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之梦启人生
繁体版

034章 一波平,一波起

    两天后,穆旭拿到了小院的钥匙。

    那天正好是下午,他正给学生们上劳动课。县高四个班,若没其它任务,下午大多都是劳动课,而且是四个班一起上,整地、挑土、拔草……等等什么的,大多是工具一发,由班干部带着,各干各的,老师通常是不在场的。

    穆旭想让他们学点实用东西。

    于是,就把不多的地给分了。

    十个人一组,每组选正副组长,管理四到五亩地。四个班共分了十六组。

    考核就是责任田里的实际产出。

    除了最开始时候,给各班上了两节室内劳动课,讲解一些基本农田作业理论和种植技术,后来穆旭通常把各小组组长叫到一起上现场课,教授技术,分配任务,然后再由他们带着各自小组干活,耕作责任田,穆旭则不定时到各组责任田里去检查并指导,现场纠偏。

    如此以来,一切就有序了起来。

    而他也有了充裕的时间,变得自由起来,即使偶尔不在学校也没有关系。

    那天下午,穆旭正带着人在高一2班的责任田里做现场指导,那天送钱的那个又来了,是学校王校长领过来的。

    “穆老师!”他老远就喊。

    因为都是山地,实验田不很规整,上上下下,东一块西一块,哪里都是。

    “这地种得不错嘛。”

    他说:“没想到,穆老师身为城里人竟也会种地,而且还种得这么好。”

    “种地也是科学嘛,离不开知识,而且我以前在贺家湾种了五年地呢。”

    “我看怎么种的都是包谷红薯?”

    “高产,秸秆能做饲料,随后我打算养些猪羊什么的,实现农业循环,以后学校大灶不仅会有粮食,也有肉吃,当初我可是答应过您的,说到做到。”

    王校长背着手看东一块西一块的实验田,像巡视领地,“不错不错,好。”

    “找你的。”他指指身边那人。

    “你们说话,我四处走走。”

    说完,背着手走了。

    “又见面了。”穆旭伸手。

    “还没请教贵姓?”

    “姓赵,赵爱国。”那人道。

    很有时代特色的名字。

    “不知赵同志这次来……”

    “李主任要我带你去看那院子。”

    “哦,我正在上课……”

    “王校长同意的,要不我怎会先找他,走吧,又不远,坐车,很快的。”

    穆旭看向校长的方向,他似乎早有所觉,朝穆旭挥了挥手,“你们去。”

    “那走吧。”穆旭上车。

    小院果然人去窑空。

    只是,院子中间的空地上,整齐的堆叠了很多青砖,还有石灰木料玻璃。

    “李主任说时间长了,可能地坪有所损坏,想必是需要整修一下的,又不知道你什么考虑,就备了些料,让你看着办。”说着,赵爱国递过来一封信。

    穆旭接过,打开。

    “小穆同志,住了你家这么久,就送你些材料算做补偿吧,具体怎么整修你自己看着办,如有其他需要,也可以告诉小赵,无论是工人,还是其它建筑材料,他都是能想些办法的。哦对了,那砚台我很喜欢,就不跟你客气了……”

    这李登云不简单,难对付了。

    穆旭折好信收起,“替我感谢李主任,就说我很满意现在的结果,请他不要计较那天我说过的话,我自己也会忘记的。那砚台是孝敬长辈的……另外,这些材料都很好,我很需要,李叔他费心了,穆旭非常感谢,家母来后,定会请他和冯主任、田主任来家里做客……”

    由于是青石窑,保存相当完好。

    无论檐石,还是穹顶青砖,都很完好,门窗虽有些旧,但没破损,重新上漆换上新玻璃,立时就能旧貌换新颜。

    地板确实有些坑洼,需要替换。

    另外,炕也需要拆掉重修,剩余就是添置家具床褥锅具等,修整院落了。

    “李主任考虑得很周到,感谢了。”

    “那,若有需要,你再联系我?”

    “也好,先谢过赵同志了。”

    送赵爱国离开,穆旭重新回到小院,坐在木头上,燃起了一支香烟。

    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冯世宽表现超出理解,看情形是另外有人给他打了招呼,那么是谁呢?

    苗凯?呼正文?

    似乎是苗凯。呼正文虽负责组织工作,但对冯世宽应该没这么大影响力。

    苗凯和吴斌是一条线。

    而吴斌是西京城坐地户,对西陕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有些麻烦。

    冯世宽这人情要还,必须还。

    小院回来了,需要给母亲去信,告诉她们准备来原西的事情了。

    至于整修……

    其实,地板用柳林陶窑的澄泥砖最好,但在这时候太扎眼了,影响不好。

    还是铺砖的好。

    盘炕、盘锅灶、修理门窗、搭个凉亭种点葡萄、丝瓜,基本就差不多了。

    至于人……穆旭想到了孙少安。

    正好也帮他一把。

    这些材料明显用不完,剩余的都送给他好了,包括换下来的地砖,他箍窑也正好用得上,惠而不费,很合用。

    就这么办。

    春耕应该快结束了,正好有时间。

    穆旭不知道的是,孙少安遇到了麻烦,来自双水村强人田福军的“关怀”。

    谁让他觊觎人家闺女呢。

    尽管田李联姻半途而废,暂时告一段落,但田润叶和孙少安相好的事,还是传到了田福堂耳朵里。徐爱云说的。

    尽管就田支书本心来说,并不看好润叶和李家的婚事,但也不代表他会看好孙少安,或者说,孙少安本人田支书是看上的,但他的学历、他的家庭,注定他以后只能是个种地的泥巴腿子,一辈子都要呆在农村;而润叶是个吃公家饭的教师,是城里人,两人注定不能。

    婚姻就是要考虑门当户对。

    一个教师,一个农民,两个人话都说不到一块儿,还过个什么光景呢?

    所以,当田福堂被弟妹徐爱云叫到城里,听她说润叶正在和少安相好……

    心里那叫一个腻味。

    “少安是我叫他去城里的。村里要办大棚,挖青贮窖,需要农膜、水泥,得有人去办,他和润叶不是那关系。”

    真不真不说,先否认就对了。

    家丑不可外扬,这事不能落人口实。他丢不起那人,润叶也不能担上这些事,只管否认就是了,其它回头说。

    “至于李家,有人去家里说哩,不成也好,他李家门第高,润叶是高攀不上的,回头再找合适的就是,不急。”

    就这样回复了徐爱云,田支书蹬车回村,立刻就找起了孙少安的麻烦。

    一码归一码。

    该否认否认,该算账算账。

    他田福堂不能让人在祖先的供桌上撒尿,所以,孙少安必须付出代价。