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田亩间
繁体版

第七章:早稻归仓

    七亩多田从割完稻子到插完秧,一共用了一个8天,主要是灌水、犁田、耙田耗时间,这几样活人多没用,劳动主力——牛只有一头。

    插完秧并不意味着结束,还得管着水,水浅了不行,深了也不行。浅了田里容易长草,深了会把秧苗也淹住,秧苗不长了,得保持水位在秧苗的腰部。

    不过这些活就用不上全家出动了,吴父两口子就能干完,所以老大又开始去街上出摊了。

    吴之武则在家带着两个弟弟吹谷子,谷子晒干后还参杂有很多空壳稻屑之类的,需要用风车吹掉。

    将谷子倒进风车顶上的斗里,右手摇动摇把,里头链接的是木头扇叶。左手把斗底下的挡板打开,谷子随着重力往下落,进了放在出谷口下面的箩筐里,轻飘的空壳和稻屑则被扇叶带起的风吹去了后面,后面绑了一个编织袋盖着,防止空壳飘太远。

    这活也挺有意思,双手得配合好,左手需要根据右手摇动的风力控制谷子下落的量,右手的速度也得控制好,风大了把好谷子也吹掉了,风小了又吹不干净杂物,挺费劲。

    吴之武干了一会就把主力位让给了跃跃欲试的老三,小伙子总是希望早早的站上团队合作的主力位,这应该也是雄性基因导致的。

    老四也有点眼馋,这可能单纯只是小孩对这种简陋机械的好奇。但他人小力微,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一旁,间歇暂停的时候过去扫一下风车屁股后的空壳。

    老三转,老四扫,老二搬和倒。分工流水线式的干了一整天。

    吹好的谷子还需要倒进谷仓,倒的时候吴之武还那碳在地上记了下数,全部弄完是有三十三担加一箩筐,他们家的箩筐两个为一担差不多100斤,算下来七亩八分田早稻收获三千三百多斤,亩产差不多四百三十斤。

    产量不算高也不算低,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算中等水平。

    主要是吴父虽然勤快,但不舍得买肥料和农药,三十多块钱一包的尿素和普遍七八块一公斤的农药,哪里舍得多买呢,犁地时是加了一些农家肥(牛粪+猪粪+鸡粪)的,但一冬天也攒不出多少来,完全就是杯水车薪,起的作用不如在抽穗时撒的磷肥和少量的尿素。

    不像后世插秧前犁地撒一遍肥,出苗时撒一遍肥,抽穗时还有一遍,时不时的还得追肥,还有各种的除草剂、防病防虫的农药,更何况品种也不一样。

    然后呢,早稻和晚稻产量都会稍低点,一季稻产量是最高的,味道上一般来说晚稻最好,一季稻次之,早稻最差。一般农民都是尽可能留晚稻自己吃的。

    干完活,三兄弟顾不上吃晚饭,抓起毛巾就往后门溪边冲。

    四处飘荡的灰尘稻屑将他们的头都染成了灰色,这在后世一段时间还是时兴的奶奶灰。

    这些稻屑掉在身上又混合了汗水,痒得人抓耳饶腮的。不洗掉的话,觉是别想睡了,连饭都吃不香,小吃货老四都能过饭桌而不流连。

    洗完回来吃饭时,吴父吴母刚刚吃完,吴之武飞快的扒了一碗饭下肚,然后趁着吴父还没出门,准备说一下自己的打算。

    “爸,妈,我打算不去越省学木匠了,以后就在家了,搞搞副业”

    吴父吴母听到这话都愣了,以往老二都是双抢前回来帮忙一个月左右,然后重新去越省,学了两年多点,按说是还没有出师的,完全没想到老二这时说直接不去了。

    吴母搅猪食的动作都停下了,第一时间问到:“怎么不去了?不是还没出师吗?你惹你叔生气了?”

    “不去的话手艺怎么办?不做手艺死种田的话你身体弱又吃不消!”

    吴父吃完饭正坐在条凳上抽卷烟,闻言放下嘴里的烟,皱着眉头顶着老二看了好一会儿,表情严肃的说:“这种事不要开玩笑,如果是长山叔叔那边有问题,我给他写信!如果是你自己不想去,那你得想好自己想干什么?种田发不了财的,不过你的身体虽然弱一点,尽点力种田养活自己倒也没什么问题。”

    “手木匠也是当初你自己想学的,这块我也不知道你学的怎么样,有手艺再种田总归比死种田要好过很多,前面的业宗叔的生活怎么样你自己也知道,田只种一季,靠着给人打家具、建房子过的快活的很。”

    吴母也应和吴父的说法:“是啊,那个业宗过的很快活呢,你这学了两年多了,不能就这么放弃吧?”

