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田亩间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准备种香菇

    炎炎烈日,地里的植物被晒得无精打采,树上知了的叫声都显得有气无力。吃过午饭的吴之武悠闲的摇着蒲扇坐在堂屋里指挥两个小弟绑鱼线,吴父坐在凳子上抽烟。

    厚达三十公分的黄泥墙阻隔掉了绝大部分热气,泥土夯实的地面隐隐透出一丝丝凉气。吴之武舒服得想要哼哼两句了,再想想放在屋里的三百来块钱,心情就更好了。紧接着想起来正事,转头跟吴父说:“爸,老三还是让他继续上学吧?留一级,考个初中。学杂费课本费之类的我来承担”

    一旁正绑着鱼线,嘴里还指挥老四帮忙的老三瞬间站了起来,小板凳都被带翻了,冲着吴之武喊着:“不要,我不去读书!二哥,我不去!”说完又偷偷的看吴父,见到吴父阴着脸在看自己连忙低下了头。

    吴父刚刚想说话就被老三抢了先,看了他一眼又转头对吴之武说:“他自己不愿意读啊,今年又没有考上,两门课加起来才八十分!他要考上了肯定让他读的”

    “没事,留一级,我在去找找看能不能买到点学习资料,认真点学肯定能考上的,最起码也得那个初中文凭,这样以后不管干什么都好很多。”

    吴父点点头,赞同的说:“能多读书肯定好的,文化越多越不吃亏!就是他不愿意读,我说他,他也不愿意,你既然有这个心那你多跟他做做思想工作!钱就不用你出了,只要愿意读书我是很支持的”吴父是很赞成多读书的,他自己没读过书,只上了一段时间扫盲班认了一些字,种了大半辈子田,知道种田的苦,自然明白只有读书才能跳出这个圈子。可惜家里几个都不愿意读书,老大小学毕业,老二初中读了一年不愿意读了,现在老三也是小学毕业就不愿意读了。

    吴之武坏笑着看了眼一旁急的跺脚的老三,对吴父说“没事,钱也不多,他跟老四天天帮我干活,我总得表示表示吧。不愿意读就打呗,打到愿意读为止!田里干活那么累都受得了,读书怎么就受不了了,还是打的不够!多打打说不定咱们家很快就能出个大学生呢!”

    老三脸都白了,不敢置信的看着二哥,无法相信这么不冷的话是从他三十六度八的嘴里说出来的。

    吴父有点迟疑的点了点头,琢磨着是不是自己确实打好少了?要是当初打狠点,老二是不是大学都快毕业了?当初他成绩可是不错的!这么想着又上下看了老二好几眼。

    吴之武被吴父看的有点别扭,不知道为什么聊着老三上学呢怎么看向他了。

    “怎么了?是该打啊,小学课本又不难,稍微认真点就学会了!”

    这话说得老三猛翻白眼,连吴父都忍不住翻了下白眼,这时吴母跟老大清理完猪栏走了进来,刚好听到了最后一句,中午收了吴之武上交的二十块钱,心情很好的吴母居然开起了玩笑:“读书不难啊?那看来之武你是准备去考个大学出来咯?”

    旁边的老大还很认真的附和:“按之武这脑子,认真学应该是可以考上的”,他是真觉得老二能考上。

    这下吴之武感觉到了一丝尴尬,连忙说到:“妈,说的是让之英留一级,认真点读,明年考上初中!”

    “哦,老三啊,这他也不愿意读啊,要不在家干活算了?”吴母听到是让老三继续去读书,有点犹豫,她对读书属于不主动、不拒绝,你要想读那就读,不想读她也欢迎,省点钱家里还多个劳力。

    “行了,老二跟老三多说说,多读点书是好的!能读书肯定接着读!”吴父站起身说了句,然后往门外走。吴母听到他都发话了,也就不说什么了,坐下来帮着绑鱼线。

    老三见到吴父出去了立马跑到吴之武身边,抓住他的胳膊,一脸急切的说:“二哥,我不想去读书,一点都没意思,还不如去田里干活!”

    吴之武任由老三抓着他胳膊,转头很严肃的面对着老三说到:“之英,我很认真的说,种田是没有出路的,你自己看村里这些人,有几个活的快活的?你拿佑福家跟其他家对比下,他还就是木板厂的工人,比我们这些种田的快活多少?你多读点书,最少也要初中毕业,那时你不管是去外面打工还是在县里找个工厂都比种田好。要是能考个中专,那直接能就有铁饭碗了,最差都能当老师!”

    “你去田里干活都不觉得累,放一天牛也不觉得无聊,怎么去学校读书就觉得没意思呢?主要还是你没把心思放在上面,你要是把心思放到课堂上,课本上,说不定会觉得书上的那些知识也很有意思的!”

    吴之武看着眼前抿着嘴不说话的老三,也是觉得头疼,他是多了几十年的记忆的,自然知道读书是最具有性价比的投资,尤其是现在这个时间段。

    “你试试呗,难道你不敢啊?还是说你就是那么笨,别人学的进去,你就是学不进去?就是比别人差?”

    好言难劝就上激将法,老三这小子就是头倔驴,最受不了激将法,这个时候他们这种乡下地方,大部分对读书都很佛系,很少人会逼着小孩读书,也不会拿学习成绩说事比较。

    “谁说我笨啊?我又不是笨蛋,我只是不愿意读而已!”

