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天下!
繁体版

第十六章 一片忠心生死同

    承平三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梁帝驾崩,天下缟素。

    鉴于刘帝已生前的功绩,众臣议下谥号为成。

    据传,成帝死前下旨将自己的遗体吊在城楼七日,确保大梁百姓无忧才肯离去。

    许多百姓自发前往盛安城去吊唁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

    姜云升刚听到这条消息时有些不太信,自己的这位便宜师兄就这么死了?

    虽然早就从梁帝口中听到他命不久矣,但在姜云升看来,梁帝应是还能活上个半载,没想到就这样死了,难免有些唏嘘。

    他对成帝的感情不深,即便成帝是他名义上的师兄他也没有过多伤心。

    只因他承了梁帝一个情,而这份情是需要还的。

    六月二十六日这天,风和日丽。

    老太监王忠维背着个包裹颤巍巍的向姜云升辞行。

    姜云升劝他不如留在这,梁帝死后,宫忠生变,他这位梁帝身前最忠实的鹰犬若是回去了,难免会被人拿来开刀。

    老太监只是欣慰地笑了笑,哽咽道:“姜公子心存善念老奴心领,可咱家伺候陛下三十多年了,除了今个从不曾离开陛下身边半步。如今陛下去了黄泉,身边没个人照应,老奴心里实在发堵,反正咱家也没几年好活了,不如提前下去抢个位,说不定还能继续伴陛下左右呢。”

    姜云升看的出来,王忠维很是难过,但和他说话时仍然挤出了一抹笑容。

    姜云升不知如何去劝,一开始他对王忠维的印象并不算太好,只觉得这老太监狗仗人势,说话咄咄逼人。

    可经过这几天相处下来,姜云升觉得老太监人还是不错的,至少对梁帝信任的人来说,老太监那叫一个细微谨慎。

    今儿看着老太监孤身回到盛安城区送死,心里倒也不是个滋味。

    可王忠维心意已决,再三推辞姜云升的好意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归途。

    等到楚悲歌打渔回来后,姜云升将此事告知给了他。

    楚悲歌听后沉默不语,过了半天才喃喃地说了一句,“倒是个忠心的狗奴才。”

    随后,楚悲歌也开始收起行囊,看样子是也要离开了。

    见姜云升还在原地发愣,楚悲歌没好气道:“你这小子发什么呆,赶紧收拾行囊,我等也要离开此地了。”

    “去哪?”姜云升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楚悲歌走到他面前,轻轻地敲了一下他脑袋,“还能去哪,当然是回蜀地了!怎么,难道你不学剑了!”

    看着吹胡子瞪眼的楚老头,姜云升委屈地“噢”了一声,转身也收拾行李去了。

    片刻后,二人告别村里一众质朴的百姓,向着青州南下而去。

    从青州去蜀地难免绕路,但梁帝已死,中州附近的地域皆要迎来一场大乱,说不定会遇上什么麻烦。

    楚悲歌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但王朝崩塌,天下势必大乱,无数英雄豪杰将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他有心想让姜云升增长一下见识。

    半路上,姜云升忽然想起梁帝交给自己的小剑,于是取了出来双手递上。

    楚悲歌看着小剑,有些伤感,他颤巍巍的接过来塞入袖中,说道:“此剑,非是刘帝已那混小子交给我的。不过,你现在实力不够无法使用,为师便先替你收着,日后等你到了人仙境,为师再还给你。”

    姜云升当然不会有意见,他连小剑有什么作用都不明白,却也知道这是件不得了的宝物。

    看梁帝和楚悲歌一脸严肃的样子就知道。

    师徒二人不急不慢的向着南方而去,累了便寻处方便的地儿调整休息。

    在楚悲歌的口中,姜云升得知蜀地不止只有他们剑阁一脉,还有许多名山。

    各脉时有争斗,而他们剑阁与一座名为青云剑宗的宗门交好。

    等他带着姜云升去剑阁祭拜祖师,学完九式之后,他们就要动身前往青云剑宗。

    用楚悲歌的话来说,他堂堂地仙十八楼之上的强者,可没空去教一个还未正式踏入九品境界的毛头小子修炼,索性给他找个人带路。

    姜云升有些忐忑,总觉得楚老头没安好心,于是问道:“师父,青云剑宗的师兄们如何?”

