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不惊
繁体版

第七十七章 工厂潜入

    “怎么感觉这个工厂和我记忆里的不太一样了,”几人穿过一个灌木丛,从栏杆的缺口处爬进了工厂,罗科索夫斯基抬头看了看厂房,抓了抓头发,“我记得以前这上面好像不是波兰语,是德语来着,现在改了吗?”

    “会不会是你记错了,”布兰卡拍打着身上沾着的树叶和杂草,“你来做工的时候识字吗?能看出来这是波兰语还是德语吗?”

    “我三岁就开始认字了,”罗科索夫斯基看着不远处的大楼,回忆着以前对这个工厂的印象,“这家工厂是个纺织厂,我记得东边那个厂房有个小门,咱们应该是可以从那里混进去的,去看看?”

    “你是向导你决定,出了事我也能兜着。”辛迪加看着路边偶尔经过的几个工人,看着他们布满污垢的衣服和沧桑的面容,开始觉得杂志上对工人生活的描述是存在不少真实性的。

    几人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带领下,躲过了巡逻的保安,摸到了东边厂房的墙角,来到了这个小门门口。这里是给在后车间上班的工人用的,后车间离厂房大门太远,从大门走太耽误时间,所以工人们普遍喜欢从小门进出。

    “里面非常热,而且都是棉絮,你们进去小心一点,”进去之前,有经验的罗科索夫斯基已经摸出一条围巾捂住了口鼻,“如果觉得喘不过气了就赶快出来,以前有人因为飞絮窒息死在工厂的。”

    听了这话,刚刚还颇有兴趣的辛迪加有些迟疑了。虽然他对工人的真实生活很感兴趣,但他还没做好为此送命的心理准备。迟疑了片刻,他看向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围巾,用眼神询问是否还有另一条围巾。

    “没事的,”罗科索夫斯基看出了辛迪加的迟疑,鼓励他道,“你看在这里每天上班上了好几年的工人也没死几个,你只进去一天不会有事的。而且我们在这,万一真出了事我们会帮你找医生的。”

    “工厂医生?”辛迪加在父亲的司令部待久了,默认所有地方都应该有医生。

    “工厂哪有医生啊,肯定去城里给你找啊,”罗科索夫斯基直接吧辛迪加推进了工厂,随后招呼其它几位也一起进来,“进来前记得把外套脱了,里面不像外面这么凉快。”

    走进工厂的一刹那,辛迪加就感觉到一阵热浪向自己的脸上扑来,仅仅几秒中,自己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对外呼出水汽,由汗腺分泌的体液在皮肤上积聚,最终变成了黏黏的汗液。

    这里的温度已经逼近35度了——这还是在波兰的春天比较冷冽的情况,假如这里是位于法国、或是地中海附近的工厂,温度恐怕还能再上升几度。辛迪加迅速地脱去了外套,只剩一件贴身的衬衫穿在身上,但即便如此,汗液依旧像小溪一样从他的脸上、胳膊上、胸口、大腿……身上任意一个地方肆意地流淌出来。

    纺纱厂里到处是洒水的喷头,高温加上水汽让整个工厂白茫茫的一片,即使近在眼前的东西也很难看见,辛迪加走在第一个,有些不知所措。

    “辛迪加,你扶着两边的桌子走,”在第二位的罗科索夫斯基手已经碰到了辛迪加,立刻知道辛迪加是因为看不清所以不敢走,“两边桌子上都有类似扶手的东西,你握着它走就好。”

    辛迪加的双手在两边乱摸,终于摸到了罗科索夫斯基所说的桌子,进而找到了桌上的扶手。他紧紧握着扶手,一小步一小步的向前挪着。罗科索夫斯基身后,布兰卡和艾尔莎的情况也不好,两人也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和辛迪加一样,只能一步步试探着向前走。

    他们来的时候正是下午上班的时间,没有人在织机间的过道上行走,这才给了他们慢慢走的机会。走了好几分钟,直到脸上的汗水已经淌得他们睁不开眼睛了,才终于走出了白雾。

    刚刚离开车间,几人就感到一阵爽快的凉风在身边转了一圈。辛迪加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和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这里的工人每天都要在这破地方待12小时,”罗科索夫斯基似乎对这种情况早已习惯,“我现在都觉得当年能在里面待下去的自己真厉害。”

    “刚刚康斯坦丁说有人死在里面我还不信,现在我觉得能活下来才是奇迹,”布兰卡走完这一路,已经开始喘气了,“走到一半就感觉呼吸困难了,这地方真不是人待的。”

    “如果各位有意愿体验一下工厂生活,我也是可以安排的,”看出大家对工厂有了新的认识,罗科索夫斯基露出了诡计得逞的笑容,“放心,工资日结,每天15便士,体验工厂生活还有钱拿,多好的买卖啊。”

    “你这是想让我死,”布兰卡看没有椅子,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直喘粗气,“一天干12小时,一共就给15便士,平均每小时才一个便士多一点,这点钱吃饭都不够吧?你小子不会把每天的工钱都吃了回扣吧?”

