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有酒吗
繁体版

第四篇:见闻

    年后,父亲带皮阳秋去矿务局二中,提前熟悉学校环境。

    路上,皮阳秋很奇怪地问:“街上的下水井盖,为啥都是厚重的水泥墩子呢?有些高出路面一大截,既不美观又不方便?”父亲很严肃地对他说:“以前告诉过你,这边的社会风气不好。有很多吸毒的‘大烟客’,为了毒资往往弄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烟瘾犯了连父母、孩子吃饭的钱都要抢了去买毒品,完全丧失了人性。但凡见到能够卖钱的,不管是铜的、铁的、还是铝的都偷去卖了,获利最高的是偷库房里的铜质电缆,不过矿上看管很严,逮住判刑也很重,一般难以成功。最好下手的便是下水井盖了,既没人看管,出货又方便,铁质的下水井盖安装上去,一晚上就没了......矿上没办法,全部改成了水泥的。”

    说话间,路边两三个青年像螃蟹一样左摇右晃地走过,就是成了“混混”的待业青年。那时候家庭条件比较优渥的流行打扮是:脚下穿着高帮的仿制军靴,擦的锃亮;黑色的线衣,外套一件马甲;带着金丝边墨镜,三七分的发型,盖住半只眼睛的刘海;走路的时候,不时甩一下头发,或是斜着嘴往上吹;最引人瞩目的是“灯笼裤”,很多褶子的裤腰极为宽大,裤脚又收的很细,腰间坠着一条长长的铁链;双手插在裤兜里,故意将裤子撑的很宽,像迎着风的帆。后来在小裁缝铺做衣服的时候,皮阳秋多次隐晦的表达将裤腰做的宽大一点,他母亲总是不肯。

    校门外,一个长度两三百米的独立通道,两旁是约3米高矮的红砖围墙。围墙左侧是居民楼和教师宿舍,右侧是铁路堤坝。通道入口临街的地方,总有小摊贩在这里摆摊,夏天卖西瓜、黄河蜜;冬天卖橘子、瓜子、沙枣(不用称重,一小杯两毛)等零食,也有长期卖文具、小饰品和卡通贴画的。在这里,皮阳秋第一次目睹了父亲口中所说的‘野蛮’:一个长发青年与其中一位摊主起了争执,嘴里骂了一句,跳起身来,一脚就踹在了那摊主脸上。摊主满脸是血,转手从身后的小车上拿了样物件,“砰”的一声闷响,就将长发青年打到在地,兀自不肯罢休,冲上前又在其头上猛砸了几下。那青年双手抱头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皮阳秋在一旁看的心惊肉跳,父亲拉着他退了好几步,才看清那摊主手里拿着一个从车上扯下来的方向盘......

    学校操场上,父亲正在给皮阳秋指认将要读书的教学楼。操场上原本喧闹的声音突然安静了一下,两拨人在足球场上对峙了起来,为首几人互相剑拔弩张地说了几句,就又散开了。皮阳秋当时还庆幸:还好,他们没打起来......

    学校不大,只有三栋教学楼。一栋初中部,一栋高中部,另一栋是实验室和教师们的办公室。粗略参观了下校园,父子二人就准备打道回府。快到校门口时,几个穿着打扮“时髦”的青年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冲了进来......

    回去的路上,父亲见皮阳秋神色惴惴不安,知晓这孩子肯定被吓着了,安慰说:“别害怕,你只管自己好好用功读书,不要跟那些坏孩子接触,人家不会无缘无故地找你麻烦。”

    附:少年

    情投缘一面,总以义气先。

    对错谁会论,睚眦必报还。

    向好无兴致,作坏味同甘。

    尚夸游侠儿,血流自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