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后的大明一统天下
繁体版

第五十章 联合会议(二)

    文教部--王夫之,汇报如下:

    1、成立了南京大学;在汤若望等外籍科学家的建议下,设立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地理学,逻辑学等基础学科;建立了师范学院,工程学院,纺织学院,交通学院,海洋学院等;大明皇家科学院也放在南京大学内;培养基础科学专家,培养行业专家,进行科学研究。这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2、建立了大明皇家艺术学院,分别成立了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大明皇家剧团。

    3、在大城市中建立了剧院舞台。由顾横波、李香君等人排演的《桃花散》、《六凤从军》两个剧目,已经在南京皇家剧院上演,场场爆满。

    4、建立了大明教育局,负责教学管理、考试、翰林院。

    5、在建立了工业学校、学堂、幼稚园。

    6、建立了大明皇家邮局。

    7、建立了《大明周报》。

    医卫部--赵保御,汇报如下:

    1、建立了大明皇家医学院。

    2、在各大城市中建立医院,如南京医院,扬州医院,扬州工厂医院,军医总院,徐州野战医院等。

    3、建立了卫生局,检验机构,负责检查、防疫等。

    4、建立了卫生医护学校,培养护士。

    这些都是按朱由崧的发展纲要来设立的,但是要建设发展,是需要大量资金的。

    先建立起来,有了框架,后续再图发展。

    按朱由崧的设计,短期目标是将大明带到蒸汽机时代。然后积累基础科学理论及推动工业技术发展,再带入到石油及电力时代。

    赵之龙的南京军事学院已经办的有模有样了,从新军中挑选了大量热血青年进入军事学院深造,从旧军队中挑选实战过的老兵、军官,结合朱由崧提供的军事教材,大家一起讨论、演练、训练、培训。并成立了各个兵种:骑兵、步兵、炮兵、侦察兵、工程兵、水兵等学科,逐步摸索建立现代军事学。

    傅山介绍了军医总院及徐州野战医院的建设情况。

    刘宗周介绍了驿站改制邮政局的进度情况。

    郑森介绍了运输局、海运、河运的情况。

    宋应晶介绍太仓船厂的建设情况。

    南怀仁介绍船舶、炮舰的建造情况。

    顾炎武、刑氏汇报军资装备情况。第一批新军出征后,现在又满装了15个连队,除了酒精、行军背包、新式棉甲未配齐,但满装部队可以出发了。战马购得3000匹,工兵铲1万把,工兵满员了。

    朱由崧设立的新部门均一一做了汇报。

    这种大会,有利于新式部门官员相互了解,加深对大明未来发展的理解,增强凝聚力,大家拧成一股绳往前走。

    朱由崧给到他们的,是翻天覆地的变革,有如黑夜中的明灯,展示了一个光明世界,需要他们去努力、去争取、去拥有。

    最后,朱由崧做了总结。

    不要怕没钱,没钱也要干,要往前走。

    宋应星等科学家、医学家、工匠等,要敢于实践,不仅要有理论研究,还要做好流程,完善工艺。相关理论,还可以发表在大明周刊上,供大家讨论,总结,纠错。

    命令宋应星在75加农炮的基础上,再研发舰炮,舰炮用小轮子。大明的海军要建立了,大明要走向深海,陈为海洋霸主。

    工具厂改名为大明标准仪器厂,要做出最精密的工具仪器来。

    科举制度要改革了,明年起,大明学子,一年一考,各大学自主招生,择优录取。大学还可以到其它城市独立办校,招收学生。

    朱由崧宣布,大明皇帝出资2000两银子,在教育局成立大明皇家奖学金,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皇后及后宫嫔妃,出资3000两银子,成立皇后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达官显贵、富商平民均可以捐助,捐助者姓名在《大明周报》公布。

    成立大明皇家科学基金,朱由崧捐赠一万两银子。奖励有突出科学成就的人士,由大明皇家科学院审核奖励。

    大明开放农工商业,除了朝廷明确禁止的,民间均可从事生产,发布在大明周刊上,并宣布规章律例。

    通知大明慈善总会,在皇家剧团演出前,进行慈善义卖活动,义卖大明香水、仕女镜、内衣等物。所得款项,捐赠给军队,用于购买大炮、火枪。参与义卖的,免费观看剧团演出。

    新军大营,满装连队全部出征,3个连去安庆,12个连去北方前线。这样,每个前方阵地,均有一个满装营。部队工兵、医疗、后勤物资等一起出发。同时带上3号样炮到前线交给袁枢。

    命令在前方济宁,建立烈士陵园;在南京,建立大明忠烈祠,所有为国捐躯者,均在忠烈祠设立牌位,包括在九边牺牲的将士。

    接下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当前困难,应对措施,朱由崧还对大家不懂的困惑之处做了答疑。

    联合会议整整开了3天,朱由崧命令散会,大家各回岗位,按部就班推进各自本分。

    沐天波花了3天时间,就从扬州盐商处筹得60万两银子,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中,还抄了一个盐商的家,将盐商打入死牢,原来是和冒家有勾结的。

    朱由崧也该回南京了,此时已是1644年7月底了。回南京,要整饬朝纲,朱由崧要抢有枪,要兵有兵,就不怕马士英要挟了。

    杨娥受伤初愈,回到了朱由崧身边。

    皇后李娘娘与朱由崧商议,要去杭州。李皇后是杭州人,逃难后与家人失去联系。所以她要去趟杭州老家,看看老家是否还有人在。顺便,她沿途去苏州,松江两府,巡视工、商、学、医,海关税务等的筹办发展情况。有的,就改进;没有的,就赶紧筹办起来。

    朱由崧同意皇后南巡,命令带上康盈盈、袁依依、程蓉,沐剑屏负责保卫皇后。

    同时,在扬州挑选工匠技工,医生护士等等,带上机器设备,各新部门的委任人员,一行上千号人,登船沿着运河南下。

    朱由崧则坐船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