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之梦启人生
繁体版

021章 会议,预言

    早饭后,陶林去孙家拜访。

    贺秀莲沾光跟着蹭曝光,混脸熟,力求尽早和孙家众人建立亲密联系,走通上层路线,争取先田润叶一步形成既成事实。

    陶林曾私下悄悄问穆旭,是不是由他先代表贺耀宗,为贺秀莲说媒,或者讨孙家个口风。因为穆旭的关系,陶林同贺家的关系很好,有这个资格。

    穆旭摇头,说:“欲速则不达,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于是提议暂作罢。

    穆旭是不想贺秀莲爱得太卑微。

    陶林同贺秀莲走后,穆旭留在大队部没走,没多久,田福堂带着他的大队班子来到,同穆旭落实村里养羊的事。

    他们都对育肥羊给予了厚望。

    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这年头不但缺粮,更缺肉,只要有,不愁换不来想要的东西。双水村若有办法实现大规模养殖,绝对会血赚。

    关键是人都不够吃,哪有家禽牲畜的事儿,上级下达到村里的养猪指标就是如此,每头生猪补贴百五十斤高粱,都没人愿意养,不得已只好抓阄落实。

    可是若能把庄稼秸秆变成饲料,那就是无本万利的事了,咋能不积极嘛。

    其实村里冬天喂牲口也是用麦秸、包谷秆什么的,但那是没办法的办法,而且要加入大量的精饲料才成,比如高粱、麦麸。

    干麦秸、包谷秆只能提供粗纤维,长膘还得靠精饲料,就这也只是维持牲畜的状态,想更近一步,慢得很。

    除非加更多的精料。

    可哪里有嘛。

    所以,农村家庭养殖都是随季节。

    秋末冬初逮只猪娃,汤汤水水凑和到开春,就可以吃猪草了,到夏秋粮食下来猛喂一阵,春节时候正好杀年猪。

    所以,农村土猪大多一年一茬。

    这种模式延续了上千年,直到现代粮食开始大量结余,而且有了猪饲料,才从根本上改变了猪的生产周期。

    穆旭之所以选择养羊,而不是猪、鸡那些,原因也在于粮食。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是买羊的钱从哪里来?二是烧柴的事咋解决?”

    讨论来讨论去,问题根结落到买羊、燃料的事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二队长金俊武,四十来岁的年纪,腰圆膀粗,一双铜铸大眼炯炯有光。

    话音一落,窑里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说啥,有些冷场。

    都是要命的问题呀。

    钱重要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之所以提烧柴,是因为庄稼秸秆在农村另有个重要作用,那就是生火。

    做饭、冬天取暖都离不开他。

    后世秸秆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是农村做饭改煤气,取暖用空调,再加上没有了家庭养殖,又不愿费力积肥,种养循环被彻底破坏,于是就成了问题。

    不烧而何?

    金俊武其人在双水村有一号,不只是生产队长,还是金家族里的好汉。

    他父亲是双水村名人金老先生,老先生常年在村里教冬书,惠人无数。

    金俊武兄弟三人,他行二。

    不过,老先生的文气没能在三兄弟身上得到延续,到了金俊武这一代,三兄弟里竟没有一个能够子承父业的。

    老大金俊文五十来岁,手巧,杀猪、泥窑、垒锅灶,匠工活儿都能来两下,还生养了两个土匪般蛮横的儿子,一般人不惹他,他呢也很少出头做事。

    只闷头过自个的光景。

    老三金俊斌老实得像个傻瓜,只管闷头种地,其它任事不管。这辈子唯一引以为豪壮的事,就是娶了个双水村里最漂亮的婆姨。

    三兄弟里独独金俊武。

    此人悍性强而且脑子里弯弯又多,做事本来可以靠莽的,但人家偏偏喜欢用智力周旋,对长辈有礼,做事又宽阔,私交还从不计较小亏小损,尤其从不欺负村里的弱者,所以成了双水村少壮派里唯一可以和孙少安比肩的存在,在金、田两族的一般人中都有些威望。

    所以,他的意见必须重视。

    穆旭自然有办法,但他不说。

    双水村的事,要靠双水村人自决。

    田福堂其实也有办法,弟弟田福军暗地里给他交过实底儿,但他也不说。

    领导可以托底,但不能代劳。

    孙少安见大家都不说话,于是就把少平昨晚给他提的事儿讲了出来。

    “煤的事好办,少平说他有些办法,能从铜城弄来便宜明煤,村里烧柴没问题,再说青贮用的是青秸秆,不是所有秸秆,也能补充一部分。就是买羊的钱,需要多合计下。”

    少安不知道少平为啥那么的有把握,但他相信弟弟,少平从不说空话。

    在坐可以不相信少平,但不会不相信少安,这就是双水村少壮派领袖的实力。

    那么问题来了。

    钱怎么办?

    买煤用不了太多钱,可以不考虑,买羊可是大钱,在坐谁也拿不出来。

    孙玉亭道:“海民,你说说。”

    田海民是村里会计。

    “我打听了一下,买两百只小羊大约需要三千块,这是最起码的规模,加上青贮窖还有其它耗费,留些余量,恐怕需要准备至少五千块,村里备用高粱还有五万斤,倒是也够……”

    副书记金俊山闷头抽着旱烟,冷不丁插言道:“备用粮不能全动。”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好比央行准备金,哪能说花就花。

    孙玉亭爱动这些小脑筋,他灵机一动,说道:“要不村里集点资?一百不多,一毛不少,卖了养给点好处……”

    这倒也是个办法。

    大家虽然没钱,但不是一点没有,尤其有几家,还是很能出些钱的。

    比如金俊山,比如田福堂……

    田福高突然发表意见:“我看成,志愿原则,反正也不白用,有好处。”

    田福堂拍板道:“那就这么办,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我支持。海民先细算算,看看给多少好处合适,明着告诉大家。具体能集资多少,看看再说,真不够我再另想办法。”

    “既然如此,我提一点。”

    穆旭见大家讨论完了,起身道:

    “首先感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努力做好青贮这件事。不过,另外我想说两点:一是水坝的事要抓紧,晚了就蓄不了多少水了;二是育苗的事,黄瓜南瓜嫁接需要提前育苗,为提高地温,需要建塑料棚,大小看能弄来多少塑料。若是能成,我还想顺便育些棉苗。

    营养钵育苗在农业生产方面很有用,未来能应用到方方面面,好处很多,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建一个大些的塑料棚,至少是人能够进去的那种。”

    “塑料膜虽然难弄,倒也不是弄不着。”金俊山说:“可是穆专员,我听你一再说筑坝的事,莫非……”

    “明说了吧,我在省气象局有关系,黄原上今年夏天怕是有大旱。”

    田福堂一哆嗦,“多大?”

    “很大,能影响到秋收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