    旁边的老大一直没有说话,就是疑惑的看着老二。

    在吴父吴母说话时,吴之武没有打断反驳,有梦里一辈子的记忆加持,他很清楚吴父虽然严肃但并不是不开明的人,相反他其实很有远见。

    后面他还是村里第一个将农副产品拿去街上变现的,当然他是出主意的那个,吴母负责实操,因为他嘴皮子实在不行。

    一直等到他们表达完各自的观点,吴之武才说出自己的解释:“手艺我已经学的差不多了,这个我心里有数,学到的都是自己的,还得靠手艺吃饭的,不会拿这个开玩笑。以后的打算我是这么想的,相对这里呢,我肯定是更喜欢越省,但我不能现在去,现在我更想在家。

    在家搞搞副业其实也能过得不错,说不定过几年长山那边人还来这边搞副业呢。我最近开始先捕鱼,这个收益比种田高很多,然后手上宽裕点了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了,可以养鱼养鸭、承包山地种果树加西瓜等等,而我的手艺方面能做的也不少,简单点的做点桌椅板凳拿去卖也能赚到钱,复杂点的像新式的组合柜啊沙发啊席梦思床架啊之类我都会做,随便哪个我都不会饿死。

    听到老二说了这一大堆,老两口有点惊讶,这个老二虽然从小相对来说脑子活跃一点,却没想到现在这么有主见,思路这么广阔,说的这些他们虽然不懂,但也知道都是需要技术的,而需要技术那收益就会比种田好,因为种田是最不需要技术的。

    “这些你都会?你说的家具那些我不知道,但养鸭子和种果树还是知道些的,可比种田难很多。”

    “你可别这山看着那山高啊,后面吃苦的是你自己。”

    “好吃懒做是不行的,你要是因为不想干活而待在家里,那我会把你赶出去的!”

    吴母惊讶过后跟着就说了一大段,甚至走过来用力的拍了两下吴之武的手臂。

    吴之武咧着嘴下意识的往后缩了下,然后顺势站了起来,冲吴母说:“妈,放心,我有数的。我怎么也不会骗自己嘛,我聪明嘛,学两年已经够了。爸,我划算好了的,也就还有半年时间,提前了没什么的。你说呢?”

    后半句是对着吴父说的,吴父一直看着他没说话,手里的烟抽完了也没续,他本来也没什么烟瘾。

    这会儿听老二问自己吴父才开口,

    “你既然觉得手艺已经学好了,而且也想清楚了,那就不去吧,你给叔叔写信好好说一下。本来让你跑那么远学手艺是因为想着那边离着临安近,出师了可以有伴带着你去临安干活,临安的钱毕竟好赚点。现在你觉得在家更好那就在家吧。”

    “但是不去归不去,长山叔叔那边你得好好说,说好的三年学艺,即是学艺也是给师父干活。现在不去了肯定要说好,不能让人家觉得我们不讲道理,不诚信。”

    吴之武听到这话也是连连点头,这他还真没想那么多,不是想不到,就是被几十年的记忆冲击的一直在想以后能干啥了,姜还得是老的辣。

    “嗯,知道了,爸。我会给叔叔写信好好说的,其实那边现在去临安的干活的也很少,倒是有一些往江右这边来做木匠、泥瓦匠的。”

    吴之武这话是把后面几年的事情提前了说的,过几年就会有很多人都江右这边搞副业,不止是木匠,也不止是长山那边人。

    应该说是整个越省的农村人都跑全国搞副业,之所以说长山来江右的多是因为很多人跟当年迁移到江右的人是亲戚,而江右在农业时代是很富裕的,要出去搞副业自然优选这边了。

    吴父点了点头再说什么,站起身来去提桶打水洗澡了。吴父不是在这里长大的,性格也比较含蓄,所以并不习惯在小溪里众目睽睽之下洗澡,都是打水回来在自家后门洗。

    而吴母见到吴父同意了也就没再说什么,回去接着煮猪食,不过嘴里一直小声嘟囔着。

    吴之武走过的时候隐约听到是:过段时间去码头边上还有河对面田野靠西边的荒地对开一些出来,到时候多种点萝卜之类的。

    这是立马就转换思路想着多了个劳动了就可以多干点活了。笑了笑也不在意,吴母就是这种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