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后的大明一统天下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加农炮

    随着香水、镜子问世,朱由崧的后宫嫔妃们,大部分精力放到香水、镜子上来。这个来钱快,赚的多。

    籍青青负责建立花圃;徐娉负责联络医卫部、联系酒曲坊生产酒精;钟楚红生产酒精棉花;陈蓉负责行军背包生成;伊娃负责协调物资运输;卞敏带领官员家眷负责香水坊生产;袁依依负责侍女店的销售;董小宛负责设计玻璃瓶及协调玻璃厂生产;李香君在南京负责在《大明周刊》上广告宣传;顾横波几人负责镜子、瓶子的画案,并在南京成立了皇家艺术设计院。

    香水、镜子,一经上市,在南京、扬州引起轰动。所有官宦、富商家眷太太小姐们,排队买,有的加价到100两买一个镜子、一瓶香水。

    皇后娘娘的态度是:托关系不卖,加价可以,价高者得。

    籍青青与董小宛一合议,向皇后娘娘请示,二人即刻去如皋。如皋有冒家充没的万亩良田,二人去规划一下,分出500亩地种植花卉,建立如皋皇家商社,同时在如皋建立香精厂、酒精厂。

    朱由崧同意了,另外任命如皋县令王俊生为大明华东农垦集团总督办,管理大明江苏、浙江官办农场、林场。命令卞玉京派人进驻华东、华南农垦集团及南洋、东洋公司、驻外贸易站,负责进出口贸易。

    自此,朱由崧的财政收入开始财源滚滚,大把银子源源不断输送至南京。

    朱由崧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农炮研制上。

    木制模型的参数最终确认后,汤若望与宋士意两人负责研发炮弹,宋应星带领毕方济、宋士慧、陈于阶开磨具,研制大炮。

    后装式加农炮,主要采用螺式炮闩,解决了密封问题。击发炮弹原理与45步枪击发子弹一致,炮弹为实心弹。

    宋应星几个对加农炮研究已经有好一阵子了,只是有些原理还不明白,待朱由崧与他们讲解探讨后,疑惑就解开了。比如说,后坐力缓冲,炮闩密封,膛压力,瞄准器精度等。

    很快,炮管、炮架、轮子做了出来。零配件组装,精度不够,要返工,一直到朱由崧满意为止。炮弹也做了一批出来,分别做了标记。

    一共做了三门样品大炮,重约1100公斤,长150cm,75mm口径,炮弹为8磅。这比红夷大炮动则3-5吨重轻便多了,而且炮管、炮架可以拆卸下来。

    是骡子是马要拉出去溜溜了。

    新军大营工兵营,已经按要求建了一个炮兵打靶试验场。

    这天一早,由陈于阶组建的新军炮兵,到了兵工厂,将大炮套上军马,将三门大炮拉到了炮兵靶场。

    朱由崧带领皇后、柔柔等;宋应星汤若望及工厂工匠等;陈于阶等炮兵人员;新军大营顾炎武、刑氏,各上尉以上军官;上百号人均到场观看,大家离开大炮100米远,要留足安全距离。

    一门大炮配备6名炮兵:一个班长,一个瞄准手,一个装填手,一个方向机手,一个高低机手,一个弹药手.。

    500米、1000米处分别设置一个2米见方的石墙,1500米处是一个500米长5米高的城墙。

    班长指挥,炮手就位,测距、校位,装填。

    “放。”炮手一拉索链。

    “砰”,一声巨响,炮口冒出一阵白烟,炮弹‘嗖’一下出膛。

    朱由崧拿着单筒望远镜观看,“轰”,炮弹砸在了后面仿制城墙上,砸落一堆石块,未能击中石墙。

    “哇。”击中城墙的效果还是惊人的,大家一阵惊呼声。

    “砰”,第二炮击出,仍未击中石墙,还是击中了城墙,且击中点与第一发炮弹偏左偏下30厘米。这次连同原来那个弹坑,就把城墙击出一个深坑来。偏差不大,说明稳定性高。

    “停,检查炮管炮架,记录数据。”宋应星示意。宋应星,汤若望,陈于阶及工匠们赶到大炮前,一一检查记录。

    大炮二次击发仅相距15秒,那么1分钟能击发4炮,这个数据就是惊人的。

    除了朱由崧,在场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击中石墙,但大炮不需要清除火药渣,而且能连续击发炮弹,这就难以置信了。