    楚悲歌人老成精,走过的路比姜云升吃过的饭都多,哪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没好气地又伸手在姜云升脑袋壳上敲了一下,楚悲歌说道:“放心好了,青云剑宗当代大师兄温文如玉,对一众师弟最有耐心,而且方满十九岁便踏入世俗一品大宗师境界,让他教导你绰绰有余。”

    姜云升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大师兄升起了好奇心,他从不信这世上有如此大公无私的人。

    师徒二人的行踪暂且不提。

    老太监王忠维自并州出发,加上一路上不曾歇息,终是在次日黄昏落下时赶到了盛安城。

    距离城门还有五十里地时,王忠维就看到了梁帝的尸身。

    经过三日的暴晒,梁帝干煸的尸身变得黑不溜秋,寻常人难以辨认,可王忠维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他伺候多年的主子。

    “陛......陛下!”

    王忠维悲从心来,顿时跪倒在地,朝着梁帝尸身的方向叩头。

    路上的行人见状并未奇怪,这些时日以来,各地的百姓前来吊唁成帝的人数过多,甚至朝廷已经下令不让其他州郡的百姓前来了。

    王忠维也没心情去理会这些人,反而哭的愈发伤心了。

    “陛...陛下啊,老...老奴来迟了,这群贼子好大的胆子啊,竟让您受这种苦难......”

    看着梁帝死后被如此对待,王忠维的脑海中充满了愤怒,他只想冲进盛安城中将那群仙人屠杀的一干二净。

    许多人私下里称他是梁帝的狗奴才,而他就算知道了也只是一笑而过。

    在他心中,天底下没有什么能比做梁帝奴才这件事更加幸福了。

    王忠维永远忘不了,在多年前那个风雪交加的晚上,他一个小太监莫名地被先帝送入康王府中,伺候还是六皇子的刘帝已。

    一个刚进宫的小太监,上来就被送去伺候皇子,王忠维的心中难免恐慌。

    加上皇家子弟久居院宅中,不少人都有一些龙阳之好。

    刚被侍监毒打一顿的王忠维就这么坎坷的走进了六皇子府中,可想象中的恶主没有出现,只有一位七八岁的稚童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他。

    稚童看着两股战战的王忠维,伸出一根手指童真的说道:“你好像很害怕?”

    还是小太监的王忠维立刻跪倒在地,语无伦次道:“咱......咱家见过六皇子。”

    稚童开心的笑了,上前拍着王忠维的肩膀说道:“这么说,你是父皇送来的玩伴?”

    “玩伴?”王忠维怔住了,他没有想过皇室子弟会用这个词称呼他这个阉人。

    “你为何这么害怕?”见王忠维不回答,稚童语气中充满了不解:“难道是宫中有人打你了?”

    听到主子的话,王忠维偷偷抹去眼睛的泪水再次叩头,“殿下,奴...奴没有,奴只是见到殿下有......有些欣喜。”

    “是么?”稚童仍有些疑惑,但好玩的心思掩盖了一切,他又拍了拍王忠维的肩膀,用老气横秋的语气说道:“不用害怕,以后你有我撑腰,谁也不敢欺负你了。”

    这句话,是王忠维此生听过最悦耳的话,即便时隔多年,他也从未忘记。

    “奴......遵命!”

    小太监王忠维的声音渐渐与大内总管忠公公的声音合在一起,恍惚间,王忠维仿佛又见到了那个在他面前伸出一根胖乎乎手指的稚童,用老气横秋的话音跟他说道:“忠维,朕走了后,你便找个地方颐养天年去吧。”

    “陛下,老奴让您失望了”,忠公公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颤巍巍的站起身,他看着城楼上梁帝的尸身,摇摇晃晃地向着盛安城走去,自嘲道:“陛下,老奴伺候您习惯了,又哪会照顾自己呢?”

    随后,一道人仙境的气息陡然升起。

    城内所有人都听到了一道悲痛的声音。

    “陛下,外面风雪大。老奴,来接您回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