    “你这个人不要乱说啊,”罗科索夫斯基说,“一天15便士怎么不够了?有些会省钱的工人10个便士就能过一天。”

    “我是不会参加这种活动的,”艾尔莎看到湿透的衣服贴在自己身上,勾勒出了自己一直试图包裹的身体,连忙把外衣又穿在身上,“阿波卡利斯同学参观得怎么样了?差不多我们就可以走了。”

    一般来说,普通人参观工厂,体验一下工厂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就该回家了。除了为生计所迫工人,不会有人愿意来这里工作的。很多人宁愿去扫大街、甚至当掏粪工都不愿意来纺织厂——环境过于恶劣了,正常人都无法承受。

    “说句实话,我对在这个工厂做两天还真有些兴趣,”辛迪加搓了搓手,靠到罗科索夫斯基身边,“要不安排一下?我看能不能抽时间来这干两天?”

    “不是,我就说说,哥你真来啊?”辛迪加这么一说,倒让罗科索夫斯基有些迷茫了,感情这位元帅公子还有点受虐的倾向?

    “喂,那边几个,你们是,”休息的时候,一个女声从他们身后响起,“你们不是工厂的吧?来这干嘛的?”

    “啊,抱歉抱歉,”罗科索夫斯基经验丰富,听到这话忙把布兰卡拉起来,点头哈腰地陪笑脸,“我们是隔壁大学的学生,读了描写工厂的小说后,想来工厂参观参观,打扰了打扰了,我们马上走。”

    “描写工厂的小说,”女孩眨了眨眼,似乎想起了什么,从身后拿出一本《星火》,“你们看的是这里面的小说吗?”

    “啊,啊对对对,没想到您还识字啊,”看到对方掏出了一本《星火》,罗科索夫斯基大喜,这样就更容易套近乎了,“我们就是看了这里面的小说,才想来看看工厂是什么样子的,没想到您也看啊?”

    “不,我不识字,这本小说是朋友送的,”女孩走到几人面前,“正好,我在工厂一直找不到识字的人,你们既然识字,帮我读读里面的文章好不好?我可以带你们参观工厂的!”

    “行啊,”听到女孩能带他们参观工厂,辛迪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从女孩手里接过了《星火》,“认识一下,我叫辛迪加。”

    “你叫我卡米拉就好,”卡米拉把杂志递给了辛迪加,“谢谢啦,好心的上大学的先生。”

    卡米拉手上的这本《星火》确实是别人送的,而且是捷尔任斯基特地送给她的样刊。即使在编辑部,这样的样刊也仅仅只有三本,假如未来《星火》真的风靡欧洲大陆,她手上这本第一期的样刊将价值连城。

    “你也是这里的工人吗?你不用做工吗?”辛迪加翻开了杂志。

    “怎么说呢,我现在是已经不需要每天在车间工作的工人了,是专门管工人的工人了,”卡米拉也和布兰卡一样,直接坐到了地上,“刚刚在各个车间转了一圈,准备出来透透气,就看到你们了。”

    “你才不到20吧,就已经是工头了?”艾尔莎上下打量了一下卡米拉,有些不敢相信,眼前的女孩说20岁都明显偏大了,看起来最多只有十五六岁。

    “别看我年纪小,我已经在这个工厂工作十年了,是这个工厂资历最老的员工之一,”听到有人质疑自己,卡米拉明显有些不开心,“如果是大学生来这工作,进来就是我现在的职务,我熬了十年才熬到呢。”

    “干了十年,”辛迪加说,“那你岂不是五六岁的时候就在这里工作了?”

    “是啊,哪家小孩不是五六岁就出来干活了,”卡米拉白了辛迪加一眼,“你们读得起大学,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吧?真羡慕你们,还可以上学。”

    “你也可以上啊,”辛迪加想起自己老爹似乎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说过内阁要启动义务教育工程的事情,“现在国家有免费教育,你可以直接去上小学的。”

    “得了吧,上完小学也是出来干这个,还少拿好几年工资,”卡米拉靠着墙,拨弄着自己的头发,透露出这个年纪特有的可爱,“不过我倒是可以让我妹妹去读小学,识字总比不识字好。”

    “确实,你要识字就不用我给你读书了,”辛迪加翻到了目录,“先读读目录吧,看你想听哪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