    朱由崧也是比较满意的,第一次造出的火炮有这个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

    众人记录数据后,撤离。

    炮兵重新校准,装填炮弹,“砰”,炮弹再次出膛。

    “轰”,这次砸中了石墙,“嘣”,500米处的石墙崩裂。被削掉了一个角。

    “停,记录数据。”宋应星们继续上前记录。

    炮管微微发烫,可控。说明炮管钢材质量过关。古代大炮经常炸膛,是材料、冶炼技术、密封性能、火药性能的综合性因素。

    “继续,打1000米靶墙。”宋应星等人后撤。

    “砰”,“轰”,击中1000米靶墙。

    “哇”,众人又是一阵惊呼,惊叹不已!

    “第一门大炮继续射击,调第二门大炮上来。”宋应星命令道。

    第二门大炮拖了上来,是向另一侧空旷地带发射,远处稀稀拉拉有几棵小树。

    “砰”,炮弹远远地落在地上,且滚向远方。

    朱由崧用望远镜观测,差不多有2000米距离,实际上工兵在试验场都标注了距离的。

    宋应星及汤若望等人还是骑着马,上前去观察并记录。

    第三门炮也被拉了上来测试。

    “砰,砰,砰,”炮兵试验场上炮声隆隆,此起彼伏。

    “不好,哑弹。”

    哑弹,这就危险了。众人后撤,只留装填手打开炮闩,取出哑弹,还好,没有爆炸。

    虚惊一场。

    大炮及炮弹,整体性能良好。朱由崧的参数是可靠的。

    宋应星汤若望们的技术能力是可靠的。

    有朱由崧在,要少走100年弯路啊。

    从上午到下午,第一门大炮打了10发炮弹,不能再打了,密封性出问题了;第二门大炮打了足足40发炮弹,但偏差大;第三门大炮打了30发,稳定性高。

    结果是喜人的,瑕疵也不少,卡壳、密闭性到10发炮弹后就差了,后坐力大,炮架移位大,要花时间复位,等等。但未炸膛。

    宋应星等人一一记录。参数没错,是工艺制作上有偏差,需要回去改进。

    朱由崧告诫宋应星及汤若望,首先要从测量工具仪器开始校验,各类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一致,要严格要求工具厂一丝不苟地生产测量仪器。

    宋应星有所领悟,如果在生产流程中,不同工匠使用的仪器刻度有偏差,配件、成品必然出问题。

    宋士意与陈蓉两人,面露羞愧,均道:“臣马上督促工具厂、文具厂严格管理,生产要一丝不苟。”

    朱由崧宣布试炮结束,大家围起来讨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道起来。

    武将觉得是兵之利器,比佛郎机、红夷大炮好用多了,战场上一炮撂倒一大片。攻城,集中几炮也能把城墙砸出洞来。

    工匠们觉得瑕疵多,改进工艺后更好使。

    炮兵们觉得危险,不仅炸膛要死人的,这铁器移位磕到人也不死即伤。

    女人们觉得吾皇威武,大炮威武,大明军队将战无不胜。

    朱由崧要求宋应星要用心改进,详细记录各个场景数据,包括雨天打炮情况,提高制作工艺水平,还要研发不同类型的炮弹。

    任命陈于阶为火炮营上校,组建10个炮营,30个火炮连队,一个连队6门火炮,连队满员120人,炮营满员500人。连队配齐大炮后即刻开赴前线。上前线前,每名炮兵要打两次实弹。

    一门大炮配300发炮弹,需要将近1000两银子。10个炮兵营需要18万两银子,再加上士兵饷银装备,马匹配备,炮兵的投入将超50万两银子。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还没有算工厂工匠的饷银,运输成本。

    崇祯帝哪有钱支撑前线打仗啊,失败是必然的。

    朱由崧内心感慨。

    幸亏他这个现代人穿越过来,有搞钱的本事。否则,他拿什么拯救大明?

    朱由崧当众宣布,大炮命名为:‘弘光75式加农炮’,简称‘75火炮’,炮弹为‘75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