    看来上钩了,吴之武笑着说:“那你就去读一年,证明下你自己!”

    老三果断摇头,“不去!”

    笑容凝固,无奈的摇摇头,算了,现在还不到八月份,时间还早,慢慢来吧。

    接下来就是轻车熟路的傍晚放钩,早晨收钩卖鱼。就这样到了八月下旬,吴之武存下了两千三百元的巨款,甲鱼钩达到了三百个,下一次钩要用掉六七斤猪肝,下钩的地方也遍布了河道和水坑了。之所以是三百个倒也不是没地方下了,主要是收放一次就要两三个小时了,实在忙不过来,渔网、地笼、竹匠做好送过来的鱼篓都一层灰了。老三已经成了他的专职助理,老大也是下班回来就去帮忙。销售渠道也多了几个,招待所、县宾馆都是老客户,还有两三个私人饭馆也都成了老客户。当然,竞争对手也多了不少,别的地方不说,他们村里就有五六个人在放钩,不过他们量都不太多,一方面是胆子没有那么大,鱼线、针、猪肝之类的虽然不算太贵,但随便买买也要几块钱的;另一方面是销路没他的稳定,他们大部分是自己拿去街上零卖,既想卖高价又没有利索的嘴皮子,实在卖不了高价了才会批发给张来贵他们这些鱼贩子。当然,人多了对吴之武多少还是有点影响的,比如张来贵那里收的价格就比之前降了两毛,现在都是两块钱一斤收了。

    吴之武对于多了竞争对手也没怎么在乎,这本来就是人们在向自然要饭吃,而且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一种。不过对他们无论大小全部抓走的做法实在有点看不惯,也说过几次,可惜没人愿意听他也管不了,毕竟抓是他带头抓的,赚到钱了后去对别人指手画脚,人家只会觉得他是不想让他们跟着赚钱,毕竟小的也能卖钱,再小点的卖不了钱还能自己吃。所以他也只能自己做到抓大放小,其他人也就只有堂叔吴静平听了。

    八月中旬已经出伏,天气依然很热,够个几天就要开始收割一季稻了。吴之武准备这几天陆续把钩子都收回来,有货上钩的先收,因为上货了就代表要重新绑钩,直接收回去绑,钩上猪肝完好的就先放着,每天收一点。

    更重要的是吴之武想着趁这个时间申请一块宅基地,收完一季稻后就开始盖个棚子用来种香菇,这段时间在农业部门找人咨询到有香菇菌种卖,塑料袋没有现成的但塑料薄膜在供销社就有卖,木屑通过村里的吴佑福跟木板材厂谈好需要了随时去拉,也就是说种香菇的条件已经全部具备,就差场地了。

    不过把这个想法跟吴父一说就被否决了,吴父当时瞪着他说:“你这还没成家就要分家啊?”

    吴母也说:“之文都还没成家,你着什么急啊”

    吴之武一头雾水,看着老爸严肃的表情赶紧解释:“没有啊,我就是要个宅基地搭个棚子种香菇,没想要分家啊!”

    吴母白了他一眼说:“没成家怎么申请宅基地?”

    吴父补充道:“一户只能有一个宅基地,你要申请宅基地就得分户!”

    “是啊,老二,你现在就想分家?”

    吴之武看着老两口不太好看的表情,练练摆手:“啊,没有,没有!我不是想分家,只是不记得还有这个要求!这不能申请宅基地就麻烦了,在外面种香菇的技术我没有啊!”

    这儿子还没成家就开始分家,村里人指不定说出什么来,父不贤子不孝的名头是肯定要落在他们家的。吴之武经过他们这一说,也想起来梦里几年后他去申请宅基地好像是带着结婚证去的,记忆不那么了,因为那时也是吴父帮着办的。

    “你种香菇要多大的地方啊?要不把后院盖个顶,你先在后院种?”吴父看他发愁给他出了主意,听到这话,吴母还悄悄的瞪了他一眼,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

    “后院才多大点地方啊,种不了多少!唉,爸,咱们村里的那个仓库可以租吗?能租的话那里前期够用了。”

    村里的仓库留在村中间位置,跟牛栏是连在一起的土坯房,两层楼,有一百多平方大小,前期先用着,后面再根据效益看情况是不是可以买一些地。

    吴父听他说要租仓库,沉吟片刻,有点不确定的说到:“仓库现在都是给大家放一些杂物,倒是能空出来,但是这个允许租吗?允许租的话又是什么价钱租呢?”

    “没事,我直接去找立强,让他去问大队,算了,还是我自己先去大队找熊支书问一下,他那个人就是个奸臣,让他去问,他没好处说不定还要捣乱!”

    吴父又瞪了他一眼:“这些话不要乱说,都是一个村的,影响不好。你自己去问问也好,这样更了解情况。”

    “知道,我也就在家说说,在外面我才懒得说他,上次船丟了事最后也没查出来怎么丟的,就那么不了了之,我不是也没在外面说什么!割完谷吧,割完我就去找熊支书”

    这时吴母接了句:“价钱也要搞清楚,别被他们弄得不清不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