汪昂三人。这三人是医学名家,简单客套后,朱由崧命三人向医卫部赵保御报到。

    接下来是见顾炎武。顾炎武名气大。

    “闻先生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朱由崧亲自给顾炎武端了了一杯茶过去。

    顾炎武诚惶诚恐,忙道:“不敢不敢,我本是一介书生,有心而无力杀贼。听闻陛下要匡扶大明,立志北伐,故愿投笔从戎,报效朝廷。”

    顾炎武是明末著名思想家,朱由崧是有研究的。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明末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朱由崧说:“我大明时至今日,朝堂昏暗,社稷难存;文官无德,唯利是图;武将无勇,贪生怕死;文人迂腐,空谈误国。唯有先生,能针砭时弊,仗义执言。”

    朱由崧还敲打顾炎武一番,道:“然东林党及复社,结党营私,空谈理想抱负,用孔孟伦纲之义行打压异己之事,于国于民不利也。先生应退出,并约束之。”

    不待顾炎武回答,朱由崧直接切入正事,将要办《大明周报》的事和盘托出。诸位有疑问:为什么不办日报而是周报?古代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一份书信几天上月才能抵达,因此办周报足矣。

    顾炎武问道:“陛下,何为周报?”

    朱由崧解释给顾炎武听。报纸,就好比一张布告,将时政新闻,官府通报,甚至皇帝诏书等,按版面印刷在布告上。文字简短明了,大家都能搞明白。不再发布在墙头,一人一份查看,可以传阅。什么医学科技、皇家轶事、街头故事、军事动态,都可发布。一周出版一份,印刷后由邮局传递到各地,人人都可以购买阅知。

    顾炎武一听,兴趣来了,顾氏思想不就可以传播供百姓讨论了吗?

    “顾爱卿,朕封你为《大明周报》总编辑,所有发布内容均由你审核出版。只向朕负责。”

    “臣领旨。”

    “除了《大明周报》,你还要筹办‘南京军事学院’,地址就办在南京禁军大营。朕闻西夷英吉利200年前就办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因此,我大明第一所大学由你筹办,广纳人才,军事、人文、科学、工程等等均可置办教学,要广收学员,女子也可以入学。还有,南京与扬州的军资筹备也由你负责。”

    朱由崧交代顾炎武去文教部向王夫之报到筹备。

    接见完顾炎武,接着接见袁枢。

    袁枢乃崇祯帝时期兵部尚书袁可立之子,名门之后。崇祯八年,李自成部攻打河南睢县,袁枢破财两千金,募集兵勇杀敌,力战七昼夜,睢县得以保存。袁枢善骑射、有边才。崇祯十一年,以户部郎中于辽左军前,解辽东之危。秉承父志,一生抗清。袁枢诗文造诣亦高,著有《袁伯应诗集》。弘光帝南京即位时,袁枢在老家睢州任布政使右参政节制许定国。

    袁枢人品高尚,朱由崧将他调回南京主管新军,是最佳人选。袁枢接到圣旨就将家事交给长子袁赋堪,带了几个家丁打扮成流民赶往南京。

    朱由崧见袁枢衣衫褴褛,知道他一路南下受苦了。

    朱由崧向袁枢举手鞠躬拜了一下,道:“袁爱卿辛苦了。”

    袁枢赶紧回拜,道:“陛下,臣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袁爱卿,朕招你回来,是因为朕要北伐,由你来重整军队,收复山河。”

    “陛下有什么计划吗?”袁枢乃名门之后,自当报效朝廷。

    “袁爱卿,我大明唯一与清军打过胜仗的,只有你了。其他将领连李自成都打不过,何况清军。朕明白大明军队不如闯贼,闯贼不如清军。因此朕要建立新军,重塑军威。”

    朱由崧将自己在南京训练教导队,及在扬州军营招募新兵的事情告诉了袁枢。

    “那臣即日就赶往扬州去。”

    “稍后。”朱由崧道,“朕命你为新军第一军团军团长,少将军衔。朕与你商议一下新军的军衔制度,也就是官阶。”

    朱由崧将军衔分作四级军衔制度:

    一、少将,

    目前最高军衔,领军团长,三杠一星一穗;5个旅,15000人,含一个骑兵旅,五个工兵营,满编作战人员12000人;

    二、校官,

    上校,两杠两星,旅长,一个旅5个营,3000人,含一个骑兵营,一个工兵营,满编人员3000人;

    少校,两杠一星,营长,一个营5个连,600人,含一个骑兵连,满编作战人员600人;

    三、尉官,

    上尉,一杠两星,连长,一个连120人;

    少尉,一杠一星,排长,一个排36人;

    四、士官,

    军士长,两仄一个圈,负责士兵训练管理,任何人包括将军外,见之均得敬礼。

    上士,两杠,班长,一个班12人;

    下士,一杠,普通士兵

    新兵,无杠白板,新兵

    朱由崧解释,新军采用新式武器,人员精炼,以一敌十,所以军队不需要那么多人。

    武器,全部采用步枪。就是火绳枪的升级之升级版。

    朱由崧将步枪图纸给袁枢看了。

    旧式兵种,排兵布阵,冲锋防守,随着步枪的出现淘汰出局了。

    “袁将军,你要在实战中总结经验,完善军事理论。”

    “你要物色五个旅长,朕向你推荐南京城防巡抚左懋第为第一旅旅长,扬州总兵刘肇基担任第二旅旅长,其余部将你自己尽快物色。”

    “禀告陛下,臣的家父有两门生,一个叫马鸣录,一个叫汤来贺,此二人均堪大用。”

    “袁公的弟子,必为国之栋梁。爱卿可书信于他们,朕让锦衣卫带去请二人到扬州军营就任。”

    袁枢随即写好书信,交王世德派锦衣卫前去宣召。

    朱由崧从怀中拿出一块怀表,交给袁枢,道:“这是西洋之物,叫怀表,朕赐予你。军中大将,把握时间,非常重要。”

    朱由崧把怀表刻度,对应的时辰,对袁枢一一交代。很快袁枢便学会了如何看时刻,如何对应大明的时辰。

    古代,中国的时辰跨度太大,什么一更天、一炷香,不精确。怀表刻度已经到分秒了。利玛窦送给大明万历帝两个钟表,但时、分、秒未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